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们在哪里度过农历新年?
这是中国宣布取消隔离政策之后第一个农历新年,国际旅行也正在恢复活力。旅行途中,到巴塞尔、安特卫普和巴黎拜访艺术机构的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乔志兵与回到伦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策展人龙星如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在欧洲的所见所闻,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和晚晚则带来了再回洛杉矶的心得,刚刚结束在美国行程回国的艺术家武子杨将新年的下一站放到了东南亚。
除了诸位在路途中进入艺术下一程的旅行者,现居纽约的艺术家曹舒怡,在纽约与多伦多之间工作的策展人和写作者翁笑雨,在伦敦和北京之间往返的画廊主理人刘亦嫄,现居伦敦的艺术家刘昕,在柏林工作的艺术家何翔宇,以及在苏黎世、柏林和香港往返的策展人李振华,这些长居海外的艺术工作者在访问中谈到在不同地方的视野所及和即将展开的合作计划。
作为2023年艺术之旅的开篇,我们随着十余位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及画廊主的脚步,前往巴黎、柏林、伦敦、纽约、洛杉矶等地,了解恢复运转的艺术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和诸位在2023年将要开启的行程,以此迎接将要到来的更紧密的艺术连结,希望在新的一年,艺术能在自由交流的环境中,呼吸、生长,恢复活力。
乔志兵
收藏家。自2006年开始当代艺术收藏,其个人藏品涵盖了一批国内外标志性艺术家的创作。2013年以来,乔志兵连续荣登“ARTnews”年度全球顶级艺术品收藏家200人榜单。他同时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并于2019年创办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贝耶勒基金会“Collection & Palimpsest”展览现场,巴勃罗·毕加索,带猫的裸女,1964年
乔志兵与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在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博物馆
最近在排行程,二月在美国,去洛杉矶、迈阿密、纽约。墨西哥当代艺术博览会(Zona Maco)在2月8日至12日,所以也加入了行程。很临时,很即兴。
推荐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博物馆(Koninklijk 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 Antwerpen),修缮了十年之后,重新开放,有最多的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收藏的美术馆,还有重要的扬·凡·艾克(Jan Van Eyck)作品。
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Youth”展览现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希望艺术环境能有利于让人们继续保持对艺术的热情。
何翔宇
1986年生于中国,是一位生活、工作于柏林的艺术家和电影导演。作为经历中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巨变的艺术家群体的一员,何翔宇的创作从其自身的独特文化经验出发。他游刃于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及出版等媒介,并以宽广的时间跨度和创作规模,来省思与呼应地缘政治和历史格局的宏观动荡在特定个体身上宿命般的微观冲突。在其作品中,错位转换的物质材料、私密感知的身心体验与冷静抽离的历史视角在撕裂中共存,其动态平衡折射出属于历史断层一代的群体认知困境及为了突破困境的斗争。通过非线性的结构,何翔宇解析与批判了上述斗争中的文化碰撞、吞噬和消化。
“多纳泰罗:文艺复兴奠基者”(Donatello:Inventor of the Renaissance)展览现场

李振华
1975 出生于北京,现工作于苏黎世、柏林和香港。1996 以来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实践主要围绕策展、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现任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光映现场策展人(自2014)、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瑞士 Prix Pictet 摄影节推荐 ,曾担任英国巴比肯国际展览“数字革命” (2014)国际顾问,曾于2015年担任澳大利亚 SymbioticA 机构国际顾问、香港录影太奇顾问。李振华曾主持编撰颜磊、冯梦波、胡介鸣、杨福东等艺术家的出版物。2013年艺术评论以《Text》为书名出版,获得过多个国内外艺术奖项,2016年第三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2015)获得俄罗斯创新奖地区当代艺术计划奖也担任过德国转译媒体艺术节(2010),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现为M+美术馆希克奖2012),瑞士 Fantoche 动画节(2012),现代汽车 Blue Prize(2018)等。
策展人李振华与艺术家林安琪(Angela Lyn)合影
摄影:Hanspeter Schweizer
2022年6月在卡塞尔,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在集体社群和反犹主义的讨论中开始,在一样的议题中结束,没有变化。
我在图斯卡纳的项目,在气候变化和艺术之间,试着找模糊的可能性。山峰和植物,没有变化。
2022年9月我和 Thomas Eller 策划的KINDL美术馆展览“道法柏林,而游于外”。阴郁的天气和对社会的关切,没有变化。
2022年11月第一次去里斯本看周庆辉老师的展览,享受葡萄牙的风景美食,突然很想念香港和澳门。阳光和当地人的热情,没有变化。
2022年11月再次访问韩国首尔,做了几场讲座和对谈,新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市场蓬勃向前,没有变化。
2022年11月末回到上海,隔离八天,没有变化。
“刘嘉颖:一个小目标2.0”展览现场
摄影:Alessandro Zambianchi
每年希望去威尼斯、阿尔勒、巴塞尔、卡塞尔、伦敦、巴黎等地。
一切看似不变的,都在变。
如果今年顺利回国,你希望在中国展开怎样的艺术项目?
改善和变化,不是等来的。要有信心、爱和勇气,去试着改变,从很小的事开始。
龙星如
龙星如(Iris Long) 是一名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目前博士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前沿实践方向,她也是2022-23博古睿学者。策划展览包括《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Hyundai Blue Prize策展人奖, sophialexa.com),《他山之石,新代理人》(PSA青策计划大奖),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艺术科技单元)等,她也为艺术家刘昕、Lauren Lee McCarthy等策划国内首个个展。2019年担任ISEA电子艺术研讨会国际评委。2020及2022年担任计算机图形学会议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研究发表于ZKM媒体艺术中心“艺术与人工智能”会议,香港城市大学运算媒体艺术国际论坛(ISCMA),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数字人文与艺术研究国际论坛,ISEA电子艺术研讨会等。2021年,她发起了“端口:云下贵州”项目,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基础设施的长期调研和策展项目。个人网站:irislong.xyz
柏林 Transmediale 2023
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物质,非物质,反物质”

