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feature|特写 75000美元能令你直上云霄吗?

feature|特写 来自苏富比艺术学院院长的回信

本德·格罗夫纳(Bendor Grosvenor)在他的文章《75000美元能令你直上云霄吗?》中敏锐地指出,大多数学术院校机构不愿开展鉴赏或现代艺术商业动态方面的课程,因而无法让有抱负的学生有能力胜任这些被作者巧妙地称之为“真正艺术圈内事业”的工作。

feature|特写 水墨“幻象”

沈揆一教授首次在北京策划水墨艺术展之所以选择在798,因为这里是北京最国际化的艺术区,这里也是当代艺术汇聚之地,这也为他策划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奠定了基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向来自中外的观众呈现这场展览。2007年沈揆一策划了成都双年展,双年展的主题是“重新启动”,展览选择的都是水墨艺术。去年年底,他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了展览“何不水墨”。此次在蜂巢艺术中心进行水墨艺术群展,也带来不同世代的水墨艺术家的作品。

news|新闻 艺术新闻7月刊内容提要

feature|特写 情系明式家具二十年

1985年秋天,在香港三联书店《明式家具珍赏》的新书发布会上,伍嘉恩第一次见到王世襄先生。那时的她大概很难想到,二十多年后,她将从一个普通藏家成长为在明式家具收藏界的大行家。

exhibitions|展览 流行乐坛变色龙

大卫·鲍伊(David Bowie)今年1月份于66岁生日之际发布了自2004年来的第一首单曲《如今你在哪里?》(Where Are You Now?)。当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负责表演展览的维多利亚·布罗克斯(Victoria Broackes)曾暗示“有大事发生”。策展人计划在“大卫·鲍伊是⋯⋯”(David Bowie Is)这场重量级的春季展上放置为音乐家50岁生日制作的木偶,但这些木偶抵达南肯辛顿的时间却被神秘地推迟了——因为鲍伊打算在自己的新影像里采用它们。

feature|特写 中国影像艺术扎根美国

2004年,新媒体策展人芭芭拉·伦敦(Barbara London)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划了《今日中国》(China Now)艺术节。在这场展览中,我看到了徐震的作品,他将摄像机设在人流众多的上海闹市,记录下人群在听到艺术家大声怪叫后回头一探究竟时或惊讶或恐慌的表情;还有宋冬早期实验作品,他以碎镜子的反射捕捉中国街头风貌。这些影像全然粉碎了我对中国怀有的种种陈旧猜想。这些极富才华的影像艺术家们运用折射、碎片化或是瓦解重构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种种光怪陆离的大城市景观。

exhibitions|展览 条条大道通马赛

自6月起,本年度最重要的展览,“南方大画室”(Le Grand Atelier du Midi)将相继在马赛-普罗旺斯都市圈三个主要的美术馆展出:马赛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Arts)、隆尚宫(Palais Longchamp)和艾克斯的格兰特美术馆(Musée Granet)。

feature|特写 J.J.与白立方的二十年

20年前的这个月,29岁的杰伊·乔普林(行内昵称J.J.)向佳士得拍卖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当时拍卖行在杜克街(Duke Street)的一座大厦的一层有一个房间,乔普林希望他们能够将其作为一个画廊空间免费租给他,而他承诺提供的回报是,为这个街区吸引来新的客户群体——那些对当代先锋艺术感兴趣的人。

feature|特写 YCA一代的崛起

围绕着中国的YCA(Young Chinese Artists,中国年轻艺术家)一代有一些成见。他们通常被称为“小皇帝”,这是比“被宠坏的小鬼”更礼貌的说法。他们是“计划生育”和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结果——游离、特权、不关心政治以及自恋。但是,通过过去三年中与年轻艺术家们的接触,我发现他们绝对不是被宠坏或者疏离的一代。相反,我发现他们的视野是全球性的,在材料的运用中充满创造性。他们正在发展出中国艺术的新词汇,我将其称为超越国家界限崇尚个人表达的“后中国人”(pos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