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灾难30周年纪念日,这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所带来的后果至今还在不断“辐射”着当地的生态和人们的生活。值此之际,3场分别在布拉格和芝加哥的展览悼念逝去的家园和生灵。
通过《艺术新闻》在2015年统计的全球数据分析显示,经过扩建的博物馆会吸引更多观众。继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鲁尔分馆于3月开馆,历经3年改建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将于5月14日重张开幕,耗资2.6英镑扩建的新泰特现代美术馆开馆日期也定在了6月17日。美术馆们必须通过扩建来容纳越来越庞大的收藏,吸引更多的捐款,让其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然而,观众的增多也为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美术馆、电影院到音乐厅,5月,中法文化之春全面拉开帷幕。在影像、摄影、装置、版画之外,沉浸式影音作品拓展美术馆空间的可能性。首次亮相中国舞台的法国古典乐团皮格马利翁乐团(l'Ensemble Pygmalion)将向我们展现18世纪的音乐会与现今音乐会的截然不同;第13届法国电影展映将在全国多个城市放映12部获奖法国电影。《艺术新闻》精选5月最值得一看的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带你感受最经典与最前沿的法国文化。
今年3月,伯克利艺术博物馆暨太平洋影像档案库为下设的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了落成仪式,以纪念这位重要的中国美术史学者对母校及其艺术博物馆做出的杰出贡献。该研究中心将于5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届时,大众将有机会在此零距离欣赏高居翰生前所藏的景元斋中国画,以及伯克利艺术博物馆的众多亚洲艺术珍藏。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的首展“夏木垂荫”即将于7月6日开幕,展品包括孙君泽《溪边水榭》在内的一系列宋代至清代书画珍品。
2016年9月,即将落成的M+展亭将作为M+视觉文化博物馆建成之前的主要展览场地,并以曾建华的个展作为其开幕首展。这座首个M+的永久性展览空间由香港本土建筑师彭耀辉、周天朗和张励绣联合设计。另外,作为香港西九文化区项目中重要基石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预计将于2019年完工并全面开放。
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新闻发布会于4月18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中国馆展览由建筑师梁井宇策展,以“平民设计,日用之道”回应双年展总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总主题“前线报告”。
《艺术新闻》国际版将于今年6月初发生重大人事变更,担任其主编长达8年的简·莫里斯即将卸任,并由现任副主编的哈维尔·佩西接掌。
4月是赏樱的最佳时节。提起樱花,人们总会想起日本。在4月初,日本气象台就公布了樱花盛开的日期。今年的樱花季在3月最后一日进入开花期,并将持续至4月中旬。不少游客也选择在这段时间里赴日赏花。而日本的艺术文化机构也在这段时间推出不少迎合春季主题的展览及活动,樱花盛开之时也因此成为艺术爱好者汇集东瀛的时节。
4月12日,路德维希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沃夫冈罕奖颁奖典礼,并为2016年度获奖艺术家黄永砅颁奖。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艺术家。2016年5月,艺术家黄永砅将受邀在法国巴黎大皇宫的“纪念碑”项目带来名为《帝国》的沉浸式巨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