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社实“射石”:融入公共,“未可见”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从“浮土志”谈起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绘画会话|对话尼奥·劳赫:我不是一名邮差,我没有消息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4月25日晚,佳士得上海春拍“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举槌。拍前备受关注的贾蔼力作品《无名日 2》以人民币939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拍卖最高成交价拍品。而李津的《两只蝴蝶》则是以人民币597万元成交,打破了其个人拍卖世界纪录。
近几年,各大城市中都有知名品牌举办的展览,似乎是时候思考到底什么是“Luxury”了。从前,“Luxury”也许在于精湛的手工艺和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现在的品牌,“Luxury”也许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名人韵事,又或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近期在伦敦、北京、成都的5个展览,也许正好可为这个问题提供线索。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在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这场展览延续了喻红此前对人物题材的探索,但在画面风格上,对人体的局部的描绘代替了整体的写实,画面结构也比之前的创作更为空旷。
波士顿美术馆正在举办的“葛饰北斋”展览展出了200多件馆藏葛饰北斋作品。在本次展览中,该馆第一次完整地展出了这位“画狂人”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的36幅作品。
当代艺术家对材料和技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探索,但其中很多材料在保存和修复方面却如定时炸弹般,随时有变质的危险。策展人和修复师们正面临着越来越棘手的问题。
诺丁汉大学当代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葛思谛(Paul Gladston)近年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一部重要的历史》(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Critical History)一书,被艺术家王广义认为具有“史诗般的迷人品质”,其规模和严谨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开篇就熟练地把中国艺术放在从古代到20世纪中叶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中进行考量。
在整个文化领域,积极的借用是现代创作者一直关注的创作方式。借用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文艺复兴就是自由地复制和借用了古代雕塑和建筑中楣装饰上的人物和构图,自从那以后,艺术家都在“窃取”或者转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在过去的2014年里,最让英国各大美术馆馆长难忘的年度事件、展览和艺术家有哪些呢?对于2015年,他们又有哪些展望呢?
长期以来就有证据表明《泉》并非杜尚本人原创,真正的创作者为1927年早逝的艾尔莎·普鲁兹。为什么博物馆、学术界和艺术市场都对这些证据置若罔闻?杜尚的神话充斥着空洞的谎言,成为视觉创作领域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艺术圈小而熟稔,每个人都彼此认识,比如霍克尼、弗洛伊德和斯诺登伯爵。近期出版的《霍克尼:传记——一位朝圣者的追求》和《一位画家的进程: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斯诺登:观察中的生活》让人们得以窥探艺术家们的创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