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合作协议(2024-2027年)线上签约仪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与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特兰吉洛·布塔福科(Pietrangelo Buttafuoco)签署合作协议。
7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于2024年7月25日10:56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邵大箴,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文联文艺理论家协会顾问、第十届中国文联荣誉委员。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 1960年7月毕业后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其中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尤为深入,成就卓著。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北京国际双年展评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学科主编、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
以下转载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刊发的邵大箴先生生平回顾,及其著作与艺术创作,以此缅怀。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一楼至二楼宽阔楼梯的尽头,嘉柏丽尔·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等待着来访的众人——她身着香奈儿品牌标志性的套装,站在巴黎康朋街31号通往二楼高级订制服沙龙的镜梯上,镜面反射着她的身影。据说,每一次发布会,香奈儿女士都会悄悄坐在楼梯尽头自上而下的第五级阶梯,在观众席的后侧,利用镜子的反射来观察宾客的反应。这张照片由摄影家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拍摄于1953年,这一年,暌违14年的香奈儿精品店在康朋街31号重新开业,转年二月,71岁的香奈儿发布全新高级定制服系列,宣告其回归高级定制服的世界。
这部楼梯连接了巴黎与上海,也传递了超越150余年的理想、力量与永恒。在7月12日嘉柏丽尔·香奈儿在中国的首个作品回顾展“时尚宣言|嘉柏丽尔·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 Fashion Manifesto)的发布会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如此说道:“在大楼梯的尽头,我们会看到灵魂和寓所向内和向外的关系被转化为意志和行动力;我们会看到时代与个体完全的统一与结合;我们也会看到在时代的刀光剑影下,女性所展现出来的优雅与坚定。”
“当时这一片还没有高楼,也没有树,从香格纳画廊的平台望出去,可以一眼见到黄浦江,和江对岸没有房子的浦东。”
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如此回忆香格纳画廊在2015年刚入驻西岸空间时的场景。在十年后接受《艺术新闻》采访的6月上旬,香格纳画廊外也没有树——它们已被连根裹着土球从地面掘出,斜卧在满是瓦砾的路面上,等待着从这片即将消失的园区中转移。
香格纳上海西岸空间所在的这片区域官方上被定名为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截至至今年年初,这片区域历经近年数处机构、空间、工作室的空间更替、关闭与迁移。今年4月,空间纷纷收到腾退通知,被告知该片区域6月底将被全部拆除。
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拆迁所带来的唏嘘,来自这片区域及至沿线西岸文化走廊各处私人及公立美术馆、艺博会、画廊、基金会、艺术空间所聚合而成的群落带动的如同坐标系一般的历史——这里既是每年十一月伴随西岸艺术与计博览会开幕,推动上海成为全球艺术重要站点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促成上海整体文化艺术氛围成熟,以及艺术融入生活,包括近五年来看展成为一种潮流生活方式的关键形塑者——从工业遗存到如今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生活不可分割之部分的城市水岸,这一切的从无到有,都是从对艺术的引入开始。
“艺术先导”的发展理念,或许早已预示着这片区域不定的未来——“先导”的筚路蓝缕越有效应,让位于“科创主导”的局面就到来得越发急促。
「白盒子之外」也不再仅在干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定位,也在于心理空间上对画廊概念的扩充,它们不再只是艺术创作的展陈之处,而是更多的情感、思考、记忆、集体经验的发生、对话及流消之地;而新的关系、新的实践、新的共创,又从这些相遇里涌现和发生。
不仅仅作为亚洲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同样作为缩影,使我们在高密度的信息交织中去感知与探测环流于全球并在此刻聚集于香港的新倾向与涌动暗流
今年的上榜艺术家们不仅利用自身平台讨论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和更广义的自由),更通过对当前紧迫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言行(与图像)干预来践行自由.
国际重要双、三年展及艺术节在2024年持续活跃,展览主题及策展人的选择中均透露出对黑人、原住民群体及离散话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