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中最受瞩目的展览之一,将于 9月8日压轴开幕。展览是编纂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中所录书画的首次展览,汇集了包括《清明上河图》、《伯远帖》、《五牛图》、《冯承素(传)摹兰亭序帖卷》等在内的283件故宫藏书画珍品,并呈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围绕《石渠宝笈》这部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重要著作的多年研究成果。
在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创建十周年之际,OCAT上海馆将带来展览“回放—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作为对收藏家皮埃尔·于贝尔(Pierre Huber)与OCAT上海馆以及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渊源的回顾与致意。展览开幕之前,《艺术新闻》专访了这位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见证者与亲历者。
9月艺术界关键词,绝对不能少了“上海”。3个艺术博览会、众多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展览以及讲座等活动让上海热爱艺术的观众片刻都停不下来。
从北京、香港到台北, 在大中华区不同地域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展览中,有对沥血抗战的回顾,但也有各自不同的表述重点,凸显出历史书写和记忆的现实位置与意义。
在“浸入式艺术”热潮席卷全球之际,致力于喜马拉雅艺术的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于9月1日发起目标金额为45000美元的众筹,旨在将其最受欢迎的“藏传佛教神龛”(Tibetan Buddhist Shrine Room)展厅更新为不仅可观看,更可以走进去体验的“浸入式”展厅,观众将在这座神龛里亲身体验藏传佛教的艺术和精神世界。
虽然离美国2016年11月总统选举还有一年多,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参选者们都已经开始全力投入竞选活动之中。对于受政府资助的艺术机构和项目,总统在艺术方面的政策和作为也是关乎存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来看看那些想入主白宫的人,他们曾经支持过或者削减过哪些艺术项目?
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将于9月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9月3日至9月4日为预展时间。本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由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夫-贝卡基亚夫策划,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展出1500多件作品。展览主题以“咸水”作隐喻,也显现出这位策展人一贯具有挑战性的策划思路。本届双年展完整参展名单要待9月2日才公布,已公布的一份简短名单中包含了威廉·肯特里奇、皮埃尔·于热等艺术家。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者之一托洛茨基在土耳其留下的轨迹,也成为这届双年展中一些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日本新潟县760平方米的土地上举办的艺术三年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今年已行至第六届。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带来越来越多问题的声讨声中,这个在自然乡野里举办的三年展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漫步在雨中而不会被淋湿”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雨屋》曾在伦敦和纽约引起轰动,8月29日,《雨屋》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进行了媒体预览。9月1日,它将在上海正式开始其亚洲首展。在新一轮的《雨屋》热潮即将席卷之际,该作品背后的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艺术小组的创始人及总监弗罗里安·奥特克拉斯(Florian Ortkrass)对《艺术新闻》讲述了《雨屋》创意诞生的始末以及高科技的奥秘。
8月28日恰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中国民间专门祭祀亡者的节日。对今天的都市人来说,拜祭的习俗或恐怖的传说已不再熟悉,但古往今来的鬼怪传说仍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以下这些作品虽披着可怖的外衣,谈的都是“借鬼喻今”的人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