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现场,图片来自:SUPA Architects, Ryul Song and Christian Schweitzer
因疫情推迟一年后,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5月22 日至11月21日举办,由现任麻省理工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的黎巴嫩建筑师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担任总策展人。威尼斯的河道依旧不见以往的喧嚣,旅行的限制让许多人无法亲临现场,不少国家馆也宣布举办线上开幕。以“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为主题,在这个特殊的时点召开的双年展也许是近十年来最具危机感和反思性的一届,也首次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作为主题。萨基斯在策展宣言中写道“在政治继续分裂和孤立的当下,我们可以通过建筑提供另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参展的112个项目和61个国家馆中的许多构思都是对这一年人类生存状态的回应,呈现了危机激发的对未来更大胆的设想。
欧洲多国博物馆重开
“无政府主义的天使”、“史诗伊朗”
等重磅展览齐聚
“史诗伊朗”将于5月29日在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美术馆开幕
英国、法国及德国等地的博物馆陆续从5月17日起重新开放。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三个重磅展览“反思:中东及北非的当代艺术”,“托马斯·贝克特:谋杀与圣人的诞生”,“尼禄:迷雾后的人”(5月27日)在几经推迟后终于能与公众在5月见面。大卫·霍克尼在疫情期间的创作提亮了人们的心情,他于疫情期间创作的116件新作5月23日起在皇家艺术研究院展览“春之来临,诺曼底,2020”中呈现。重开后的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美术馆(V&A)不仅揭幕了翻新后的拉斐尔手稿画作展厅,展出7幅拉斐尔为梵蒂冈西斯特教堂创作的大型手稿,“爱丽丝:愈来愈好奇”以沉浸式、极富戏剧感的方式追踪《爱丽丝梦游仙境》成为全球现象的旅程,于此同时,“史诗伊朗”(5月29日起)深入人类最伟大的历史文明之一的上下五千年。此外,伦敦海沃德美术馆呈现马修·巴尼和伊尚·亚当斯两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个展,探索个人史、社会问题和舞蹈;白教堂美术馆推出关于超现实主义和女性艺术家的展览:艾琳·阿加个展“无政府主义的天使”和探索女性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作品的档案展“超现实主义的幻影”。
圣托马斯被杀场景石膏板雕塑,1450-1500,大英博物馆藏
在巴黎,两大博物馆带来了精彩的合作展览。卢浮宫与米兰斯福尔兹科城堡博物馆合作的展览“身体和灵魂:从多纳太罗到米开朗基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围绕“愤怒与优雅”“情感与说服力”以及“从狄俄尼索斯到阿波罗”三个主题展开;奥赛博物馆则带来首次与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合作的展览“世界的起源,19世纪自然的发明”,聚焦19世纪科学和艺术的里程碑。
奥赛博物馆首次与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合作的展览“世界的起源,19世纪自然的发明”,聚焦19世纪科学和艺术的里程碑
自5月21日起,大部分的德国博物馆面向公众重新开放。柏林的旧国家美术馆带来了“对绘画的思考:国家美术馆格哈德·里希特‘比克瑙’系列作品;格罗皮乌斯美术馆举行的草间弥生回顾展“我在宇宙中看到爱的花束”则是艺术家在德国的首个全面回顾展。
展览
上海博物馆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开幕
明晚期,韩希孟,《顾绣花卉虫鱼册》,上海博物馆
5月21日开幕的上海博物馆“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呈现上博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 件(套),辅以书画8幅(组),带给观众丝理丹青的艺术妙趣,唤起人们对于书画与缂绣之间的联想。展览分为“明清缂丝书画”与“明清刺绣书画”两个部分,除部分顾绣藏品外,皆为首次展出。精彩展品包括:上博馆藏一级品韩希孟顾绣《花鸟虫鱼》册、罕见有明确纪年和用途的宫廷用画绣之物《明代宫廷绣佛图》,以及缂丝巨作《群仙拱寿图》等。展厅中还置有一台传统缂丝织机,使观众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缂丝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博研究人员为展览特别制作的缂丝织机复原3D视频,首次清晰呈现织造中“通经回纬”的特殊工艺细节,并独家动态呈现10种主要缂丝技法。
艺术市场
2021年中国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23.28亿元
2021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当代艺术夜拍现场
2021年中国嘉德春拍落幕,斩获总成交额23.28亿元,在中国嘉德成立28周年之际,今年春拍共有46个专场,6000余件拍品,平均成交率83%,创造了26件成交价超千万元的作品,并创造12项纪录。中国书画板块仍占最大比例,斩获9.36亿元,现当代艺术板块则斩获6.2亿元,中国大陆最贵的西方艺术品最新纪录诞生,格哈德·里希特《柱列(七联)》以8050万元成交。冷军和耿建翌作品再创纪录,冷军的超写实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以8050万元成交,耿建翌创作于1985年的作品《灯光下的两个人》则以7475万元成交。
徐悲鸿、巴斯奇亚领衔
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板块
让·米歇尔·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无题》,1982年,图片来源:佳士得
