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政治与文化政策变动及其反应成为多数艺术媒体的关注重点。《The Art Newspaper》,《ArtReview》,《Frieze》和《Art Asia Pacific》等刊物特别关注了在俄罗斯以及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等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变动中,艺术家以及艺术机构所做的创作以及行动。
《The Art Newspaper》强调博物馆及国家级美术馆应对强烈的社会声音及馆藏管理,阐述在政治和社会压力下的艺术市场走向。《艺术新闻》推出女性艺术专题,将时间线拉长至巴洛克时期、包豪斯和现当代艺术线索,探寻女性艺术在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和价值。《Art Review》 与《Art Asia Pacific》本期关注了目前的当代艺术中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回应。《Frieze》选用食物主题,通过对人类感官的探索,发现食物中隐藏的哲学。《Artforum》则关注艺术家对现成品的多样探索和研究。
The Art Newspaper
博物馆及国家级美术馆的策略及市场表现
《The Art Newspaper》9月期刊封面,图片来源:《The Art Newspaper》
本期注重博物馆及国家级艺术机构的近期情况以及政治对艺术市场的多维度影响。从多名美国博物馆高管对透露惠特尼博物馆主席辞职后对美国博物馆的不良影响到大英博物馆因空间限制将藏品出借,到英国国家美术馆购藏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Orazio Gentileschi),本期强调博物馆经营策略。并关注特殊时期的香港艺术市场走向,以及活跃于俄罗斯民主抗议行动中的艺术家亚历山大·帕鲁辛娜(AlexsandraParushina),阐述中美贸易战中将受波及的艺术市场,并延伸至经济层面对艺术市场及藏家的冲击,进而延伸至蓝筹画廊扩张、芝加哥艺术地位的转变等市场新闻。
艺术新闻/中文版
女性艺术新历程
《艺术新闻》9月期刊物封面,图片来源:《艺术新闻》
本期《艺术新闻》封面选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马迪甘·赫克(Erik Madigan Heck)《古老的未来》,挖掘以阿尔泰米西娅为代表的巴洛克时期女性主义艺术家的运动,延伸至百年包豪斯的女性代表,到当代80后中国女艺术家的创作图谱,从艺术史的维度探寻女性艺术家的足迹。本期人物专栏中女性艺术家及艺术从业者的社会价值得以展现,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作品在艺术市场的攀升;英国女性艺术家翠西·艾敏与蒙克共同举办展览,探索情感共鸣;佳士得亚洲区主席魏蔚在其任内促成中国及国际艺术市场的融合。本期以2019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为出发点,追寻摄影在中国历史中的角色及其带来的价值。
Art Review
ChimPom:污染引发的政治与艺术命题
《ArtReview》9月期刊物封面,图片来源:《ArtReview》
本期围绕围绕日本视觉艺术家集体ChimPom新项目,对欧洲19世纪霍乱,啤酒酿造、东京当代排水系统等环境污染作出回应。从污染的角度探寻当艺术品为政治发声时产生的声音和艺术形式为主线,并探寻从新鲍萨乐年代到现在巴西的艺术、音乐及社会反抗中产生的“连环授粉概念“,在此中间,作者克里斯· 芬特瓦斯洛(ChrisFite-Wassilak) 通过对两位艺术家莱恩· 特贝(RayyaneTabet) 和DayanitaSingh的艺术策略,寻找一个来自于反映广泛政治形势的影像艺术,并倾向于强调这类艺术品的画外音。艺术家在形式和叙述,主体和内容之中的深度挖掘,拓宽影像艺术的定义。
Frieze
食物的艺术面貌
《Frieze》9月期刊物封面,图片来源:《Frieze》
