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功甫帖》进京亮相,会否引发书画市场连锁反应?

Feb 19, 2014   艺术新闻/中文版
1_meitu_8
图:观复博物馆馆长、收藏鉴定家马未都认为上海博物馆的言论是在“透支国家信誉”

2月18日下午两点,上海龙美术馆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功甫帖》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展示了《功甫帖》原件,并以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鉴定否定了此前上海博物馆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

推翻“双钩”质疑上博

在现场1200dpi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中,清晰可见刘益谦所购《功甫帖》众多自然书写特性:例如回锋提笔处、笔画交叉处显然较浓的墨色;偏锋扫过纸面时偶然发生的不规则缺口,聚墨处边缘有自然渗出笔画边缘的痕迹,以及自然有力的游丝等。与之相比,在同样光源条件下,翁方纲勾摹本(这件作品同裱于苏轼《功甫帖》)则可显见笔触的不完整,运笔有所迟疑,墨色有改的痕迹,墨色和勾的线不完全吻合,明确的边缘勾线等特征。

2_meitu_9

图:上为苏轼《功甫帖》,下为翁方纲勾摹本(两幅作品系同裱)

除此之外,主办方还援引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对功甫帖所做的技术鉴定,指出功甫帖用纸与北宋李建中《同年帖》、苏轼《致知县朝奉》为同一种纸张。

另一重点是印章。收藏家朱绍良指出《功甫帖》右下方的两方残印,应该合并释读为“义阳世家”印。这一印章与台北故宫收藏的北宋徐铉的《私诚帖》、北宋吕公绰的《真诲帖》、北宋黄庭坚的《婴香帖》等北宋名迹中的“义阳世家”印章相一致。

刘益谦的团队耗费如此大成本所得到的也仅仅是对“双钩廓填”的否定。尽管如此,刘益谦的团队依然无法拿出《功甫帖》确认真迹无疑的实证。

古代书画真伪难断

对于上海博物馆的“误判”,现场专家纷纷表示应该以自认“中立”的姿态支持“事实”。收藏家陆忠表示上海博物馆作为国家机构为什么会发难于一个私人的收藏行为?解决“双钩廓填”的真伪问题非常简单,为什么会在不看原件的情况下妄下判断?市场专家易苏昊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兼鉴定委员会秘书长。他认为作为国家鉴定委员会不应该对民间的私人收藏“指手画脚”。观复博物馆馆长、收藏鉴定家马未都认为上海博物馆的言论代表了国家,而如此做法则是在“透支国家信誉”。

就事论事外,古代书画的真伪之争从未停息。朱绍良提到新中国以来书法史上的一次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讨论。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第6期上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指出,《兰亭序》从书法以及文章上均为伪作。1965年7月8日,毛泽东致函郭沫若,就《兰亭序》引起的不同看法作出指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此后,启功、李长路、章士钊、高二适等名家都对《兰亭序》真伪问题的公开论辩,双方各执其理,这就是著名的“兰亭论辨”。然迄于今日,由《兰亭序》引发的疑案,仍聚讼纷纭,难有定论。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艺术市场研究专家龚继遂也提及中国书画鉴定史上关于《溪岸图》的争议。1997年8月,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藏《溪岸图》后,大陆及海外美术史鉴赏家分为三大阵营各持己见。其中以高居翰为首的作伪说指出此画出自张大千之手;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书画专家何慕文利用现代科技得出结论《溪岸图》的时间为“五代北宋”;持“真迹说”的则有方闻、丁羲元和国内鉴赏大家谢稚柳和启功。著名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陈佩秋也认为这件作品为董源真迹。陈佩秋指出,《溪岸图》是董源的唯一传世真迹,而目前藏于其他博物馆的、被认为是董源的《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不是十世纪的作品。

目前对于古代书画的鉴定方法大多以目鉴为主、目鉴与考订相结合的方法。由此看来,中国古代书画因其特殊的鉴定局限性,其真伪一说很难百分之百确定。再加之中国古代书画距今千年,仿本、摹本亦或是伪本都难以准确判定。

5000万或将引发的市场效应

至2013年9月19日,收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成交价竞得苏轼《功甫帖》。此后,上海博物馆先后在《新民晚报》以及《中国文物报》发表文章质疑此件《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

在《功甫帖》事件从去年9月至今的不断发酵中,或将影响整个中国艺术市场。古代书画“真伪的模棱两可”本是书画业众所周知的“秘密”,让它从一个市场内部问题扩大到社会效应的话题,可能会让打算进入古代书画的新买家望而却步。更有艺术市场专家预测,由5000万引发的《功甫帖》之争或许将影响50个亿的市场流通。撰文/Amelie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