本季佳士得亚洲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类别拍前总低估价逾13.6亿港元,也标志着佳士得亚洲任何晚间系列拍卖的拍前最高估价(11.7亿港元)。徐悲鸿的《奴隶与狮》拍前估价3.5亿-4.5亿港元,尚·米谢尔-巴斯奇亚创作于1982年的《无题》则将以1.4亿-1.7亿港元的价格上拍,作为在本季拍卖中领衔多个拍场且屡屡创造高价的艺术家,巴斯奇亚作品在今年的春拍又出现一个市场高潮,目前佳士得亚洲正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与HomeArt携手,呈现11件巴斯奇亚作品的展览。而在6月的苏富比亚洲拍场,一场由周杰伦客席策展的当代艺术拍卖也将揭幕,该拍场的领衔作品亦是巴斯奇亚的作品《无题》,创作于1985年。
弗里兹艺博会将于
2022年9月正式进军韩国
通过与韩国画廊协会的合作,弗里兹艺博会首尔展会将于2022年启动
多年来,艺术界一直在猜测弗里兹何时在亚洲举办博览会,该地区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增长最快的收藏基地,似乎是该品牌全球雄心的一个缺口。而现在它已经做到了——不是在香港,不是在上海,而是在韩国的首尔。通过与韩国画廊协会的合作,弗里兹艺博会首尔展会将于2022年启动。作为弗里兹的第五个国际博览会,它将于2022年9月2日至5日在首尔江南区的COEX会展中心举行,与长期举办的区域性博览会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KIAF Art Seoul)同时进行,约有100家国际画廊将参加首届弗里兹艺博会首尔展会,其中大部分画廊专注于当代艺术,但也会有一个弗里兹大师展区,专门展示从古代到20世纪的历史艺术。参展商名单还未公布。对于国际艺术企业来说,目前韩国经济的弹性状态是很有吸引力的——由于其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控制,其GDP在去年仅收缩了1%,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的预测,在2021年将增长约3%,并且韩国对艺术品没有任何增值税或关税费用。
卓纳画廊推出点击购买平台
(Click-To-Buy Platform)
卓纳画廊点击购买市场平台上Charles Moffett Gallery代理艺术家Kenny Rivero的作品《Walk Wit Me》,2021年
在去年的新冠危机所刺激的在线艺术品销售激增之后,卓纳画廊首次推出了点击购买市场平台(Click-To-Buy Platform)。该网站将每月提供来自全球十几家独立画廊的大约100件原创艺术品。这些作品的价格预计从2500美元到50,000美元不等,买家可以查看价格并点击购买按钮,而不是许多在线画廊经营的销售网站所特有的询问按钮。卓纳画廊创始人大卫·卓纳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承认,这个市场主要针对千禧一代,他们“不一定去画廊,也不一定去艺术展。他们在网上看东西”。他说,在疫情之前,这些倾向于在Instagram上或通过口碑发现艺术的客户,没有得到艺术界的充分满足。虽然像Artsy和Artnet这样的在线市场已经存在多年,但卓纳画廊在与苏富比合作,于2020年推出的网站Gallery Network之后进入该领域,这也代表了传统画廊的转型。
体验式艺术空间Superblue
终于在迈阿密开幕
teamLab,《雕塑与生活之间的无量云》,2020年,展览“每面墙都是一扇”效果图,Superblue Miami,2021年 © teamLab,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从去年12月推迟至近期,体验式艺术空间Superblue终于在迈阿密开幕,这个空间综合体位于Allapattah社区中5万平方英尺的前闲置工业建筑中,就在鲁贝尔博物馆(Rubell Museum)对面,拥有3万平方英尺的可塑性装置空间。首个展览“每面墙都是一扇门”(Every Wall Is A Door)的亮点是首次推出Es Devlin的新沉浸式环境作品,teamLab的数字体验,James Turrell的灯光作品和阿姆斯特丹艺术家工作室Drift的动感装置《草地》(Meadow)。
观点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的大卫·霍克尼
由Courtesy GLA提供
成为大卫·霍克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60年代末和70年代那些明亮的、阳光的、水一样的加利福尼亚画作被牢牢地固定在我们的集体文化无意识中,在不同的娱乐媒介中被模仿。艺术评论人Tom Whyman在《Art review》撰文,对于艺术家作品在拍场中获得高价背后隐藏的不平等。“想象一下,如果你做的东西,能卖到那么高的价钱,我知道艺术家不可能直接从交易中获利,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你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它的价值比任何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需要的钱都多。”他写道。“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身上,那它将导致我严重质疑这个世界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霍克尼的其他作品被从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展览中推来推去,一种稳定的模式已经出现。在Tom Whyman看来,无论是被委托创作的公共艺术,还是自己的作品,一种“霍克尼现象”是有趣的,但同时也是讨厌的。
TANCinema
纪录片《进入大都会》镜头中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困难的一年
《进入大都会》剧照,图片来自:Eddie Knox/Oxford Films
一部旨在记录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50周年纪念的“献礼片”,最终成为了从博物馆内部记录其历史上最具挑战性时刻的纪录片。三集纪录片“进入大都会”(Inside MET)于5月21日和28日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播出。由于冠状病毒和乔治·弗洛伊德被杀后的大规模抗议,大都会博物馆及纽约的大部分文化机构在过去一年里,面临着从内到外的质询。幸运的是,英国纪录片制作人伊恩-丹尼尔(Ian Denyer)和他的摄制组在过程中拍摄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呈现从馆长、CEO、知名策展人,到文保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博物馆的吊装运输经理,博物馆数据和分析部经理兼大都会150周年官方庆祝蛋糕制作者,以及许许多多闭馆后在家工作的博物馆员工的多层角度,以及从“大家都疯了”到“必须行动”的机构转变,以及这所有过程中的混乱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