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秋天,在香港三联书店《明式家具珍赏》的新书发布会上,伍嘉恩第一次见到王世襄先生。那时的她大概很难想到,二十多年后,她将从一个普通藏家成长为在明式家具收藏界的大行家。
大卫·鲍伊(David Bowie)今年1月份于66岁生日之际发布了自2004年来的第一首单曲《如今你在哪里?》(Where Are You Now?)。当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负责表演展览的维多利亚·布罗克斯(Victoria Broackes)曾暗示“有大事发生”。策展人计划在“大卫·鲍伊是⋯⋯”(David Bowie Is)这场重量级的春季展上放置为音乐家50岁生日制作的木偶,但这些木偶抵达南肯辛顿的时间却被神秘地推迟了——因为鲍伊打算在自己的新影像里采用它们。
2004年,新媒体策展人芭芭拉·伦敦(Barbara London)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划了《今日中国》(China Now)艺术节。在这场展览中,我看到了徐震的作品,他将摄像机设在人流众多的上海闹市,记录下人群在听到艺术家大声怪叫后回头一探究竟时或惊讶或恐慌的表情;还有宋冬早期实验作品,他以碎镜子的反射捕捉中国街头风貌。这些影像全然粉碎了我对中国怀有的种种陈旧猜想。这些极富才华的影像艺术家们运用折射、碎片化或是瓦解重构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种种光怪陆离的大城市景观。
自6月起,本年度最重要的展览,“南方大画室”(Le Grand Atelier du Midi)将相继在马赛-普罗旺斯都市圈三个主要的美术馆展出:马赛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Arts)、隆尚宫(Palais Longchamp)和艾克斯的格兰特美术馆(Musée Granet)。
20年前的这个月,29岁的杰伊·乔普林(行内昵称J.J.)向佳士得拍卖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当时拍卖行在杜克街(Duke Street)的一座大厦的一层有一个房间,乔普林希望他们能够将其作为一个画廊空间免费租给他,而他承诺提供的回报是,为这个街区吸引来新的客户群体——那些对当代先锋艺术感兴趣的人。
围绕着中国的YCA(Young Chinese Artists,中国年轻艺术家)一代有一些成见。他们通常被称为“小皇帝”,这是比“被宠坏的小鬼”更礼貌的说法。他们是“计划生育”和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结果——游离、特权、不关心政治以及自恋。但是,通过过去三年中与年轻艺术家们的接触,我发现他们绝对不是被宠坏或者疏离的一代。相反,我发现他们的视野是全球性的,在材料的运用中充满创造性。他们正在发展出中国艺术的新词汇,我将其称为超越国家界限崇尚个人表达的“后中国人”(post-Chinese)。
故宫、长城、烤鸭,可能再加上798,是很多人对北京设定的旅游目标。排在首位的故宫,被所有人所“熟知”的故宫,是否真如你所想的那样,就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已?
纽约的博物馆系统正在接纳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元素。无论今年大都会的大展“水墨艺术”,还是在上东区与大都会遥遥相望的古根海姆未来将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不仅会为纽约以及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中国艺术的新视野,也将为越来越多前往纽约的中国艺术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带来关于中国艺术的另一重视角的文化参照。在这场重新启程的文化相遇中,在以纽约主流博物馆为代表的西方艺术界,与中国艺术之间的“东张西望”会产生怎样的碰撞与融合?与此有关的争论与对话将成为艺术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下简称MoMA)研发事务主管兼建筑与设计高级策展人鲍拉·安东内利(Paola Antonelli)宣布将14种电子游戏,包括1980年的经典游戏《食豆小子》(Pac-Man)引入设计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