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异路”:胡晓媛的决绝选择

步入胡晓媛当前在大馆当代美术馆的展览现场,“异路”这一展题就已在分叉的路径中分晓。在入口处的装置《心皮 一》左侧,白昼似的沉静亮光,通过两面白色展墙包围而成的锐角角落向观众散射而来,通向装置《荒原上的花冠,或者,花冠上的荒原 一》;而右侧则是黑色的、由绡制成的黑色纱幔,隐隐地透出后方装置作品的形态——但你无法直接穿越纱幔见到它的“真身”,只能沿着纱幔所指引的路径行走,看见一枚小小的绘画《遗忘小屋 一》在墙壁上投下暗暗的阴影。

exhibitions|展览 沙漠之中,“承载前行”: 第16届沙迦双年展编织的多声部奏鸣曲

第16届沙迦双年展(Sharjah Biennial, SB16)“承载前行”(to carry)的开幕将海湾国家日益增长的文化影响力再度烘托到台前。不久前,第23届年度ArtReview Power100榜单公布沙迦双年展总监、沙迦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霍尔·卡西米公主(Sheikha Hoor Al Qasimi)为年度榜首,让这个原本在世界艺术版图上略显黯淡的阿联酋酋长国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正是在霍尔·卡西米这位沙迦酋长国国王之女的影响下,沙迦基金会联合多方文化艺术机构,将来自全球多数(Global Majority,对原住民、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族裔的统称)群体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推向前台,改写了以西方为中心视点的全球叙事。本届双年展则是在同一语境下的一次重要实践。
如其标题所示,“承载前行”是一个没有主语的开放不定式,指向的并非是某个单一结果,而是不断扩展的“承载什么”与“如何承载”的命题清单。承载的对象可以是庞大、厚重、超越个体尺度的有形或无形之物,也可以是一道伤口、千百次开始(Te Pō),或者挟带肉身感性的蓬勃朝气——如策展人所述:一种能够无所畏惧地迎接清晨的阳光的力量。换言之,尽管“承载”是这样一个抽象而又宽泛的语词,但承载的姿态是可亲可感的,且其行动是具体的。在这一背景下,与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建立旷日持久的对话成为了双年展工作者的一项朴素但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

exhibitions|展览 交织的“机器”与“爱”:在东京森美术馆触摸技术时间中的人性之光

在东京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当前展览“机器·爱:电子游戏、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MACHINE LOVE: Video Game, AI and Contemporary Art)的入口,一张“术语表”被张贴在了三面展墙之上。术语表中对26个条目的解释由工作人员在ChatGPT的协助下生成并后期编辑,生成过程中的“提示语”(prompt)也进行了同步展示。前文展览标题中的两个并列词语——“机器”“爱”——即引用自该表格(中文翻译由ChatGPT提供)。

exhibitions|展览 颠覆神话的崇高,追问生命的形态:范勃个展“预言的寓言”将于和美术馆举行

建立德尔斐神庙的阿波罗、负责传达阿波罗神谕的女祭司、盲眼预言家忒瑞西阿斯,他们在希腊神话中示下的预言往往准确却内涵悲剧性,为了实现或试图规避已被确立的命运,主角将遭受无法挽回的后果。预言是“不可见”“不可明言”的,而正是这一暧昧不清的预示强化了神祇的权威与傲慢。中国古代的卜辞与谶纬也同样通过“天人感应”来重申天命或象征皇权。然而,这套“预言”结构在社会秩序的失衡之中愈发荒谬,神灵坍圮,未来已无法预示。和美术馆即将在3月15日推出的艺术家范勃个展“预言的寓言”之题便取自此意,在一个中西众神对话的仪式性空间中,对神、权威与“确定性”进行颠覆和消解。在此时举办范勃个展,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解释道,展览“放置在‘南方’,与南方有关的艺术群体与事件之中。”作为和美术馆的年度展览项目,此次展览也是美术馆在香港巴塞尔期间对中国艺术家的特别呈现。

