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interview|专访 在新的空间让传统对话当代:专访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

“吴门画派”四大家系列学术展览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地标中不可错过的目的地之一,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新馆为苏博搭建了一个沟通过去与未来的空间。站在这一传统与现代的交点,馆长陈瑞近对于学术及博物馆使命有着自己的坚持。

news|新闻 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世界文化遗产被夷为平地

4月25日下午,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带发生8.1级地震,造成大量伤亡和损失。加德满都地标建筑比姆森塔,以及位于加德满都谷地的帕坦王宫广场寺庙建筑群、佛教建筑遗址猴庙等重要建筑和文化遗址均损坏严重,一些重要遗址被夷为平地。

art market|艺术市场 亚洲艺术巡礼:全球亚洲艺术收藏的百年流变

亚洲艺术收藏在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呈现的全球性收藏地图正在新的动力下发生改变:从西方藏家扮演重要角色到新兴的中国收藏家进场,既往的亚洲艺术著名收藏会为新一代藏家带来怎样的范例与借鉴?新兴收藏家在当代语境中将建立怎样的收藏方向与脉络?正在崛起的中国收藏家又将推动怎样的收藏新潮流?4月25日佳士得与《艺术新闻》联合主办的主题论坛《亚洲艺术巡礼》就以上话题展开了讨论。

art market|艺术市场 上海春拍 | 贾蔼力领跑佳士得上海春拍夜场 李津打破个人拍卖纪录

4月25日晚,佳士得上海春拍“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举槌。拍前备受关注的贾蔼力作品《无名日 2》以人民币939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拍卖最高成交价拍品。而李津的《两只蝴蝶》则是以人民币597万元成交,打破了其个人拍卖世界纪录。

exhibitions|展览 5个展览勾勒“Luxury”概念之变

近几年,各大城市中都有知名品牌举办的展览,似乎是时候思考到底什么是“Luxury”了。从前,“Luxury”也许在于精湛的手工艺和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现在的品牌,“Luxury”也许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名人韵事,又或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近期在伦敦、北京、成都的5个展览,也许正好可为这个问题提供线索。

interview|专访 喻红在苏州博物馆呈现《平行世界》:打开平面绘画的多重世界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在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这场展览延续了喻红此前对人物题材的探索,但在画面风格上,对人体的局部的描绘代替了整体的写实,画面结构也比之前的创作更为空旷。

exhibitions|展览 葛饰北斋掀起日本艺术巨浪,富岳三十六景120年首次齐现波士顿

波士顿美术馆正在举办的“葛饰北斋”展览展出了200多件馆藏葛饰北斋作品。在本次展览中,该馆第一次完整地展出了这位“画狂人”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的36幅作品。

feature|特写 巧克力、蜗牛还有蛋黄酱:无奇不有的当代艺术新材料怎么做修复

当代艺术家对材料和技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探索,但其中很多材料在保存和修复方面却如定时炸弹般,随时有变质的危险。策展人和修复师们正面临着越来越棘手的问题。

comments|评论 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诗?英国学者葛思谛新作再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关键时段

诺丁汉大学当代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葛思谛(Paul Gladston)近年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一部重要的历史》(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Critical History)一书,被艺术家王广义认为具有“史诗般的迷人品质”,其规模和严谨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开篇就熟练地把中国艺术放在从古代到20世纪中叶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中进行考量。

comments|评论 是“借用”还是“剽窃”?艺术家与图片的危险关系

在整个文化领域,积极的借用是现代创作者一直关注的创作方式。借用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文艺复兴就是自由地复制和借用了古代雕塑和建筑中楣装饰上的人物和构图,自从那以后,艺术家都在“窃取”或者转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