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PAGE
新闻
NEWS
博物馆
MUSEUM
展览
EXHIBITIONS
评论
COMMENTS
特写
专访
INTERVIEW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刊物订阅
SUBSCRIBE
数字阅读
DIGITAL READ
艺术论坛
ART FORUM
独家影像
VIDEO
往期资料
ARCHIVE
艺术商店
STORE
关于
About
联系
Contact
职业
Career
广告
Advertise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社实“射石”:融入公共,“未可见”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从“浮土志”谈起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绘画会话|对话尼奥·劳赫:我不是一名邮差,我没有消息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长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更替时代对于艺术创作和观看的影响, 以及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以及关心的话题。她长期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展览之眼 |“后殖民星群”的回响: 第15届沙迦双年展“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
申舶良,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现居上海。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修习过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与文学空间的关联,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瓮中沙》:人类纪的泪点实验
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公共项目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讲师。现为德基美术馆现当代部顾问总监、艺术史作家,中国美院外聘讲师,为《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新闻》、《单读》等杂志长期供稿。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她们的身体去哪儿了?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译者。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工作,研究兴趣围绕电影历史和影像艺术家,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艺术家与艺术史的关系。她是新近出炉的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四名获奖者之一,即将出版从瑞典文翻译中文的译作《伯格曼文集》
中国设计之花何时开放
陈伯康(Aric Chen),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曾任2011年与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100%设计”上海展的创始人,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担任其联合创意总监。
亚洲的藏家时代
艺术文化顾问、BBC著名主播、作家,曾担任伦敦ICA馆长。2004年创立多德创意顾问公司,曾担任香港艺术博览会顾问,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顾问,鄂尔多斯城市发展文化策略顾问。
艺术家、诗人林顿·约翰逊(Rindon Johnson)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最佳合成答案”中通过多媒介作品探讨了太平洋的“复杂地理”,沿袭了上海外滩美术馆本年度的研究方向,以疆界、领土、国家、生态、殖民主义和身份认同等议题为落点,以上海(31.2304°N,121.4737°E)为圆心发散,篇章性地呈现研究性展览,而此次展览的标的在太平洋彼岸——旧金山(37.7749°N,122.4194°W)。
第十二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ART021)于11月7日至10日再度回归上海展览中心。在八月首届ART021 HONG KONG香港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正式揭幕后,ART021团队已在四座城市落地艺博会,ART021也迎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十年。本届ART021由主画廊单元、APPROACH 单元、DETOUR 绕行单元、BEYOND单元及特别项目五大组成部分,汇聚了来自20个国家及地区、43 个城市的131家参展画廊与项目,共计30家画廊首次亮相。ART021已连续多年保持着20%左右的新展商入场率,彰显着上海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重要交流平台的持续吸引力。此外还有与多家非营利艺术文化机构、艺术家工作室、拍卖行、设计师品牌等联合打造的特别项目,以及2024-2025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提名艺术家作品展“Amor Fati命运之爱”,呈现包括蔡坚、冯至炫、胡佳艺、黎佳仪、佩恩恩在内的13组青年艺术家回应当下与自我的创作。
第11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在11月7日至10日在五个场馆——西岸艺术中心A、B馆,穹顶艺术中心,GATE M西岸梦中心-梦工场和ORBIT西岸漩心开幕,呈现来自24个国际和地区、54个城市的170余家展商、机构和合作伙伴带来的作品及项目。galleries 画廊单元的近百家海内外重要画廊持续返场,包括豪瑟沃斯、佩斯画廊、香格纳画廊、贝浩登、白立方、空白空间、大田秀则画廊等画廊自展会创办起已连续十一年参展;Lucie Chang Fine Arts(香港)、采泥藝術(台北)、CON_(东京)、摩天轮画廊(深圳)、Karma(纽约、洛杉矶)、南柯画廊(上海)、拟像(北京)、THE SHOPHOUSE (香港)等 31家画廊首次参展。于2021年设立的DREAM xiàn chăng 单元此次延伸至新的场域——GATE M西岸梦中心-梦工场,邀请了近 40 位艺术家带来最新绘画、摄影、雕塑和装置作品;perspective 视角单元呈现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ASE艺术图书馆、塞万提斯学院的多个项目,和美术馆将当前展览“博斯科·索迪:旷野之外”带到了艺博会的现场,此外,亦有香格纳画廊和千树艺术中心共同呈现的“隐藏的创作2.0:业界人物如是说”,J7 ART开幕展“空间的姿态”特别项目——艺术家高入云大型动态装置《无限趋近于零》,以及超媒体集团“永续之籽”教育计划——种籽图书馆等项目,集中展示跨地域的多元艺术视角。
