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社实“射石”:融入公共,“未可见”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从“浮土志”谈起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绘画会话|对话尼奥·劳赫:我不是一名邮差,我没有消息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本周的思想专栏邀请法国伦理学家弗蕾德莉克·莱希特-法拉克(Frédérique Leichter-Flack)将思考的视角聚焦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伦理问题上。虽然面对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全球各个国家的应对策略各有不同,然而欧洲多个国家所采取的“选择性治疗”策略,也激起了激烈的反应和相应的伦理质疑。
威尼斯双年展团队在5月18日宣布,原定于2021年举行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将推迟至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举行。这是双年展团队将原定于今夏开幕的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推迟至2021年5月举行后,为避免两场双年展展期重叠而做出的决定。
5月22日-5月31日,第四届画廊周北京将携手22家参展画廊及非营利艺术机构于在798艺术区和线上平台呈现一系列展览与活动。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第一批重启的艺术活动之一,也是全球疫情暴发后第一个举办的画廊周。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与新当代艺术博物(New Museum)馆合作推出音频系列“睡前故事”(Bedtime Stories),邀请多位当代艺术家朗读他们所选的珍贵文本。栏目将持续至6月底。
以进场人数作为博物馆访问量的唯一标志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复返。数字领域正日益成为各机构争夺文化探索者注意力的另一个前沿领域。自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发起首个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起,这一年一度属于全球博物馆的节日从未如今年这般将社交媒体作为主场。
全球蔓延的公共卫生危机迫使人们重思博物馆客流量的意义,或许也正在改变人们对待博物馆大型制作以及人气展览的态度,2020会是博物馆人气展览时代的终结吗?
只要将所有决策都简化为一种计算的行为继续对一切事物施加着影响,我们就注定要经历劫难,而眼下的全球公共卫生状况敲响了第一声警钟。
自2008年以来,只有29件萨维尔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出现,私人洽购的作品也同样稀少,而作品的每次出现,都会使价格持续上涨,在过去三年内攀升得尤为迅速。
距离创作日期已有逾百年时间,这两件作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危机,在二战结束75周年的今天,我们来回看两件《向日葵》是如何经历二战,辗转多地,留存至今。
5月13日,香港。位于西九文化区、致力收藏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视觉文化作品的香港博物馆M+公布,香港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凭借作品《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成为首届“希克奖”得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