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与“影像策展人奖”得主揭晓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专访吕克·图伊曼斯:没有慷慨,艺术和文化便不复存在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松下问”、“松上寿”、“松间游”、“松中物”,46件跨度从宋元至明清的古代绘画,与明代黄花梨松竹梅纹玫瑰椅、苍松白鹿香盒、清代竹雕香筒等文玩器物共同构成了松美术馆的第二个展览“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谈到为何以“松”为主题,展览学术总监、上海大观古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明说:“中国传统里,文人都很喜欢松,追求其坚韧不拔,坚贞、长寿、高洁的品行。王维早年间有首诗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中国古代文人把松作为绘画的主题,应该是从唐朝开始。”
14世纪,诗人彼得拉克登上法国南部的文图克斯峰,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旅人”;15世纪至18世纪,从南部的意大利到北部的尼德兰,普桑、丢勒、洛兰、雷斯达尔、老勃鲁盖尔等艺术家所描绘的风景成为了人类思考自然、投射想象的历史见证。这场上海博物馆与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合作带来的展览,则以18世纪以降的英国风景画作为主题,呈现其300年来发展的历史脉络,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英国风景画展。
5月4日,位于杭州滨江宝龙城的宝龙艺术中心开幕,同期推出五个展览单元和一场大型户外演出。四个分展呈现了包括安迪·沃霍尔、荒木经惟、村上隆、梁绍基、申凡、郭工、梁铨、李秀勤等近百位国内外艺术家不同类型的作品。
要求大画廊承担更高的艺博会费用来支持小画廊,是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在柏林某峰会上的提议。4月25日,卓纳在纽约时报的艺术领袖论坛上建议艺博会应该向顶尖画廊“征税”,以保证较小的画廊有机会参与这类活动。“当你赚的钱多了,你要交的税也会增多,”他说,“我非常愿意在艺博会上展出时付更高的价格,如果这意味着更多小画廊能参与进来。”卓纳还补充道,艺博会为此应该起领导作用。他的建议得到了众多蓝筹画廊主的支持。然而,参与纽约弗里兹艺博会 Frame 单元的各新兴画廊认为,虽然卓纳提议的意愿是积极的,但它过于简单,而且并未指出行业内更为艰巨的挑战。
5月4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的展览“单手拍掌”展出了曹斐受“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托创作的新项目“Asia One”。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部颇具未来感和科幻感的爱情故事片,它的拍摄地点分别是京东物流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亚洲一号”仓,以及昆山无人分拣中心。这一项目还包含了一部以京东物流及其配送员为线索的纪录片《11.11》。此外,曹斐还通过三轮车、纸箱和标语在展览现场打造了一个配送现场的装置,人们可以倚靠在用配送编织袋制成的垫子上观看剧情片《Asia One》。
5月3日,“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这次以“单手拍掌”为题的展览,则聚集了来自曹斐、段建宇、林一林、黄炳和杨嘉辉五位艺术家的新作。作为古根海姆亚洲艺术计划的一部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以委约作品的形式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为博物馆创作作品,并举办系列展览;此前的两场展览分别是2014年举办的个展“汪建伟:时间寺”和2016年举办的群展“故事新编”。
一直沿用一个思路、培养同一种品位、一次又一次推出大牌艺术家的作品太容易了,但这与卡地亚基金会的初衷背道而驰。
4月29日,第十三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农业展览馆如期而至。这个始于2006年,国内历史最长的艺博会始终宣称“立足本土,完整亚洲”,面对近年在各地接踵而至的双年展、民营艺术机构、博览会和画廊所构成的生态,北京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地位已受到有效竞争。“我认为‘艺术北京’更像一个辐射中国城市的博览会。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大,如何把它辐射到中国市场,如何把艺术渗透到更下一级的城市去,是我们现在可以集中精力来做的事情。”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创始人董梦阳道出了自己的定位,“艺术走入大众生活已是大势所趋”。而3月20日与京东艺术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发布会早已释放出信号——“艺术北京”将面向更广泛的艺术品消费群体。
三亚。4月28日,复星基金会的首次收藏展“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于三亚亚特兰蒂斯启幕,展览对复星基金会所管理的企业收藏进行梳理,带来40位中国与国际中生代和年轻艺术家的代表作,从“建筑和人”、“互联网生态”、“资本和劳动”三个方面,对艺术世界作为外部社会的微观景象所反映出的社会几何形态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