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兰国家博物馆到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的全球大型展览,到AR技术将《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中的场景带进现实,再到修复《夜巡》的直播现场,2019年,在纪念“伦勃朗”这个主题之下,21世纪的博物馆将综合性的研究与展示发挥到了极致,本期《艺术新闻》六月刊带来封面故事《伦勃朗之年》,值伦勃朗逝世350周年,重返荷兰艺术的黄金时代。本期,我们还带来千禧一代艺术市场特别报道,对全球化的认同和国际社交行为,使得网络时代的原住民藏家具备了影响市场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呈现石墙事件50周年专题,从现代同志政治运动的诞生,到酷儿文化的成型,看酷儿风暴撞击艺术世界。
新一期《艺术新闻》
本周随《周末画报》面市
2019年6月刊 | 第69期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伦勃朗之年
重返荷兰艺术的黄金时代,从荷兰国家博物馆到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全球各大特展纷纷致敬伦勃朗逝世350周年,为什么要重回博物馆欣赏这位古典大师的作品?只有在现场,才能领略他笔下对人性的洞悉与他创造过的艺术的荣光 P 4-5
控制与自由之间的天才艺术家
纪念伦勃朗逝世350周年,艺术史学家西蒙·沙马(Simon Schama)谈伦勃朗卓越的艺术成就
P 6-7
《夜巡》解剖学
在过去四个世纪里,刀割和火烧在伦勃朗的这幅著名画作上留下印记 P 8
进入一堂17世纪解剖课,
AR软件将伦勃朗画作带进现实
增强现实应用程序《RembrandtReality》,使观者“走进”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杰作,重现“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的现场 P 8
艺术市场
ART MARKET
永远在线,千禧一代给艺术市场带来了什么?
对全球化的认同和国际社交行为,使得网络时代的原住民藏家具备了影响市场的能力 P 12-13
塞缪尔·考陶德:收藏者的远见
英国收藏家塞缪尔·考陶德在艺术收藏中注入了他的社会理想,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展览回顾了他的毕生成就 P 14
“以旧换新”的毕加索与大减价的凡高
艺术经销商马丁·萨默斯(MartinSummers)的回忆录串联起英国艺术市场的一段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往事 P 15
展览
EXHIBITIONS
浮槎于海,重新审视大洋洲艺术
从欧洲18世纪的航海运动,到大洋洲艺术的当代展示,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在上博 P 17
石墙事件50周年,酷儿风暴撞击艺术世界
从现代同志政治运动的诞生,到酷儿文化的成型,50年后,这场纽约巡展开启“石墙之后艺术”的探讨 P 18-19
描绘人生的贫穷艺术先驱
威尼斯普拉达基金会举办“贫穷艺术”前驱雅尼斯·库奈里斯去世后的首场大型回顾 P 20
双年展的荧幕时间:
数字艺术领衔威尼斯双年展
让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同置一室,将军械库与绿园分而治之,“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看双年展的全新方式 P 21
立陶宛与阿瑟·贾法捧得金狮奖
威尼斯双年展选择了生态危机的警示与种族问题的反思 P 22
11个不容错过的国家馆 P 22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
MUSEUM&CULTURE HERITAGE
掩藏在维米尔名作后的丘比特
两个半世纪之后,在维米尔名作《窗边读信的少女》中,一幅掩藏的丘比特画像重新浮现,在艺术家去世数十年后被颜料覆盖 P 24
弗兰克·盖里的阿布扎比古根海姆,
能否延续毕尔巴鄂效应?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宣布破土,萨迪亚特文化岛上又一座文化地标,预计将在3到4年间完成施工 P 25
人物
PEOPLE
达米恩·赫斯特:“盛放”的艺术家
在过去的18个月里,达米恩·赫斯特一直在自己伦敦的工作室里描绘盛放的樱花。在这次与《艺术新闻》国际版的独家采访中,他透露了这一系列的由来,并再一次把他的作品同“生与死”的命题联系在了一起 P 26-27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艺术家回应“有意思的时代”
《艺术新闻》邀请6位参展本届威双主题展的中国艺术家,谈了谈他们心目中“有意思的时代” P 28-29
许杰:在西方讲述亚洲艺术故事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认为,文化交流在大国关系之间的角色应是难时“雪中送炭”,顺境“锦上添花” P 30
艺术跨界
CROSS-OVER ART
锐艺匠心,
路易威登ARTY CAPUCINES系列
在六位当代艺术家的锐意诠释下,路易威登Capucines手袋焕发出先锋色彩 P 32-33
评论
COMMENTS
全球秩序剧变中的博物馆
威权民族主义暗潮涌动,缓慢而深刻的冲突正悄然上演,博物馆与文化机构该如何应对 P 34
最后一页
THE LAST PAGE
一位文艺复兴巨人的养成
但愿在这个时代,能出现更多像斯福尔扎公爵这样的赞助人、更多像弗朗切斯科和安德烈亚这样的的同道者。回到那样一个时代,在诸多的文艺复兴人中,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人的养成并非偶然 P 35
即日起在报刊亭购买
1067期《周末画报》即可获赠
2019年6月刊 | 第69期
《艺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