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news|新闻 “小朋友”画廊的朋友圈效应

news|新闻 60个“蜻蜓人”飞进PSA,艺术能用科学解放生命吗?

上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艺术家李山近二十年的生物艺术创作。生于四十年代的李山作为一代上海新潮艺术尤其是抽象绘画领域的先行者,亦被看成是政治波普风格的开拓者,始终着力于对人文主义关怀、自由与生命观念的表达。

news|新闻 蔡国强以“绘画的精神”进入普拉多,首次以彩色火药作画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个展“绘画的精神”(The Sipirit of Painting)将于10月25日在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Museo del Prado)开幕。他将因此成为普拉多美术馆自1819年建馆以来,第二位在普拉多举办个展的在世艺术家,在他之前得此殊荣的艺术家是美国艺术大师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

news|新闻 “影像上海”要来了,还有多少展览是在摄影季不能错过的?

风光摄影师彼得·亚当斯曾说:“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 摄影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在传递人与人之间或激烈或朴素的情感。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Shanghai)开幕在即,美术馆、艺术空间及画廊等也将接连带来摄影相关的专题展览。《艺术新闻》特此收集整理了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前后大陆地区摄影相关展览资讯。

news|新闻 从宁法花园到雅高山地,这六位策展人还推荐了哪些小众欧美艺术朝圣地?

夏天是艺术世界出游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今年的欧洲大陆迎来了集中开展的3大艺术盛会: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每5年举行一次)以及第5届雕塑计划-明斯特(每10年举办一次)。然而,除却这些热门的艺术目的地,还有哪些地方更适合夏日艺术朝圣呢?

news|新闻 每日艺闻|追寻圣罗兰:10月到巴黎和马拉喀看他的新开幕个人博物馆

尽管已经离世多年,但人们对于伊夫·圣罗兰这位时装界当之无愧的天才的追寻却从未停止。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两座伊夫·圣罗兰博物馆(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即将分别于10月3号和10月16号在法国巴黎和摩洛哥马拉喀什开馆,保留人们对其的美好记忆。

news|新闻 每日艺闻|2017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公布完整画廊名单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 PHOTOFAIRS|Shanghai ) 将于2017年9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呈现。开幕倒计时,展会公布了今年参展画廊的完整名单,此次展会有来自16个国家、28个地区的50家参展画廊参加。此次公布的国际级画廊名单、四大藏家特展等公众项目、参展亮点备受期待。

museum|博物馆 设计互联12月2日开放,V&A的文化基因如何注入“中国硅谷”

设计互联(Design Society)携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以下简称 V&A)联合发布了今年12月2日于深圳蛇口的开馆及开幕展览信息。由招商蛇口牵头、联合 V&A 的辅助与指导,设计互联落户深圳,致力于为公众呈现一个以“设计”为核心的新型文化综合平台。V&A 副馆长及运营总裁蒂姆·里夫(Tim Reeve)此前在接受《艺术新闻》釆访时表示“我们的合作秉承160年来 V&A 诠释并展示艺术与设计的传统,以及我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馆藏”,并力求呈现当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历史与国际语境”。

news|新闻 每日艺闻|“美国”要结束了?卡特兰给古根海姆访客的18K黄金马桶

museum|博物馆 大都会、台北故宫馆藏都上传到网络了,你还会去博物馆参观吗?

近年来,全球博物馆开放资源与数字化策略进展迅速,这主要体现在开放藏品版权和收藏线上创作两个方面。而面对博物馆的数字化,两种对立的观点竞相发声。一方面有人认为博物馆数字化浪费了大量资源而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的观点则是技术不仅不会减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而且“为艺术创作增强了偶发性,扩大了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