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长期的病痛折磨之后,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于12月5日在约翰内斯堡去世,其相关艺术作品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焦点。
“北京之声:我的伙伴”(Beijing Voice: Relations)群展12月10日于佩斯北京开幕。“北京之声”是佩斯北京年度常设项目,于每年底在该空间进行,本届为第四期。
著名哲学家、艺术评论家亚瑟·C·丹托(Arthur C. Danto)10月25日去世,享年89岁。丹托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他曾回答了“艺术是什么”这个永恒的问题,但同时宣告过艺术的终结。
20世纪艺术史中许多伟大的艺术运动都是受到左派政治影响而产生的,从构成主义到包豪斯、超现实主义以及情境主义,无不如此。然而,刚刚在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Tate Liverpool)亮相的新展览“艺术向左转”(Art Turning Left),却并非通过这些艺术流派来解析左派艺术,而是着眼于近200年间艺术家是如何根据自身的政治主张来调整和转换他们的创作方式。
玛利亚·特蕾莎·卡拉乔洛(Maria Teresa Caracciolo)夫人专攻18到19世纪欧洲绘画,也是关于大革命及帝国时代法意关系的专家。不过,不论她与法国和意大利有多么深的渊源,其新作《浪漫主义》,却无可避免地要从中欧甚至东欧的国家谈起。
中国传统文物拍卖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也令国人对文物价值作出重新判断。而追根溯源,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除了西方冒险家的大肆搜掠,更与国家动荡时期的文物交易商脱不开关系。而其中最有争议的文物商人——卢芹斋又再次从这段历史中浮现出来。经过法国汉学家罗拉女士(Géraldine Lenain)六年的追访,这位曾在二十世纪初便叱咤欧美、亚洲文物市场的“教父级”人物传奇而又极富争议的一生,在这本新近出版的《卢芹斋传》中终于被展现于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