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迎来25周年馆庆,汇集鲍蓓、崔岫闻、E.V.戴、阿南迪塔·达塔、马克·福克斯、安妮塔·格莱斯塔、泰祥洲、徐冰、展望等十四位艺术家作品的展览“融汇:国际艺术与文化”在鸣鹤园中开幕,5月28日、29日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也在进行中。“本次展览的初衷是展示当代艺术作品,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经过6到7年时间的工作,这一初衷才得以变成现实。今天的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就如一个湖泊,将观照祖先生活的考古学和联系当下的当代艺术融汇。”赛克勒基金会赛克勒女爵士国际展览项目负责人及策展人贝纳维德斯说。
纽约时间5月14日(周一),被誉为“新新闻主义之父”的记者兼小说家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在位于曼哈顿的一家医院中因肺癌去世,享年88岁,他的经纪人林恩·内斯比于周二证实了这一消息。汤姆·沃尔夫自1962年加入《纽约先驱论坛报》担任记者以来,一直极具创新精神地在新闻写作中融入文学手法,作品中充满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甚至帮助定义了“新新闻”(New Journalism),1973年沃尔夫出版了同名的书籍,将自己的作品与杜鲁门·卡波特、琼·迪迪安、盖伊·塔利斯和亨特·汤普森等人的作品放在一起。
纽约时间4月10日下午,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宣布委任现年48岁的马克斯·何莱恩(Max Hollein)成为新一任馆长,亦即博物馆历史上的第10任馆长。何莱恩是来自维也纳的艺术史学家,现任旧金山艺术博物馆(包括笛洋美术馆和荣勋宫美术馆)馆长及首席执行官。他从10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今年夏天,他将正式开始其在纽约大都会的工作,与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韦斯(Daniel Weiss)一同领导与管理博物馆的工作。
一场浸没式表演艺术将16台iPad与16名观众交互连结,由表演艺术家塔玛拉·索勒薇可(Tamara Saulwick)、声音艺术家彼得·奈特(Peter Knight)、戏剧与表演艺术家马丁·库茨(Martyn Coutts)与创意程序员斯蒂夫·贝里克(Steve Berrick)联合创作,打造出一处融合声、光与记忆的集体冥想空间,这就是4月5日-6日在尤伦斯艺术中心演出的澳大利亚iPad试听装置表演作品《变》(ALTER)。
5月4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的展览“单手拍掌”展出了曹斐受“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托创作的新项目“Asia One”。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部颇具未来感和科幻感的爱情故事片,它的拍摄地点分别是京东物流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亚洲一号”仓,以及昆山无人分拣中心。这一项目还包含了一部以京东物流及其配送员为线索的纪录片《11.11》。此外,曹斐还通过三轮车、纸箱和标语在展览现场打造了一个配送现场的装置,人们可以倚靠在用配送编织袋制成的垫子上观看剧情片《Asi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