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社实“射石”:融入公共,“未可见”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从“浮土志”谈起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绘画会话|对话尼奥·劳赫:我不是一名邮差,我没有消息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北京今日美术馆在2012年12月开幕的“何不水墨”四人联展,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艺术史教授沈揆一策展,将刘丹、王天德、徐冰、冯斌四位艺术家放在一起展示,以个案组成的研究来反映中国艺术家对于传统的观察和态度。
5月26日,墨斋画廊(INK STUDIO)在草场地揭幕,展出由美国学者、策展人和评论家,同时也是该画廊的艺术总监林似竹(Britta Erickson)策划的“占物术——郑重宾与他的水墨尺度”。
佳士得拍卖行旗下的“佳士得教育”宣布开设一个关于艺术、法律和商业的学时为四学期的硕士学位(MSc),该学位将由格拉斯哥大学授予。在这以前,相关的教育内容只是作为业余的晚间课程提供。入学面试将在伦敦,以及迪拜艺术博览会,纽约弗雷兹以及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期间举行。
本德·格罗夫纳(Bendor Grosvenor)在他的文章《75000美元能令你直上云霄吗?》中敏锐地指出,大多数学术院校机构不愿开展鉴赏或现代艺术商业动态方面的课程,因而无法让有抱负的学生有能力胜任这些被作者巧妙地称之为“真正艺术圈内事业”的工作。
沈揆一教授首次在北京策划水墨艺术展之所以选择在798,因为这里是北京最国际化的艺术区,这里也是当代艺术汇聚之地,这也为他策划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奠定了基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向来自中外的观众呈现这场展览。2007年沈揆一策划了成都双年展,双年展的主题是“重新启动”,展览选择的都是水墨艺术。去年年底,他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了展览“何不水墨”。此次在蜂巢艺术中心进行水墨艺术群展,也带来不同世代的水墨艺术家的作品。
1985年秋天,在香港三联书店《明式家具珍赏》的新书发布会上,伍嘉恩第一次见到王世襄先生。那时的她大概很难想到,二十多年后,她将从一个普通藏家成长为在明式家具收藏界的大行家。
大卫·鲍伊(David Bowie)今年1月份于66岁生日之际发布了自2004年来的第一首单曲《如今你在哪里?》(Where Are You Now?)。当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负责表演展览的维多利亚·布罗克斯(Victoria Broackes)曾暗示“有大事发生”。策展人计划在“大卫·鲍伊是⋯⋯”(David Bowie Is)这场重量级的春季展上放置为音乐家50岁生日制作的木偶,但这些木偶抵达南肯辛顿的时间却被神秘地推迟了——因为鲍伊打算在自己的新影像里采用它们。
2004年,新媒体策展人芭芭拉·伦敦(Barbara London)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划了《今日中国》(China Now)艺术节。在这场展览中,我看到了徐震的作品,他将摄像机设在人流众多的上海闹市,记录下人群在听到艺术家大声怪叫后回头一探究竟时或惊讶或恐慌的表情;还有宋冬早期实验作品,他以碎镜子的反射捕捉中国街头风貌。这些影像全然粉碎了我对中国怀有的种种陈旧猜想。这些极富才华的影像艺术家们运用折射、碎片化或是瓦解重构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种种光怪陆离的大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