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在伦敦举行,尽管大多数拍品以高于预估的价格成交,但较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存在跌幅。而于次日举行的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也是以部分拍品流拍或成交价低于预期的结局收场。两场怀揣“莫迪里亚尼”的同城竞争,两个反响平平的拍卖结果,或受到近期英国脱欧表决进程的影响。
6月22日,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聚焦“垮掉派”诗人的展览开幕,而法国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展览也于23日在东京宫(Palais de Tokyo)迎来第一批观众。作家与文学受到美术馆和画廊的青睐,已经日渐成为新的趋势。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隋建国于今年5月底创立了隋建国艺术基金会。该艺术基金会目前以隋建国工作室为展示空间,除了推广其个人艺术作品外,也力图支持雕塑教育和艺术教育,梳理雕塑理论的学术研究,并在现有体制下思考艺术家如何处理身后之事的问题。在与《艺术新闻》的对谈中,隋建国谈到了艺术家在基金会中的角色,以及基金会未来的定位与方向。
今年春,日本和法国相继推出了列车与艺术相结合的项目“现美新干线”(Genbi Shinkansen)和以奥赛博物馆印象派作品与凡尔赛宫为主题的列车,旨在将艺术从美术馆中解放,更好的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海报、画作到影像、装置,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的艺术与设计项目和伦敦“地铁上的艺术”(Art on the Underground)在过去近20年里推陈出新,最大化地将两个领域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些铁路项目连同一系列城市运输与艺术交叉的项目在拉近艺术与公众距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日常出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富于灵感。
作为泰特美术馆的总馆长,尼古拉斯·塞罗塔(Nicholas Serota)重新定义了21世纪美术馆的先锋范本——他领导了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New Tate Modern)的建设,赋予展览空间当代艺术的活力与感染力,而塞罗塔本人也堪称艺术界中的“明星馆长”。他是如何说服董事会建立新馆?泰特美术馆未来的艺术收藏方向是什么?塞罗塔又是否会在泰特留任?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际,《艺术新闻》采访了这位变革先锋。
6月17日,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开幕。涡轮大厅(The Turbine Hall)位于泰特现代美术馆旧馆的0层,是一个庞大空旷的展览空间。2000年泰特现代美术馆开馆至今,每年在涡轮大厅都会展出一名艺术家的大型装置作品。涡轮大厅作为泰特现代艺术馆标志性的后工业时代展览场地,在最近几年间向外界呈现了多个备受瞩目的艺术项目。《艺术新闻》对这些大型项目进行了总结,带你领略涡轮大厅营造奇观的历史性瞬间。
为庆祝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建馆50周年,大型特展“皇帝品味——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展”于6月17日正式开幕。这座身处亚裔移民文化厚重的旧金山湾区的博物馆历经半个世纪,今年3月宣布扩建1万2千平方英尺的新翼楼,并在扩大亚洲古典艺术收藏的同时进军当代领域。于2008年上任的第四任馆长许杰接受了《艺术新闻》的采访,谈及了“皇帝品味”的缘起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未来新计划。
6月17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皇帝品味——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展”开幕。展览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与中国艺术部研究员贺利策划,在4间展厅内呈现了跨越宋、元、明、清4个朝代150余件中国历史上9位统治者的宫廷收藏。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肉形石”也首次赴美,成为本次展览亮点展品之一。
6月10日,展览“世变”在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陈立与武漠共同策划,共展出15位艺术家的新旧作品,反映了策展人对近几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史因果关系的反思。“世变”力图跳脱单一的历史叙述模式,在展览中呈现时代的复杂、多元与暧昧。
6月17日,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New Tate Modern)正式对外开放,并将举行为期3周的行为表演。由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开关室”(Switch House)将成为世界上首个致力于现场表演、影像和装置艺术的展示空间。自2000年开馆起,泰特美术馆每年的观众数量达到500万人,为伦敦经济贡献约1亿英镑,是英国前三大旅游胜地之一。纽约大学博物馆学研究员Bruce Altshulter为《艺术新闻》撰文时曾指出:泰特现代美术馆提升吸引力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营造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