news|新闻 何以直面多重现实?2025年国际重要三双年展映照的历史与未来 | Year Ahead 2025+AI解答

从以“花儿听到蜜蜂了吗?”为主题的上海双年展,到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脆弱关系的赫尔辛基双年展,再到以造就利物浦当地独特建筑景观的砂岩地质为题展开的利物浦双年展,生态与自然,非人类中心的视角、多物种的智慧和知识仍是2025年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双、三年展关注的主题。多个国际艺术机构也将推出与水、海洋、气候等主题相关的展览,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也在继续被深入体验与探究。在多重危机之中,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仍在持续,沙迦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泰国双年展等旨在反思变革的意义并唤起在世界中行动和共处的可能性,重唤“人性”并期望探讨生态退化、技术威胁、战争、农业和大规模工业活动带来的危险。

exhibitions|展览 从扎哈建筑、“大黄鸭”到艺术实验场:梅溪湖艺术博物馆的空间想象与多元创新

长沙梅溪湖畔,“芙蓉花”迎来全面盛放。作为华中地区首个以国际视野为核心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梅溪湖艺术博物馆(MICA)于2025年2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旨在“打造艺术交流的殿堂、文化传承的纽带、艺术创新的高地”。这也是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中国留下的唯一艺术馆,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流动曲线而闻名。其开馆首展包括四个重要展览,分别是“美的历程——湖湘文化艺术展”、“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即刻欢聚”、“真实的拓扑:国际媒体艺术展2025”和“奋斗如歌——美术作品中的革命征程与人民故事”,可以说,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跨界的展览策划,打破了传统美术馆的固有模式,构建起一个融合古今、贯通中外的文化生态系统。

feature|特写 新艺见 | 经傲:洋葱炒到几分熟

像是马鞭,像是拂尘,也像是某种空间能量的清洁仪——这根延展四五米远的长棍上绑着一扎黑色毛发,一下下扫起台面上的沙粒。《沙弥思老虎》出现在星美术馆零度雕塑计划第一期“经傲:神游”展厅的入口位置,和扫帚擦过水泥地时一样,它发出的声响带有某种原始而粗粝的质感,在整个地下展厅里空空回荡。

exhibitions|展览 讲述被吞没的历史,黑人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以中国首展期待对话的发生

“如果你抱着寻找差异的目的来看展览,未必能实现预期的愿望;如果你来到这里是想寻找共鸣,那你会找到的。”谈起正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同名个展时,英国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 (Lubaina Himid)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这样说道。这场于今年年初开幕的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全面回顾了希米德艺术生涯的主要阶段,囊括了她横跨近半个世纪、涵盖人形立牌、复绘的物件、肖像作品以及声音装置等多种媒介的重要创作。展览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展。

exhibitions|展览 将盖娅作为母题的曼谷艺术双年展,生态女性主义离开田野之后

从致敬古希腊大地女神的标题,到策展前言中报菜名一般地引用洛夫洛克、拉图尔、马古利斯等西方理论家,对生态与气候危机、女性主义与泛灵论等潮流议题的追随,以及参展名单中的国际双年展常客们……本届曼谷艺术双年展(Bangkok Art Bienale)“孕育盖娅”(Nurture Gaia)给人的第一印象足以让一位普通的东亚艺术从业者质疑,我们是否至今仍未脱离社会学家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提出的经典论断,即南方提供案例、北方生产理论的知识生产图景,以及国际双年展的全球视角和多元文化在多大程度上遮蔽了本土视角。这种先入为主的猜疑或许会在观展过程中消解,如果这位观众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规划好合理的观展路线,忍受炎热的气候和拥堵的城市交通,花几天时间一一拜访散落在这座超级大都市中的11个展览点位,最终仍然觉得有所收获的话。看展不只是智力考验,更像是一个体力活儿。在希腊神话中象征大地女神的“盖娅”一词在拉图尔(Latour)等学者的观念中用于替代“大写的自然”(Nature)以指称地球及生活在地球的万物。据说,“Gaia”与泰语中“身体”的发音相近,因此双年展的主题也可以被理解为“滋养身体”。

feature|特写 数字游民的AI接口:人工智能突进下的科幻与新媒体创作之变

今年年初,DeepSeek呼啸而来,再次将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推进到我们面前。从ChatGPT到SORA,AI技术的迭代和快速变化,对于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没有技术背景,如何才能跨越技术的门槛,找到个人进入AI时代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