艺术家雪松生于重庆,自幼在江边的山水之间成长,故乡的自然环境是这位画家心灵的沃土。他从小嗜画,十几二十多岁时,雪松觉得自己在现实中是一个弱者,写生与探险让他以另外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笃定。背着画架沿着长江一走就是一整天,天上的流云或岸边的群山都在画里,仿佛这个时候自己可以任意畅游;除此之外,就是和一两个相熟的朋友,常常仅凭彼此之间最原始的手与脚互相助力,在一切可以攀爬的山岭中徒手攀岩。2002年,雪松刚入四十岁,有数年没有拿过画笔,这个自称从来都可以靠手艺生存的四川人,从重庆浪游到深圳,此后又辗转到北京,就是靠着一身手艺与社会交接往来。这一年,他推掉所有社会事务的邀约,重新拿起颜料和画笔。这一年,他决定要郑重面对一个八十岁之后的自己,如果不能留下一些作品,让年老的自己看到,就是此时的自己既辜负了从前二十几岁的执着,也辜负了以后年老时的期待。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中国青年留学海外,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与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交织着新旧思想碰撞下的创作火花,也见证了众多至今影响深远的名家大作的诞生——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或许就是以徐悲鸿、林风眠、常玉、潘玉良等人为代表的留法艺术家。他们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各自对改良中国画的新主张。当前正在上海东一美术馆进行的特展“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呈现了89件赛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馆藏中的中国艺术作品,以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从世纪之交中国书画现代化的不同尝试,到近年来中国艺术家在当代水墨方面的实践的多重切面。
十一月,艺术界的目光再度回到上海,同期举办的多档艺博会、美术馆与艺术机构及画廊展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从业者与观众。第二届超媒体艺术节重回前滩太古里,第12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与第11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如约而至,持续带来国际化多元视角的同时,从单元设置、公共活动、新增展商等各方面展现出新的面貌。
作为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全球艺场•艺术上海”的重点项目之一,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将于11月8日-10日在西岸艺术中心(A、B馆)、西岸穹顶艺术中心、GATE M西岸梦中心、西岸漩心举办。来自23个国家及地区、50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170多家展商及机构将为全球艺术的“上海时区”呈现一如既往高水准、高品质的艺术现场。2024年尽管全球艺术市场销售放缓,但总体仍保持韧性,中国市场逆势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全球艺术行业在不断调整中找准新的发力方向。步入第二个十年的西岸艺博会,以170+国内外展商、机构等的参展规模与前保持相当,展场的再次拓展将容纳和展示更多极具张力的艺术创作和灵感。而日前公布的122家画廊名单中,豪瑟沃斯、大田秀则画廊、佩斯画廊、香格纳画廊、空白空间、白立方已连续11年参展,高古轩、阿尔敏·莱希、Thaddaeus Ropac、施博尔画廊、常青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里森画廊、纽格赫姆施耐德、贝浩登、MDC画廊等国内外顶尖画廊连续多年返场,其中不乏自创办起至今每年参展的画廊,作为引导全球艺术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坚定表达了对中国艺术市场的信心。
在张移北以艺术之名构建的世界中等待着我们的可能是知识的荒野、意义的沙漠以及概念的黑洞。但凡我们想要凭借着抽象概括的知识、意义、概念等认知工具去理解她的作品或者展览,可能都将无功而返。我们也不要妄图通过向张移北询问作品的意义、想法来获得满意的答案。因为她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答案,那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我们还想问她,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为什么要这么组合?为什么……?她的回答将会是“随机、凭感觉、无意识或潜意识里流出来的”。到头来,执着地要找到一个确切合理答案的我们就只能瞠目结舌、无可奈何。或者,心有不甘的我们会报复性地暗自腹诽,“这难道不就是在乱做吗?”这样的话,我们就成功地从她的艺术世界中彻底地将自己放逐出去。
自中国第一代接受新式学堂美术教育的女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出现以来,女性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校中的图画手工课堂逐步迈入美术专门学校、接受美术科班教育并受美术业界洋画运动影响、整体专业水准提升,到1920年秋季上海美专首开中国美术 院校男女同校之例,女子开始接受高等美术学院教育,再到1921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招生之际, 潘玉良、苏梅、方蕴、吴继新等女学生亦获得赴欧洲深造的机会,惠泽中国现代美术女性求学、积累、成长的重要时期就此到来[1]。同期,作为第一个考入巴黎国家高等艺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方君壁于1924年凭借《吹笛女》成为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的第一位中国女性。潘玉良在欧洲先后就读于法国里昂美术学院、国立巴黎美术学校、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其作品《酒徒》《女音乐家》于1927 年入选意大利国家展会;同年,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文化学院美术部的关紫兰携作品《水仙花》参加“二科会”美术展览,并于1929 年在日本举办个展;杨令茀、张荔英、曾奕等外出求学的艺术家也先后在美国费城、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柏林及日本等地参加展览[2],中国女性艺术家在开放国际交流的浪潮中成为崭露头角的一部分。
区别于对于传统绘画、雕塑的“观看”,数字艺术的涌现使得艺术史上的“观看”行为逐渐成为了流动而开放的多感官体验。如何从视觉表面,抵达创作真正发生的技术后端?我们如何感知、解释数据与信息技术?数字艺术又是如何成为即时参与公共对话相较于更为传统的媒介?相较于传统媒介,这些问题也许与生活在当下数字时代的公民更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