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艺术家成功转型为电影导演的麦奎因,为了配合近期电影《为奴十二年》在好莱坞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于上周低调宣布退出2014年 HUGO BOSS艺术奖的评选。
在刚刚结束的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英国艺术家兼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电影《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麦奎因称此片是“献给那些忍受奴役的人们”。
影片根据所罗门·诺瑟普(SolomonNorthup)在1853年所著传记体小说《为奴十二年》(Twelve Years a Slave)改编,来自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影片男主角本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自由的黑人,接受过良好教育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在遭遇诱拐绑架后开始了自己长达12年的奴隶生涯。在经历了诉讼后,最终重获自由。
图:电影《为奴十二年》海报
作为同样讲述黑奴题材的电影作品,《为奴十二年》被频繁地与《被解放的姜戈》作对比。麦奎因说:“很有意思的是,我在新奥尔良拍摄它的时候撞到了昆汀,他告诉我:‘我希望能有两部关于奴隶的电影’,我说:‘是的,当然。我们有不止一部关于西部或任何其他题材的电影,难道不是吗?’”
麦奎因在提到最初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时曾谈到:“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黑奴的历史,并且用黑奴的眼睛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让观众成为角色。黑奴的历史和根源,需要在电影里得到表述。我觉得,这是作为一名电影人的责任。”
2008年,史蒂夫·麦奎因就因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饥饿》(Hunger)在国际影坛一鸣惊人,随后,《羞耻》(Shame)一片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提名更使他声名鹊起。而在创作正片长度电影之前,麦奎因作为视频艺术家长期活跃于艺术界。
去年,刚刚完成重建工程的瑞士巴塞尔Schaulager美术馆就举办了“史蒂夫·麦奎因个展”,展品包含20部电影装置,以及剧照和其他作品。麦奎因自己在本次展出的几件作品中都以大特写出现。在创作于1997年的作品《不动声色》(Deadpan)里,他在围绕自己垮塌的房屋中间直盯着前方(此影片使他在1999获得了透纳奖);在另一部1995年创作的影片《五支歌》(Five Easy Pieces)里,他把尿撒在了摄相机镜头上。在2004年的作品《夏洛特》(Charlotte)里,他刺入探试了女演员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 Rampling)的眼睛。麦奎因第一次在自己的人物作品出现是在1993年创作的作品《熊》(bear),影片中两个裸身摔跤的男人表现了同性色情与暴力,本次展览中也展出了此件重要作品。但事实上麦奎因的表演生涯开始的很突然。“我没打算出现在《熊》里;但另一个人找不到感觉,”他解释说,“我想:‘我靠,让我放下设备一起上吧。’于是我就结束了幕后工作,转到了摄像机前面。
图:史蒂夫·麦奎因曾频繁出现在自己的视频艺术作品中
但麦奎因后来就不再出现在自己的影像作品里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不再在自己作品中露面,除了在《夏洛特》中露出一根手指之外),他开始喜欢导演他人。
由艺术家成功转型为电影导演的麦奎因,为了配合近期电影《为奴十二年》在好莱坞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于上周低调宣布退出2014年 HUGO BOSS艺术奖的评选。 对于退赛原因,古根海姆博物馆官方网站解释为“麦奎因先生可能无法完成奖项竞赛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为奖项的目录编撰提供重要贡献,并在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展览。托马斯·戴恩(Thomas Dane)——麦奎因位于伦敦的画廊的合作者之一,表示麦奎因并未发表更多评论。
也许,对于一个已经赢得过透纳奖的艺术家来说, 一尊奥斯卡小金人才更具诱惑力。编译/高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