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3日是图像学创始人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诞辰150周年,他的学术理论曾其精神疾患而备受冷落。而今,他的学术价值被重新挖掘,从现当代美术馆的大型主题展,当代艺术世界的“弄潮儿”到伊斯兰极端组织破坏圣像的暴行,瓦尔堡的《记忆女神的图集》和“悲怆公式”能告诉我们什么?
6月12日,在奥兰多发生的严重枪击案再次将同性议题推上舆论的中心,就在备受争议的摄影家罗伯特·梅普勒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去世27年后,创作和言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角力仍在继续。梅普勒索普大型展览“完美媒介”于今年3月先后于在洛杉矶的盖蒂中心和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开幕,并将展至7月31日。而梅普勒索普的最新纪录片《罗伯特·梅普勒索普:看看那些照片》也在展览开幕后不久播出。直至今天,他的同性恋、裸体、SM等题材仍让不少人无法直视,而影片《看看那些照片》则通过梅普勒索普的同性恋人和大量的音频资料、视频片段,带领观众反复“观看”这些作品。
6月1日,2016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的第一批共15名/组艺术家名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揭晓。将于今年11月11日拉开帷幕的上海双年展将主题定为“何不再问”,本届双年展除上海PSA的主场馆外,还将特设4个平行项目,将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延展至展场之外。其中,“51人”项目的参与面涵盖了上海的全部市民。
研究调查发现,在英美艺术机构举办的重要展览中,女性艺术家展览所占比例不30%。不少机构和赞助人正在寻找合适的办法来解决统计数字上的性别差异。本期《艺术新闻》带来封面报道“更多女艺术家个展,更平等的艺术界”,同时带来“变形之惑,转型之痛——中西艺术媒体演化记”特别报道。
难民潮持续发酵,欧洲陷入重重危机,成千上万难民逃离战区触动了艺术家与博物馆的人文关怀。今年5月,雅典基克拉迪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ycladic Art)带来了艾未未以难民危机为主题而创作的《催泪瓦斯/催泪弹》与《iPhone墙纸》。与此同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土耳其第5届恰纳卡莱双年展(Çanakkale Biennial)以及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绿光”项目纷纷将关注点投向移民、难民营与避难所。
5月19日,刘小东为《路易威登游记》系列创作的新书《南非》在上海K11 × Modern Media Gallery举办了中国首发仪式暨原作展览。展览展出了刘小东历时20天的南非之旅后所创作的纸上丙烯及水彩作品,从历史人文到自然风光,足迹横跨南非大陆。当天,作为《南非》中国首发仪式,艺术家刘小东到场为现场读者签售,多位国内外重要艺术界、文化界人士皆到场祝贺与支持。
5月11日至20日,第六届华语视像艺术节在英国电影学会南岸中心和贝莎纪录片之家举办。在这10天里,除了“曹斐:一场游戏”回顾影展与聚焦珠三角艺术家的“影像珠三角”项目之外,同时还推出了导演杨荔纳的个人回顾影展,导演金华青带来的新作《贡秋卓玛》,另外还有特别策划的“民族视角”、“台湾视野”、“同志三分亲”和香港新浪潮等单元,超过30部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影片首次在英国乃至欧洲和全球公开放映。
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5月26开始预展,并于2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担任本次双年展总策展人的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认为建筑的发展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在大展开幕之际,TANC带你从6个关键词,多维预览以“前线报告”为总主题的2016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今天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诞辰160周年,这位精神分析学说之父的理论因为长久以来缺乏充足严密的科学证明,而在现代心理学领域饱受诟病。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名字几乎出现在任何一本西方艺术史书籍上,他的艺术观点贯穿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从达利、波洛克,到翠西·艾敏,20世纪以来诸多艺术家的创作深受其精神分析著作《梦的解析》的影响。
当地时间5月4日(VIP预展)至5月8日,第5届纽约弗里兹艺博会(Frieze New York)在位于曼哈顿的兰德尔岛公园举行。今年的纽约展会是弗里兹总监维多利亚·斯达尔全面接手的第一届,更恰逢弗里兹艺博会诞生的第25年。就在展会开幕前一个月,娱乐业巨头WME | IMG宣布入股纽约弗里兹和伦敦艺博会,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一些画廊负责人认为这一举动“有可能将这个艺博会提升到另一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