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带上放大镜,到沈阳chi K11进入九百平米的“3厘米博物馆”

Mar 04, 2019   TANC

1 2“3厘米博物馆”展览现场

3 4 5“3厘米博物馆”展览现场

一摞建国前与沈阳相关的老照片,将其切割成三厘米,汇成影像作品,照片则被做成了3×3cm的立方体,与之并置,这是建筑师梁琛所作的《Alpeh-41.8°N123.43°E-1》。将“赋格”这一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体裁乐谱按照三厘米的尺寸裁剪,打乱顺序后通过装置重新播放为一段音乐,成为摄影师赵越创作的《3厘米赋格和延展》。

6 7

梁琛《Alpeh-41.8°N123.43°E-1》

8赵越 《3厘米赋格和延展》,图片来源:TANC

马塞尔·杜尚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手提箱盒子》在一尺见方的手提箱内复制了这位观念艺术大师的69件重要艺术作品。面对当代艺术创作中越来越倾向于对大体量、视觉化、装饰趣味的追逐,“3厘米”以内的微观尺度能够容纳多少思考与创作?“3厘米”概念又能得到多少延展?3月2日,沈阳chi K11艺术空间2019年的首个项目“3厘米博物馆”展览开幕,将近千件“3厘米”作品呈现于九百平方米的展厅中,“参展作品是从几万个报名者中选择出来,既包括艺术家,也包括素人和小朋友。”策展人田静说。

9Marcel Duchamp,Box in a Valise 1935-41,图片来源:MoMA

10 11 12“3厘米博物馆”展览现场

“3厘米博物馆”起源自2017年“Go Go Group”艺术小组发起的“摆在桌面GOGO”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双年展,本次也是继南京、北京、美国后的第四站展览。“2017年的首次展览因其以小见大的新颖的作品形式和展览模式,受到艺术家的喜欢。在不同空间的展示也让这个展览不断升级,以至于成为今天的’博物馆’。艺术家是有身份标签的,而没有学过艺术的人同样拥有艺术的能量。”GoGo Group成员胡语桐告诉《艺术新闻》。

1316世纪的“奇珍室”,图片来源:Wikipedia

141636年,弗兰斯二世·弗兰肯(Frans II Francken)所画“奇珍室”一角,图片来源:Wikipedia

现代博物馆学者常把博物馆的起源回溯至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贵族与收藏家通过“奇珍室”(cabinetof curiosities)呈现古老的化石、巨型动植物标本、古代雕塑、绘画及钟表等机械装置,在室内通过神造的自然(naturalia)、人造的艺术(arteficialia)以及科学仪器(scientifica)复制微观的世界(microcosm)。从伦敦、枫丹白露、慕尼黑、布拉格,到佛罗伦萨和罗马,奇珍的收藏使得人们在探索认知边界的同时,意识到大自然存在的无限可能性,也启发了本次策展人田静。

15 16“3厘米博物馆”展览现场

“在象征了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中呈现第一单元‘奇珍室’,展出职业艺术家,或者是在美院里学习即将成为职业艺术家的这些学子的作品。包括沈阳当地的招募而来,也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区域的作品。”田静告诉《艺术新闻》。这个展览通过“奇珍室”“万物生”“芥子园”等三个单元,将数百位艺术家与近千件作品汇聚于900平方米的空间中,通过“尺度”的主题将“3厘米”这一物理尺度的限定性原则延伸至概念上的延展,从而实现精神维度与空间维度的无限边界。

17PJ·希克曼(PJ Hickman)《中国制造》

 

出生于英国,现居住和工作于墨尔本的艺术家PJ·希克曼(PJ Hickman)发现澳洲有很多“中国制造”产品,尤其是盛放电脑等的纸壳箱包装,受此启发,创作了《中国制造》,文本所使用的3厘米字体是微软正熙,而通过展览,这一作品又回到中国。

18赵赵《无量》

中国艺术家赵赵的《无量》则是对残破的石造像用现代220伏的电动锯片进行切割,通过对古代造像的雕琢痕迹与破坏痕迹进行切削、“清洗”和堆砌,在立与破之后,把破的痕迹再次破坏。被切削成为3厘米见方的几何形体之后的雕像,被人为去除了其宗教色彩与文物价值,此刻这些石料看起来洁净、规则、清晰与工整——它们暂时保持在了这种可被当代艺术语言解释的形态中。

19张恩利《钉子眼二号》

 

本次展览的第二单元“万物生”中展出的作品则大多来自沈阳当地及辽宁籍艺术家之手,并将三厘米的尺寸进行了概念上的延展。女艺术家王硕从个体经验出发,将新生儿身高增高三厘米所需的奶粉量以蜡柱的形式呈现为视觉化的装置作品《为新生儿增高3厘米》。曾参加KAF与皇家艺术研究院首次合作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的东北艺术家张恩利的《钉子眼二号》以日常可见的建筑用钉痕为灵感,将其画于纸上,表达出建筑的“尺度”均以此为基础,展厅中,甚至以手写的形式重现施工现场的面貌,并以铅笔画线呈现出空间的延展。沈阳的年轻艺术家耿旖旎的《瓦莱利美丽胶囊》、毕建业的《三厘米已是大错》等则以不同角度呈现他们各自的思考。

20 21新西兰艺术家Craig Easton作品《无的测量/有的测量》

 

新西兰艺术家Craig Easton的《无的测量/有的测量》堪称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一件作品,他将日常使用的卷尺从天花板上垂吊而下,画上不同颜色的标记,远远看去犹如漂浮的中国竹林。作品中的灯箱与玻璃装置则通过镜像实现了“3cm”在空间中的延展。

22 23“3厘米博物馆”展览现场

 

“芥子纳须弥”,展览的最后部分以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画谱来命名,“我们也邀请了一些行业迥异、年龄不同的大众来共同参与展览的创作,希望在这样灵感激荡的创作过程中,能够让这些之前对于艺术并不了解的人们在创作中,对艺术有着更加生动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也能够激发这座城市更多的美学可能。”K11美术馆部(北区)总经理、艺术总监薛梅告诉《艺术新闻》,基于这一想法,本次展览仍在不断生长和延伸,素人和孩子构成了“芥子园”部分的主角。

24 25“3厘米博物馆”展览现场

自2018年开幕展“在集结”起,沈阳chi K11艺术空间始终致力于对老中青三代的东北艺术家或与东北有关的艺术家的学术的梳理及回顾,对本土年轻艺术家的扶植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可以看到,“3厘米博物馆”项目中东北艺术家所占比例很大,最后的部分更将本地的居民也带入艺术的氛围中。“我们希望此次‘3厘米博物馆’展览能够成为对当今艺术界的一些潮流进行反思与挑战。”薛梅说道。(采访、撰文/TANC)

 

“3厘米博物馆”

沈阳chiK11艺术空间

展至4月30日

※若无特别标注

本文图片由沈阳chi K11艺术空间提供

上海展览季到了:草间弥生开启女性艺术之月,油罐将成为西岸新地标

今年三月上海将再度迎来艺术季热潮,草间弥生、喻红和歌诗卡·玛库伽等数位女性艺术家的个展将开启上海女性艺术之月;即将启幕的油罐艺术中心将带来《建造中》等三个展览,制造西岸地区艺术热度;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chi K11美术馆则将以托比亚斯·雷贝格、奥斯卡·穆里略和张恩利的个展从多维度进行空间探讨;同时,里森画廊进驻外滩,琥珀大楼成为西方蓝筹画廊聚集地。此外,外滩、西岸、M50等区域的画廊都将带来精彩展览。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