本期封面选用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弄勒斯(ChristopherKnowles)的作品《切达干酪屋和培根汉堡(Cheddar House and Bacon humburger)》,艺术家专注描绘日常生活物件:椅子、可乐罐以及汉堡等。本期关注食物在艺术中扮演的角色,分别从美感、感官以及政治性出发。在当代文化中,如何从美感、感官及政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和环境对于其生存供养的输出。作者从五个感官中探索议题,并包含9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捷恩·布莱克(JaneBlack )探讨在长期存在的伦理、政治系统中我们可以如何食用。本期还提到两个大型展览:包括法国蓬皮杜正在举行的“德国艺术家黎贝卡·霍恩(RebeccaHorn)个展”以及瑞士巴塞尔丁格利博物馆和在威尼斯的“吕克·图伊曼斯四十年”。同时介绍艺术家艾伦·诺普斯伯格(Allen Rupprtsberg)的开设概念餐厅“Al‘sCafé”,以及其供应的精致食物艺术品。
APOLLO
古典艺术于现代发光
《APOLLO》9月期刊物封面,图片来源:《APOLLO》
本期封面选用17世纪光影大师乔治·德·拉·托尔(Geroges de Latour)的作品《木匠圣约瑟》,创作于1642年,展现耶稣在深夜为木工父亲照亮的场景。本期APOLLO探寻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作品及承载作品的美术馆现状,探讨艺术史在当代艺术世界扮演的角色。第戎勃艮第公爵宫迎来翻新,此次翻新总共用时15年,美术馆藏品主要以勃艮第公爵藏品为主,涵盖自古埃及美术和21世纪现代艺术。期刊叙述一件现被藏在巴塞尔的提香(Titian)名作,并探讨文艺复兴大师居斯塔夫·库尔贝对打猎的热爱,在艺术史学家眼里,他展现的人与猎物关系中,存在着对心理状态、道德窘境以及社会的挣扎。同时还呈现神圣罗马帝国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赞助的艺术作品。本次期刊与生于匈牙利的美国概念艺术家安格尼斯·德恩斯(Agnes Denes)展开对谈,艺术家以广泛的媒体作品闻名,从诗歌和哲学着作,到复杂的手工和计算机渲染图表,雕塑和国际环境装置。
Artforum
现成物品的艺术探索
《ARTFORUM》9月期刊物封面,图片来源:《ARTFORUM》
本期ARTFORUM专注探索艺术家对已制成物件看法以及重新创造和世界观、宇宙观的探索。封面来自美国后现代艺术家萨姆·麦肯斯(Sammckinniss) ,其作品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是如何被制造的。基于已有深厚文化力量的图片,强调不断变换的故事焦点和以及强烈的感官氛围。作品中展现梦游式场景,从科幻形象转换为艺术家的叙述,存在强烈的隐喻。本期呈现探讨相似议题的艺术家,杰西卡·卢特兹(Jessica Lutz)专注推进对历史、宇宙,以及对制成品的理解。刊物中还呈现杰西卡·巴然(JessicaBaran)通过艺术对社区发展的体验和推动过程。同时呈现对汉娜·弗兰克(HannahFrank)《逐帧:卡通动画的物质美学》的书评,突出作者对于每一部电影作品本质是一部自我制作过程的记录、动画属于前卫作为,预示着往后的创新等观点,从展览、艺术家及作家等层面呈现对现成品的研究和议题。
Art Asia Pacific
政治信仰和民众声音
《Art Asia Pacific》9月-10月期刊物封面,图片来源:《Art Asia Pacific》
本期《Art Asia Pacific》通过指出韩国在恶搞文化和政治讽刺上的缺失,透过艺术家洪成潭、林珉旭和金熙天的作品,分析韩国的自由言论条件和基础。在封面故事中,《ArtAsia Pacific》评论编辑奥普利亚·莱(OpheliaLai)关注阿布·汗丹(Abu Hamdan)的艺术项目,包括对叙利亚一座监狱把沉默“武器化”的研究等,揭示一种对政治选择发言或沉默的权利状态。此次期刊为纪念传奇策展人恩威佐(Okwui Enwezor),邀请艺术家阿尔弗雷多·贾尔(Alfredo Jaar)及策展人尤特·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金炫进、侯瀚如进行对谈,展示了恩威佐(Enwezor)在世界各地的印记,以及促使他不懈地从非殖民化角度重写艺术史的紧迫政治信仰。本期着重强调民众的诉讼和观点,警示文化机构甚至政府如果拒绝理解民众的观点,那么反抗的声音将更强烈,并积极为被社会霸权结构压迫的个体争取出路。 (撰文/林佳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