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与“影像策展人奖”得主揭晓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绘画会话|对话尼奥·劳赫:我不是一名邮差,我没有消息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10月27日下午,2015年第5届CCAA当代艺术奖在中央美术学院颁布了今年的艺术评论奖。青年评论家、OCAT西安馆公共学术项目策划人于渺,以她的写作提案《从大街到白盒子,在离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流通介入实践》获得了今年CCAA当代艺术奖评论奖。本届CCAA评委郑胜天代表评委会对于渺的提案进行了评述:“于渺以‘流通’为框架,尝试梳理上世纪90年代至今艺术创作的转变,在个案基础上,考察中国艺术家如何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挪用并介入媒体,甚至是商业领域。而随着以画廊为中心的展示系统快速发展,这些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游走的艺术家,将继续启发有关‘流通’的研究。”获奖之后,于渺将在CCAA的赞助下,通过出版书籍和举办展览的方式展示她的议题。
展览“安迪·沃霍尔/艾未未”将于12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艾未未为制作作品而向丹麦乐高制造商订了一批乐高积木,却被乐高公司以“不介入或支持任何政治语境内的项目”而拒绝。随后乐高公司成了网络上的众矢之的,艾未未则计划将支持者们捐赠乐高积木的行动转化“为了言论自由和政治艺术”的新创作。
10月23日下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后的第二个展览“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开幕了。该展览由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策划,呈现了印度艺术家用当代艺术语言所呈现的社会、政治、环境、宗教等问题,作品在视觉也大多显出了印度宗教文化特有的宁静的精神性。“眼睛与心灵”的主题,意喻着展览作品需要观者以视觉和思想的双重体验来经历艺术。策展人瑞杰夫·卢臣对印度及东方艺术显出了极大的自信:“一直以来东方国家都在向西方靠拢,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是我们现在不再需要了。我们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里为世界艺术提供了艺术肥沃的土壤。”
“暂时什么都不是:展望个展”于10月25日在上海浦江华侨城开幕,本次展览由深圳OCAT主办。展览带来了展望两组全新的作品《拓地》和《幻形》。《拓地》从材料上延续了《假山石》,但却抽离了曾经的“太湖石”形象,直接以公共空间作为拓印对象;《幻形》则是他以软质材料对去年长征空间个展中的《应形》中所塑之形进行的再拆解和重组,从而创造出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 “幻形”世界。从“拓形”、“应形”到“幻形”,展望不断尝试和探讨以雕塑构造世界的新可能。然而对于他新的创作,展望以“暂时什么都不是”来形容,这句话作为展览主题,概括了他在艺术中非确定性的实验特征。
10月中旬,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教授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了总题为“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的讲座。讲座延续了巫鸿在其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系列著作中的基本问题意识和阐释方法,围绕“什么是中国古代艺术对人类艺术史做出的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贡献?”这一中心问题,将“礼器”、“墓葬”、“手卷”、“山水画”等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形式置于“全球景观”的比照视野中展开论述。
上海佳士得10月24日的四大专场共收获1090万美元(人民币6906万元)的总成交额。毕加索1956年以陶瓷构思,由弗朗索瓦及皮埃尔·雨果制作的19件银盘以人民币1131万元成交;首次举行的“+86 First Open”拍卖专场取得不错的成绩,佳士得将在中东地区推出“First Open”专场;而“中国及亚洲设计”专场中,新加入的日韩设计部分得到了较好的反响。
10月22日,《艺术评论》(ArtReview)杂志公布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今年的榜单首位继2004年和2010年之后,又一次由艺术经纪人占据。这次登顶的是豪瑟&沃斯画廊的伊万与曼努埃拉·沃斯。而今年重获护照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等地举办展览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则从2014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2位。而维他命艺术空间的张巍和胡昉、华人藏家张明、香港藏家及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亚洲艺术文献库创办人之一的徐文玠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也榜上有名。
当电影和录像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艺术家首选的创作媒介时,观影的舒适性则成了策展环节不可避免的问题。博物馆和画廊都在努力跟上录像艺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以最佳方式展示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的录像作品却仍然让这些机构手足无措。《艺术新闻》的Ben Luke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撰文表示,即便录像艺术常让人感到颇为困惑,也不意味着观看过程就该是不舒适的。
可以与弗瑞兹艺博会(Frieze London)“分庭抗礼”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于10月21日在巴黎大皇宫开幕。本届艺博会采取的招揽国际交易商策略收到了成效,《艺术新闻》带你感受展览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