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museum|博物馆 墨痕犹新:在北京画院相会白石老人

本期“美术馆在场”刊发的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当前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展览“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以“纸”为切入点,探索了齐白石的艺术灵感开端。正如这场以材料切入的展览,以小见大,“一叶知秋”,是北京画院如今的工作方法。成立于1957年的北京画院,由齐白石任首任名誉院长,而隶属于画院的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就以齐白石作品的陈列为立馆之本。如何发挥收藏价值,并持续更新内容活力,以及面向不同语境的观众推动齐白石作品的国际传播,是北京画院持续思考的所在。“美术馆在场”是《艺术新闻》2024年推出的全新栏目,关注一系列处在实践前沿的博物馆与美术馆,从其年度展览和项目策划出发,探访这些博物馆和美术馆如何梳理自身文脉与地域特点,回应时代议题和观众需求,进行资源整合,制定内容策略,试探艺术更多可能的联结,在谋求发展中,同时进行“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正如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在《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中所写的,“当没有哪种艺术以达成共识为目标时,任何艺术都有权利争得在美术馆展出的机会。当不再有美术馆去满足所有要求时,每个美术馆都可以利用展览的机会让这些不统一的期待获得表达权,让想象中的命题在展览中先后得到实践。”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国的美术馆正面临着这样在新的艺术共识没有达成时,不同国家、不同时间段与不同流派的艺术同时呈现的混杂(丰富)状态。中国国内美术馆在过去数年中迎来了艺术观众的极大增长,但也经历着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转轨带来的运营阵痛。国际机构合作与海外巡展在上海与北京等艺术中心城市渐成主流,成为吸引艺术受众的重要模式;以学院作为研究和教育基础的大学美术馆回应自身文脉,生发出联结历史和未来的艺术线索;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美术馆期望扮演文化枢纽的角色,以艺术激活特定地区的文化生活;而由地产体系拱托而起的民营

feature|特写 她布鲁姆斯伯里群体的灵魂人物,去世60年后才有了首次个人回顾展

伦敦考陶尔德美术馆(Courtauld Gallery)正于五月至十月举办英国现代艺术先驱、极具天赋的女画家和设计师凡妮莎·贝尔(Vanessa Bell,1879-1961)的个人展“现代艺术先驱”(A Pioneer of Modern Art),以纪念 100 年前这位伦敦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贝尔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和欧米茄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姐姐。她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她的艺术和个人生活总是被神秘感和矛盾所笼罩——这一切无不令人着迷。这也是美术馆首次公开展示馆内收藏的一些凡妮莎·贝尔的作品。展出的作品包括油画,如她的成名作《对话》(A Conversation)、木刻、纸本作品以及她为欧米茄工作坊(Omega Workshops)所做的纺织品设计等。

art market|艺术市场 “去首尔吧”!Frieze Seoul凝聚韩国夏末艺术潮

第三届弗里兹首尔艺术博览会(Frieze Seoul,以下简称“弗里兹首尔”)于9月7日落下帷幕。今年的弗里兹首尔和往年一样与韩国画廊协会运营的Kiaf SEOUL同期举办,据主办方估计,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弗里兹首尔共吸引了来自46个国家的逾70,000名访客,其中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130多家美术馆与机构的代表。

exhibitions|展览 从“离开海水的地方”涉海而来:肖恩·斯库利再回中国

“我从整个世界汲取灵感。我对世界有无限的热爱。”[1] 2024年8月2日起,顺德和美术馆(HEM)呈现了艺术家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的个展“离开海水的地方”,展览汇集了斯库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40组绘画及雕塑作品,横跨其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

interview|专访 标准化不再有效:专访第15届光州双年展策展人尼古拉斯·伯瑞奥德

在光州双年展(Gwangju Biennale)迎来30周年之际,第15届光州双年展以“盘索里:21世纪声景”(PANSORI,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为题展开,主展览由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作为艺术总监进行策划,以光州中越公园的双年展大厅为中心,展出来自30个国家的72位艺术家的作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当代空间,为讨论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人类和艺术的未来创造一个舞台。策展团队成员还包括芭芭拉·拉吉埃(Barbara Lagié)、杰德·巴格特(Jade Barget)、库拉莱·阿布杜卡里科娃(Kuralai Abdukhalikova)、李尤娜(Euna Lee,音)和索菲亚·朴(Sophia Park)。此外,由不同国家、城市、机构和个人组织的光州双年展国家馆从上一届的9个扩展到31个展馆和一个特别项目,分布在国立亚洲文化中心(ACC)、杨林洞历史文化街区及城中多地,在整个双年展期间,整个光州市都充满着多样的文化和艺术活动。

