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feature|特写 当艺术遭遇战争:《德军占领的卢浮宫》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第19届上海电影节如期而至(6月11日至19日),在这期间展映的影片当中,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的最新作品《德军占领的卢浮宫》曾于2015年获得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提名。这部影片也是索科洛夫继聚焦于冬宫的影片《俄罗斯方舟》之后,再次将摄像机聚焦博物馆。索科洛夫以这部影片带领观者,将时空拉回二战时期,探究纳粹占领下艺术与政治的内核关联。与此同时,TANC在文末也对此次参与电影节展映的影片《海上火焰》《野马》和《丹麦女孩》进行了介绍。

feature|特写 伏尔泰酒馆从达达主义发源地化身艺术家行会馆,Manifesta开启跨领域的“艺术合伙人制”

6月11日,第11届欧洲宣言展(Manifesta 11)于瑞士苏黎世开幕,主题为“人们以何谋生:一些合作项目”(What People Do for Money: Some Joint Ventures)。“欧洲宣言展”是继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之后的第三大欧洲艺术盛事。本次欧洲宣言展由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扬科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担当主策展人。值得关注的是,在为期100天的“欧洲宣言展”中将推出30组艺术家与苏黎世本地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合作项目。当艺术家当上了造船师和制表师,走入了医院、消防局和宠物美容院,艺术如何勾连生活的方方面面?

exhibitions|展览 拉孔柏镜头下“素人”般的好莱坞明星们:《银幕背后》上海开展

6月11日,“银幕背后|布莉姬·拉孔柏“于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开幕,而银幕之中,同一天开幕的还有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法国摄影师布莉姬·拉孔柏的职业生涯始于1975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此后近几十年里她的深刻洞察体现在塑造了电影史发展的演员和明星中。《纽约客》作家亚当·戈普尼德曾评论道:“如果说前一代的剧院摄影师的天赋是用镜头把演员变成明星,那她的天赋则在于使熠熠生辉的明星回归到本位。”

exhibitions|展览 劳森伯格“重返”北京,回顾性大展重叙与80年代中国的相互关联

6月11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半年的重磅展览“劳森伯格在中国”开幕。本次展览由古根海姆博物馆高级策展人苏珊·戴维森(Susan Davidson)与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高级策展人大卫·怀特(David White)联合策划,虽然并非一次全面的回顾展,但占据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绝大部分展览那空间的《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全面回顾了劳森伯格一生的创作。而另外一件作品《〈中国夏宫〉研究》(Studies for Chinese Summerhall)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展出则将重点投向劳森伯格于1982及1985年的中国之旅。

exhibitions|展览 第二届素人与漫画艺术节开幕,开辟“中心之外的艺术领地”

6月9日,第二届素人与漫画艺术节(Almost Art Project)在798艺术区开幕,展出40余位素人艺术家和20余位漫画艺术家的作品。本次展览以9个关键词为线索,以剧场式的展览方式展出了绘画、墙上涂鸦、雕塑、装置等多种形式的素人艺术作品。素人艺术家从未经过系统的艺术训练,也为艺术圈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可能性。

exhibitions|展览 光怪陆离背后的宗教哲思,陈天灼《自在天》“点燃”长征空间

6月8日,陈天灼的《自在天》在北京长征空间上演,作为展览“陈天灼:自在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长两小时的《自在天》是陈天灼此前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表演的《叁十叁天》的完整版,这不仅是他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演出,也是他对自我的一次挑战。在雕塑、录像、舞台表演等多重元素的杂糅下,陈天灼构建了一个更为盛大场面的狂欢,延续着多彩、怪诞、媚俗的审美意向和他一直所关注的亵渎、殉道、亚文化、异装癖、流行元素、肉体的焦虑。

exhibitions|展览 从城市草根生活的“游击队”到地缘政治矛盾的幽默调停者,陈劭雄已“万事俱备”

6月10日,陈劭雄个展“万事俱备”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展览涵盖了陈劭雄过去30余年,尤其是近15年来的重要作品,由侯瀚如担当策展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劭雄就进入广州地下实验艺术界,1990年代成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小组“大尾象工作组”中的一员。他深刻影响了珠三角一带其后的当代艺术家围绕城市空间、国际政治话题、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等主题进行的艺术实践。

exhibitions|展览 流亡途中的美学:作为艺术家的高行健、北岛与木心

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而“诗意”仅仅存在于文字之中吗?木心、高行健与北岛三人有着相似的流亡经历,他们对于“诗意”的追求也不落于言筌:从高行健的 “当绘画开始,语言随即消失”,到北岛的“真正好的作品跟写诗一样,是一种偶遇”,再到木心“文学既出,绘画随之”。在端午,走入3位同为作家/艺术家的 作品之中。

feature|特写 当他们谈论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改变6组国际艺术家际遇的展览

展览并不只为观众提供了学习的体验,艺术家往往也会从对自己意义重大的展览中做出新的发现。《艺术新闻》采访了希林·娜沙特(Shirin Neshat)、艾默格林和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琼安娜·瓦思康丝勒(Joana Vasconcelos)等6位/组艺术家,让他们谈谈成为他们艺术生涯转折点的展览,无论这“转折”意味更好还是更糟。

news|新闻 到难民营与避难所去!艺术正在用行动介入欧洲难民危机

难民潮持续发酵,欧洲陷入重重危机,成千上万难民逃离战区触动了艺术家与博物馆的人文关怀。今年5月,雅典基克拉迪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ycladic Art)带来了艾未未以难民危机为主题而创作的《催泪瓦斯/催泪弹》与《iPhone墙纸》。与此同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土耳其第5届恰纳卡莱双年展(Çanakkale Biennial)以及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绿光”项目纷纷将关注点投向移民、难民营与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