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两刊一报”到互联网时代,中国艺术媒体经历了不同时期和形式的变革。从80年的文化启蒙浪潮、90年代独立出版的兴起,21世纪初又出现一批艺术商业媒体,而在今天的数字化浪潮中,传统艺术媒体正面临严峻挑战,部分纸质媒体选择停刊,自媒体纷涌而上,在新的丛林中,艺术媒体出路何在?也成为引领人关注的话题。
在艺术与科技紧密连结的今天,2D光影涂鸦已无法满足艺术家对于光影艺术的追求。来自维也纳的影像制作公司Film Spektakel将传统光影涂鸦(light painting)、定格动画(stopmotion)以及大范围延时摄影(hyperlapse)技术相结合,创造出3D动画效果的光影涂鸦,并命名为“全息绘画”(Holopainting)。
过去10年,西方各大艺术媒体面临百年以来最复杂的转型期。在互联网兴起,新兴网络艺术媒体抢占市场、传统艺术媒体业绩下滑、影响力动摇之际,并购、上线是摆在老牌艺术媒体前的两大选择。也许不止有这两个选择——是否存在开拓新兴市场的可能?在一个以快致胜的网络年代,如何延续传统媒体的价值与影响力?
7月20日,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宣布,现任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副总监华安雅(Suhanya Raffel)女士将在11月正式任职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新馆长,接替今年离任的前馆长李立伟(Lars Nittve)。此前,香港艺术发展局(The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与M+博物馆宣布声音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将在2017威尼斯双年展代表香港参展。
时值盛夏,全球各艺术媒体纷纷应时推出夏季刊物。在阅读刊物内容之前,封面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首要因素,而封面背后的封面故事也体现着各自鲜明的当季主题。《艺术新闻》盘点了全球范围内主要艺术媒体近期的封面故事,从这些以艺术家访谈、艺术作品或艺术项目为题材的封面故事中,对今夏艺术刊物进行预览。
从亚洲、欧洲到美洲,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尝试将艺术引入公共空间,甚至建立了持续的艺术项目。这样的尝试不仅给这个硬朗而冰冷的空间注入了活力,于旅客而言,也多了几分亲和力,缓解飞行的疲惫。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艺术项目作为典范,很好地证明了艺术提升机场精神面貌的同时,也欢迎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座城市。下面请跟随TANC,走进慕尼黑、阿姆斯特丹、迈阿密和首尔,看看这些被艺术品改变的机场空间。
7月8日,德国上议院通过了旨在阻止被劫掠文物买卖交易以保护德国国家文物的新法案。该法案此前备受争议,除了有艺术经销商组织尝试多种途径阻止其通过外,11位德国博物馆馆长也曾联名上书上议院进行阻止,并该法案定义为“世界范围内进出口文物最严格的法案”。尽管如此,该法案还是得到通过,并将立即执行。
7月4日,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宣布与K11艺术基金会(K11 Art Foundation)达成合作,为来自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提供赴纽约的驻留和展览机会。首位入选的艺术家程然将于今年8月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留创作,并于10月19日举办他在美国境内的首个展览。
6月29日,据豆瓣用户“66号公路”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将被出售。在今日(6月30日)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和尤伦斯先生通过公关公司共同发布声明,表示创始人尤伦斯先生打算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及其个人艺术收藏托付于新主。目前,尤伦斯男爵正在考虑促成此事的方式和时间。UCCA将继续在当前领导团队的领导下照常运营。
时值盛夏,全球各艺术媒体纷纷应时推出夏季刊物。在阅读刊物内容之前,封面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首要因素,而封面背后的封面故事也体现着各自鲜明的当季主题。《艺术新闻》盘点了全球范围内主要艺术媒体近期的封面故事,从这些以艺术家访谈、艺术作品或艺术项目为题材的封面故事中,对今夏艺术刊物进行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