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与“影像策展人奖”得主揭晓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绘画会话|对话尼奥·劳赫:我不是一名邮差,我没有消息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在纽约,向来走在当代艺术趋势前端的新博物馆(New Museum)和作为近现代美国重要艺术机构的国家学院(National Academy)在年初分别举办了“开放计分”和“表面的地平线”两场研讨会,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是二者关注的焦点。在虚拟技术日趋成熟、社交网络渗入每个角落的当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已与50年前结合艺术与科技的早期实验——劳森伯格参与的表演“9个夜晚”大有不同。正如新博物馆总监菲利普斯所言,人们大都回想不起iPhone以前的时代。如今,艺术创作、艺术评论等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2016年2月24日,《护城河的颜色:20世纪80年代的昆明艺术家》新书发布会暨“回到昆明”艺术论坛在云南昆明大象艺术中心举行。作者聂荣庆作为80年代“西南艺术现象”的亲历者,他将与当年这批青年艺术家共同生活的故事记录在书中,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写下了鲜活的一笔。
2016年3月2日,历时5年考古挖掘的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进行展示。此次文物展名为“五色炫曜——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期将持续3个月。海昏侯墓的出土被评选为2015年十大文物事件之首,这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在博物馆展出?
2月20日,第66届柏林电影节揭晓金熊奖获奖作品——聚焦欧洲难民潮的纪录片《海上火焰》。在欧洲迎来二战后最大的难民危机之际,难民的遭遇及生存现状也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不仅在政治社会领域,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组织也在积极地为这个群体发声。
2015年在佩斯北京举办的大卫·霍克尼个展让这位英国艺术家一度成为中国艺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月22日,泰特英国美术馆宣布将在明年举办霍克尼的大型回顾展,让霍克尼又一次在出现各大媒体中。这场将完整地呈现霍克尼创作生涯的大型回顾展,也将是泰特英国美术馆历来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场。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Met Breuer)将于2016年3月18日开幕,挺进其一直以来相对薄弱的现当代艺术领域。布劳耶分馆的建筑是惠特尼艺术博物馆旧址,但如今以成为大都会专注现当代艺术的分馆。在纽约众多的现当代美术馆中,其如何能脱颖而出?
2月22日,“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在太古坊ArtisTree开幕。”结束了此前两年在瑞典于默奥和英国曼彻斯特的旅程,M+视觉文化博物馆令人瞩目的希克藏品展终于返回香港本地。展览以史论结合的策展视角,呈现了自2012年M+接受希克藏品以来,以其机构化的视角所做的增补和研究工作。作为机构自身,过去的4年间M+在展馆建设与人事上均面对诸多挑战,在香港缺乏发达美术馆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矛盾现状之下,M+能够成为未来亚洲最重要的博物馆吗?
2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所在地两大艺术机构——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Zentrum Paul Klee)联袂推出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继2005年希克中国当代收藏在欧洲的第一次大展“麻将”之后,此次展览再次呈现了其收藏体系中的150余件重要作品。由于这些藏品中的一部分将在2017年至维也纳巡展后正式落户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中国私语”即是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最后一次亮相瑞士。
当地时间2016年2月19日,84岁的翁贝托·艾柯在米兰的家中病逝。这位著作等身的意大利符号学家、作家不仅因小说《玫瑰之名》而家喻户晓,其《美的历史》《丑的历史》等艺术著作也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为人熟知,并已成为大量读者的艺术启蒙之作。2015年,艾柯曾在由导演大卫·费拉里奥拍摄的三段短片中讲述有关记忆的历史,这件作品亮相于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的展览。艾柯过世的消息令各界人士深感惋惜,正如其作品《悠游小说林》的中文译者俞冰夏所言,对很多人来说,他的离开有如一个时代的终结。
今年3月下旬举办的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在2月16日发布新闻稿,公布2016年展会“光映现场”展区节目表单。这一届的“光映现场”仍由李振华策展,记录著名瑞士藏家乌里·希克过去近40年与中国的渊源的《乌里·希克的中国生涯》将在这一展区首次亮相亚洲。本届参展画廊也已陆续公布参展艺术家及作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