刘亦嫄
Tabula Rasa 画廊主,现工作于伦敦和北京,艺术有读播客主播
你在哪里度过2023年的农历新年?
经历数次延期,大埃及博物馆预计将于2023年开馆

刘昕
1991年生于新疆,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她目前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的艺术策展人,也是纽约新美术馆与Onassis基金会联合创办的ONX studio成员。2019秋季起,她作为SETI驻地艺术家进行对于水体的极地研究。她曾获得X美术馆三年展奖,福布斯30 under 30 亚洲区及中国区名单,欧洲人工智能协会与奥地利电子艺术节首届合作奖金(Europ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Residency Award),纽约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的Van Lier奖金,圣丹斯新前沿故事实验室奖金(Sundance New Frontiers Story Lab, SXSW交互创新奖,FastCoDesign和Core77奖项,入围华宇青年奖决赛,Creative Capital On Our Radar项目。她的作品曾在纽约MoMA PS1美术馆(2022),香港M+美术馆(2021),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奥地利电子艺术节(2017-2020),余德耀美术馆(2020),圣丹斯电影节(2017,2020),翠贝卡电影节(2017),波士顿美术馆(2016,2017),北京民生美术馆(2017.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OCAT深圳、北京、上海等机构展出,并在诸多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议及其他学术会议发表。她现任 LACMA Art+Tech Lab 顾问,并在Strelka Inistitue 的 Terraforming 项目担任教职。她曾在微软研究院(纽约、亚洲北京),谷歌先进技术部门(Google ATAP)工作。

休·洛克,“The Procession”展览现场
曹舒怡
曹舒怡是一位驻纽约的艺术家,以思辨考古和生态科幻的形式,探索造物与知识的炼金术,及科技、神话与宇宙学之间的多元关系。
山间暴雨
曹舒怡,迷失在不可测的深海,2022
陶器,炻器,碳酸氢钠,云杉、松树、白桦、杨树、木棉和蒲公英的灰烬,氧化物,酵母,昆虫翅膀,铝,水泥

武子杨
1990年生于中国,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和杭州,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美国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并为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NEW INC 孵化器项目成员。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硕士,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术学士。他的视频、增强现实 (AR),、工智能 (AI)模拟和互动视频装置等在国际不同的展览展出,包括费城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新美术馆与旗下根茎,沃克艺术中心,罗切斯特艺术中心,SXSW,迪拜艺术博览会,伦敦Annka Kultys画廊,柏林Eigenheim画廊,新德里Nature Morte画廊,新加坡Hatch Art Project画廊,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米兰设计周,北京今日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都双年展,北京松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等。他的近期奖项和驻留包括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 The Randall Chair 奖;广东时代美术馆媒介实验室”开物者”驻留;AACYF Top 30 under 30青年精英榜;纽约Residency Unlimited驻留;MacDowell 麦克道威尔基金;iea电子艺术学院驻留;罗伯特·劳申博格艺术基金会ROCI Road to Peace 获选者等。
Urs Fischer “Denominator” 展览现场,2022年,图片来源:高古轩
1. 希望有更多的可以支持不创造“可流通货物”因而没有办法通过创作维持生存的艺术家们的渠道;
2. 希望有更少的审查/自我审查(这个全球通用,比如自我审查目前我觉得同样多地出现在欧美地区);
3. 作为亚裔 emerging artists 们,希望有除了做“受欺负了/被历史忽视了的”类型的作品才能“被看到和支持”以外的可能性吧。当然这里说的肯定过于直接和绝对了哈哈,但你肯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要不你就利用着这个叙事做(已证明了是个好的策略);要不就坚定不移地不做,并且长时间地继续边缘(比如早已被抛弃许久了的“中国叙事”)但或许有人就坚持下来并做出了超级牛逼的作品呢)。
翁笑雨
翁笑雨是一名常驻纽约和多伦多的策展人和作者。
Phi Phi Oanh, Specula, 供图:翁笑雨
“Ghost:2561” 展览现场,供图:翁笑雨

林瀚&晚晚
M WOODS 美术馆创始人
晚晚、亨利·泰勒合影
拜访年轻艺术家 Asuka Anastacia Ogawa 的工作室
时隔五年再次拜访保罗·麦卡锡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策划编辑/TANC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