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1日,随着2019年画廊周北京的开启,“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同期于798艺术区A07大楼举行,这是泰康收藏继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2015年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后的第三次公开发布。“再有一两年,美术馆就要开馆了,所以这次展览实际上也是想给美术馆做一次预热。”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介绍。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文艺与政治、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形式与语言等中国现当代重要议题为线索,呈现老、中、青三代55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以及20世纪40年代以来丰富的文献资料。将1942年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以及由当下向未来延伸的三种历史时间并置,分为“起点:新时代的来临”“讲述与聆听”“时代肖像:从国家到个人”“从神性到日常”“中国风景”“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形式到态度”“观念的拐点”“造像与造形”八个部分。策展人唐昕介绍,展览超越了以往的收藏框架展示及编年叙事,通过多线索并置的方式,深入提示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观众呈现泰康学术研究及收藏体系中1942年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谢墨凛,《叠No.038》,布面丙烯,170×170cm,2013
袁庆一,《春天来了》,布面油画,170×189cm,1984
泰康学术研究与收藏体系中的“中国风景”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展览现场
唐昕说,本次泰康收藏精品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想强调改革开放以前的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内在关系的复杂性。“当大家谈及当代,会觉得当代与之前那代的关系是很决裂的。实际上,二者的关系应该更复杂。我们是想把这种复杂性重新展现出来。通过展览,提示这种内在联系,让大家在观看展览时,对两代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思考。”
张培力,《X?系列》,布面油画,99×79.5cm,1987
泰康同时收藏两代作品是其在国内收藏界显著的特点。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对《艺术新闻》说:“我们还是研究、关注自己熟悉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油画和当代艺术,这个定位非常清楚。在艺术收藏上也是展现这段历史,以这段历史的主流、主要的艺术家为核心来建立我们的收藏体系和内容体系。”与展品同时陈列的是不同时期出版和再版的丰富文献资料,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重要政策文件,也有重要历史时刻发生的大事记录,它们作为时代背景信息提示大家,也展示了泰康空间的日常机构实践。
展览现场的文献资料,图片来源:TANC
在“讲述与聆听”的章节中,沈尧伊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与刘野的《朝阳》并置,不同的主题和画面风格表现出不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特质。然而,两代人之间,难道真的如我们往常所习惯认为的那样是完全割裂的吗?“通常情况下,观众很难有机会同时观看到这两代迥异的艺术创作,并置的展示希望提示观众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思考。”唐昕补充道,“这也是泰康空间机构实践和研究所强调的。”
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布面油画,185×375cm,1976
刘野 朝阳 布面 油画 60×40cm 1999
泰康空间以“追溯与激励”的理念,引导艺术研究,对历史的梳理总结和对未来新艺术实践的探索两个方向构建出了泰康的工作脉络,从而将核心定位在如何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上。以收藏促进日常研究,机构的日常研究实践反哺收藏,二者相辅相承,最终发展出“泰康保险集团+泰康空间=资金赞助+学术研究”的发展模式。“收藏体系必须有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内在核心,才能往前推进,才能按照一定的逻辑去发展,或者去塑造收藏的前景。”唐昕说。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展览现场
刘窗,《比特币挖矿与少数民族田野录音》,三屏录像装置,40’05”,2018
从2003年成立至今,泰康空间已步入第16年,始终通过踏实的工作对中国现当代艺术提供独到的基本历史框架、根源性问题的再研究,另一方面,也持续关注和支持与当下密切相关的年轻一代的艺术创作。“泰康空间以当代的眼光检视过往的艺术史材料,同时关注连接未来的新艺术实践。”唐昕总结,“泰康将艺术收藏视作一次重新研读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努力,一种记录当下中国艺术全景的实践。”在中国民营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当下,泰康今天的扎实基础和未来的美术馆将为这个日渐繁荣的生态提供另外一种经验的补充。
正在泰康空间展出的“追踪末日松茸”展览现场
面向不同受众,泰康收藏的三次亮相
“这次展览和前两次的展出环境、面对的受众群体不一样,在798艺术区这样一个艺术活动相对活跃集中的地方,面对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唐昕进一步介绍,“泰康空间其实是历史性地观看当代艺术,关注三天的艺术,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指的是回顾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今天是指改革开放到现在的这段时期;而明天则是以年轻艺术家为代表,指向艺术发展的未来,通过他们去看未来,看明天。
“图像·历史·存在——泰康人寿15周年艺术品收藏展”展览现场,中国美术馆,2011
2011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图像·历史·存在”的泰康人寿成立15周年艺术品收藏展,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后首次邀请国内企业展示其艺术收藏与研究。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范迪安在开幕式发言中提出,“隐含于藏品背后的收藏动机、收藏信念,让我们看到了泰康艺术收藏的价值”。该展作为泰康收藏的第一次发布,不仅将其收藏体系的整体框架展示给公众,也首次在国内提出了“体系化”的收藏理念。
“聚变:一九三零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现场,万林艺术博物馆,2015
2015年,陈东升捐资建立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开馆展“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精选了泰康艺术收藏中70余件(组)作品,针对以数万名在校师生为主的观众群体,通过编年式的叙述方式,呈现中国时代更迭中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变化。
“这次展览其实也是从三个代际中选择代表性作品,以不同代际的艺术家的创作反映他们对时代的敏感。这样的并置展出,呈现出一种比较丰富、复杂的人文景观,就是中国风景,这是一种历史性的人文的景观。”唐昕说,“站在有距离的地方回看,看到的其实都是风景,都是景观。”
预热泰康美术馆,企业收藏回归社会
在泰康收藏初露雏形之时,陈东升就提出:他希望在未来,泰康的企业收藏能够进入他梦想的泰康当代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可以像MoMA、古根海姆一样,成为一座伟大的美术馆。“企业美术馆的出现是一个经济崛起后一定会带来的文化崛起,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我的核心想法还是希望泰康美术馆及其收藏能够变成一个社会化的社会组织,有它的理事会、董事会、筹款机制等,而不仅仅是属于某个企业。”陈东升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说。
从2003年成立至今,泰康空间已步入第16年
2015年,德意志标准出版社(Deutsch Standards)邀请了来自经济、文化、媒体、博物馆、拍卖行各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委会,从全球的企业收藏中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1家企业收藏。泰康收藏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案例,与JP摩根集团、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卡地亚集团、安盛保险等国际著名企业收藏一起,被收录进《全球企业收藏》(Global Corporate Collection)一书中。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当代艺术收藏的金融企业,泰康至今已初步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与美术史意义的艺术品收藏系统。(采访、撰文/黄辉、孟宪晖)
《全球企业收藏》(Global Corporate Collection)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
798艺术区A07大楼
2019.03.21-2019.05.05
追踪末日松茸
泰康空间
展至2019.05.19
*如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由泰康空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