exhibitions|展览 用影像发声:超媒体主办的第十届影像上海艺博会将于2025年5月回归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创立于2014年,创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是亚太地区领先的影像艺术收藏平台。博览会在推动亚洲艺术影像市场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已建立起关于影像艺术媒介权威而活跃的国际交流。
自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立以来,超媒体集团(Meta Media)一直担任博览会重要合作伙伴,2025年暨博览会成立十周年,超媒体集团将以主办方身份为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带来全新面貌,注入全域资源与传播能量,持续打造上海城市文化IP,推动提升上海文化的引领力、创造力、影响力。

exhibitions|展览 25年后的回望之旅:沈伟携《天梯》《声希》归来

2024年秋季,沈伟将携其舞团——沈伟舞蹈艺术,以汇聚美、法、中三国舞蹈艺术家的实力阵容,为中国观众带来舞团创始之初的两部经典之作《天梯》与《声希》,陆续登台上海保利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以及深圳坪山大剧院,带来五城十场的大型巡演,为观众们展开一幅深刻、先锋又极具东西方美学意义的经典当代舞蹈画卷。
沈伟是蜚声世界的华裔舞蹈家,是国际舞坛为数不多的极具影响力的东方面孔之一,以其深厚广博的文化积淀和独树一帜的舞蹈风格奠定了其在现代舞领域不可或缺的艺术地位,近些年来随着与国内院团、机构日益频繁而深入的合作,更让他在国内市场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沈伟表示:“我始终认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文化与文明是我们的使命和目的。《天梯》和《声希》这两部作品是我这些年研究的成果,我想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现在的文化增添一份色彩,让观众们多一个看待中国文化的不同视角。”

museum|博物馆 米兰机库艺术中心20年: 艺术家的独角戏舞台,工业厂房的空间诗学

2004年,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受邀参观由机库改造而来的米兰倍耐力比可卡机库艺术中心(Pirelli HangarBicocca,下文简称机库艺术中心),彼时后者空无一物,工业遗迹清晰可见。工厂空间的独特性立刻吸引了这位德国艺术家,他建议在此安装七座高13米到19米不等的水泥塔。这组名为“七重天宫”(The Seven Heavenly Palaces)的作品与机库艺术中心高耸的物理空间完美契合,将空间转变成了一个剧场——塔楼在黑暗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下方的地面布满了玻璃碎片、干枯的花朵、灰烬和刻有数字的铁带,指向被送往集中营的囚犯手臂上的纹身编号,反思了犹太教与大屠杀。“七重天宫”被放置在机库艺术中心的“Navate”(过道)展厅中,在2004年该机构开幕时亮相。2015年9月,在机库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维森特·托多利(Vicent Todolí)的策划下,五幅基弗的大型油画[1]在“Navate”展厅展出,并最终与“七重天宫”共同组成了如今的永久展陈“七重天宫 2004-2015”。

exhibitions|展览 永恒的“片刻”:无需建造亦无法摧毁的“纪念碑”

“那些无法企及的项目,正是适合某种理想的纪念碑。正因为它们从来没有被建造起来,因此也不可能被摧毁。”[1] 20世纪最著名的纪念碑之一,1919年至1920年间由俄国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n Tatlin)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或许就是这样的“理想的纪念碑”。和过往历史中所有静止的纪念碑都不同,这座巨大的螺旋形斜塔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将分别以每年、每月、每日、每小时一圈的频率持续转动,象征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发展。如果建成,“第三国际纪念碑”将高达400米,比象征资本主义文明的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100米。稍早时候,尚在巴黎的法国艺术家马赛尔·杜尚(Marcel Duehamp)逐渐开始厌倦以绘画与雕塑为主要创作语言的本地艺术家群体,转而埋头在一家图书馆中钻研“现成品”的艺术。1913年,在巴黎圣日内维耶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杜尚完成了“现成品”系列的第一件作品《自行车轮》——顺便一提,那一年,塔特林正在巴黎试图成为毕加索的弟子,但西班牙人对此兴味索然——尽管《自行车轮》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公开展示,并且在之后遗失 ,但它却显示了与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同构而对立的纪念碑性,这种纪念碑性最后在1915年杜尚的《瓶架》以及1917年的《泉》等作品中被彻底确认,在此之后,属于20世纪的反主流艺术史叙事、反文化权威甚至是反世俗道德的新艺术终于诞生了。但同时,贯穿整个20世纪,以“泉”和“第三国际纪念碑”为代表的两种价值取向的缠斗才刚刚开启。

exhibitions|展览 博弈或者沉默,“当怪物说话时”

中间美术馆的展览“当怪物说话时”由两位青年策展人那荣锟与王佳怡策划。如果稍加回顾美术馆的过往,将发现与之类似的展览还包括“意义”(2023)、“希望的原理”(2021)、“忍不住转身”(2020)。在美术馆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连续性研究之下(还有那种个体即时代般的补遗式书写),这些青年策展人项目可被视为中间美术馆实践路线的横向补充。它们给人一种危机重重的迫切感,试着对时代整体作出指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