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news|新闻 今日全球艺术新闻速递

news|新闻 TANC | 多重时间:首届苏州文献展讲述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

8月21日,首届苏州文献展在苏州美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朴园、双塔6个空间中同时开展。展览以“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为主题,将1937年吴中文献展研究展、苏州历史图像史料展与当代艺术展并置,以系列展的方式串联起学术讨论的框架。

exhibitions|展览 以现实空间营造虚拟,次元穿越者吴珏辉谈“比特宫”

8月20日,“比特宫-乌洛波洛斯”:次元穿越者吴珏辉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吴珏辉的跨媒介艺术新作《比特宫-乌洛波洛斯》以“乌洛波洛斯”(Uroboros)即衔尾蛇为灵感,综合了脚手架矩阵、循环阶梯、升降灯光、视频投影及沉浸声场,旨在探索艺术在不同维度空间的实践。在专访中,谈及 “比特宫-乌洛波洛斯”的由来,新技术之于作品的运用,以及对“浸入式”作品和“艺术游乐化”的看法。

news|新闻 今日全球艺术新闻速递

interview|专访 朱青生:艺术史正在变成“大学问”,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9月在京召开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 the 34th World Congress of Art History)将于9月16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题定为“Terms”,突出强调了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以形成对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遗产新的认识与阐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作为此次大会组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接受了《艺术新闻》的采访,他认为艺术史的根本问题是理想图像与现实秩序,并希望在当今“后殖民”的语境外,提出艺术史的新问题。

museum|博物馆 奥运即将落幕,巴西博物馆的明天将走向何方?

随着(北京时间)8月22日里约奥运会的落幕,这一地区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层面的发展现状再次获得了人们的关注。据《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在本届奥运会前的报道,巴西本地一部分博物馆的展览计划由于财政经费紧张而被推迟、搁置,部分博物馆甚至不得不进行大幅裁员或被迫关门。另一方面,由于奥运会吸引的新资本参与,一系列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参与的博物馆落成计划也正在酝酿中。巴西本地的公共机构在奥运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后奥运”时代对于巴西的文化图景而言意味着什么?

exhibitions|展览 5座城市7个展览,夏末国内观展之旅

在盛夏渐入尾声之时,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和西安5座城市分别带来了建筑设计展、多元媒介的当代艺术展、文献展、纤维艺术展和影像艺术展。无论你身在哪座城市,《艺术新闻》都为你准备了如何开启周末艺术之旅的建议。

interview|专访 Chus Martinez的“下一个社会”,将科学家带入了艺术学院

现任瑞士巴塞尔西北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院院长(Institute of Art, FHNW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 Basel, Switzerland)的Chus Martinez曾是第13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她开创的“下一个社会”(Next Society)课程近期在欧洲的艺术教育体系内备受关注,在“艺术即科学”(Art is Science)的框架下,她定期邀请宇航员、基因科学家、神经学家、生物科技研究人员、数学家举行研讨会,探讨艺术如何体现其科学性?艺术在哪些程度上与遗传学和量子力学相关? 她邀请细菌学家与学生讨论,是什么塑造了我们每个个体?- “因为有上百万个细菌在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和思维”。在Chus Martinez看来,未来如同一个“巨大的胃”,需要非常强的能量来消化。

news|新闻 今日全球艺术新闻速递

exhibitions|展览 从山谷走进城市,户外艺术在行动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地艺术运动强调回归自然,以超越人身尺度的规模进行创作;而随着城市化的拓张,人群聚居的公共空间为户外艺术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展示机会。从1970年代落基山谷的传奇巨帆,到洛克菲勒广场门前的“蓝色浴缸”,户外艺术挣脱的不仅是“白盒子”的束缚,也在寻求与公众之间更大范围的对话。《艺术新闻》本周聚焦“户外艺术”,回顾这一艺术形式如何从空间及与观众的互动性上,为创作开辟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