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将至,2018年的艺术世界将迎来第一波市场热潮。在我们投身于3月份全球范围内数不清的艺博会、拍卖会和展览当中之前,不妨抽出时间展望一下新一年全球艺术市场的趋势和走向。国际艺术市场的时钟将如何“重置”?什么样的作品将在拍卖市场上持续受捧?中型画廊如何生存?谁是亚洲最活跃的艺术城市?前《艺术新闻》国际版艺术市场特约编辑、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 Georgina Adams 及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经理、艺术理论学博士马学东带来了他们的独家预测。
就职于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凯尔·索莫(Kyle Sommer)曾表示,在通胀上升时,艺术品已证明是对冲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平均而言,过去40年中,在通胀上升、尤其是高点的时期,艺术品的表现要好得多。”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艺术品的回报似乎是最弱的。投资专家表示,现代艺术品是抵御通胀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增长的时候,回报往往会更好。
在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出现的石鼓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推选为第三件国宝,上面篆刻的“石鼓文”所代表的秦国文字被公认为从金文大篆到秦始皇帝“书同文”秦小篆中的过渡,也被历代书家视为研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清代“海派”书画篆刻的代表人物吴昌硕有“一鼓写破诸艺通”之誉,也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诗、书、印、绘画等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正值吴昌硕辞世九十周年,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朝仓雕塑馆联合举办的“吴昌硕和他的时代”大展,以78件日本所藏吴昌硕作品呈现这位“海派”大师的风采。
当我们谈论弗吉尼亚·伍尔芙,不免会联想起布鲁斯伯里、伦敦的街道、肯辛顿花园,甚至她在生命尽头自沉的乌斯河,而泰特圣艾夫斯美术馆2月10日开幕的一场展览,将我们的视线带回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童年,正是在圣艾夫斯,她度过了童年时期的许多个夏季,涌动的海浪与洋岸的灯塔混同无数回忆,成为其日后心灵的慰藉与灵感的源泉。女性的室内、静物与内观、性别与身体也是这场展览受其启发的展览不可回避的话题。
2017年我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和科技艺术引领的展览热潮,艺术基金会和企业收藏介入呈现多元化发展的面貌,在这股向前奔赴的潮流中,2018年的全球艺术界与艺术市场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2月的全球艺术界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艺术品?来自艺术家傅丹家族的汽车发动机为何出现于纽约古根海姆的展厅?毕加索的缪斯肖像画暗藏了哪些有趣的线索?…… 雌雄同体的赫马佛洛狄忒斯、莫卧儿细密画中的花卉、埃舍尔的超现实世界、“老大哥”的凝视…… 这8件作品为你解锁2月艺术世界。
2月4日,朱哲琴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发起的【声音x实验室】项目启动,揭幕当天带来声音艺术预演习作“琉音海上 SOUND GLAZE”,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朱哲琴谈及了项目缘起与作品的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