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艺术家们如何传达气候变化的讯息:时间真的不多了!

Aug 16, 2018   艺术新闻/中文版

8月初,一篇名为《北极圈罕见32高温!有生之年,北极熊或许会消失》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这篇文章的源头正是,今夏在挪威和芬兰的北极圈内区域,多次记录到了超过摄氏32度(华氏90度)的高温,比往年均温高出15摄氏度。虽然实际上北极熊并未受到此次热浪的威胁,但这次反常的热浪和文中对北极熊生存的描绘,仍令人们再度回到对全球变暖话题的关注上。

事实上,用艺术的方式引起全球对于气候的关注从未停止。2015年底,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在巴黎举行期间,ArtCOP21通过一系列装置、戏剧、展览、音乐会、表演、演讲、会议、研讨会和放映活动,将气候挑战作为其讨论的核心问题。

WechatIMG2《出口》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Mark Hansen, Laura Kurgan and Ben Rubin, in collaboration with Robert Gerard Pietrusko and Stewart Smith.

其中,在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举办的新展览“出口(Exit)”中的一件同名大型视频装置十分引人关注,这件作品通过一系列动画、图像和文字,将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人类和生态代价的数据呈现出来。其策展人埃尔维·尚戴斯(Herve Chandes)曾声称,该展览提供了一种“我们是如何与我们自己星球的毁灭联系起来的新美学”。前不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陌生风景”中,《出口》也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被展出。

WechatIMG3《出口》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Mark Hansen, Laura Kurgan and Ben Rubin, in collaboration with Robert Gerard Pietrusko and Stewart Smith.

这件作品最初是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Fondation Cartier contemporary art museum)馆长埃尔维·尚戴斯(Hervé Chandès)于2008年委托创作,当时人类正开始前所未有规模的迁徙,而其构思源于文化理论家保罗·维里利奥(Paul Virilio)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即我们的故土、迄今为止唯一适宜居住的星球,还剩下什么?”这个45分钟的装置由来自纽约的设计事务所迪勒尔·斯科菲帝欧与仁弗洛(Diller Scofidio + Renfro)联合包括弗朗索瓦·热曼(François Gemenne)在内的不同气象学家共同制作,展示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人口转移和城市增长、全球性蔓延的政治难民和被迫移民、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和森林砍伐。

LTAW banner“让我们谈谈天气:危机时期的艺术与生态”展览海报 © 广东时代美术馆

6月23日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幕的“让我们谈谈天气:危机时期的艺术与生态”,两位分别来自黎巴嫩和斯洛文尼亚的策展人诺拉·拉赞(Nora Razian)及娜塔莎·派特里辛·巴彻莱兹(Nataša Petrešin-Bachelez),在近年来被热议的“人类世”的背景下,则通过四个主题——被污染的文明、物质追踪、能源的历史、未来考古学,提出了包括我们如何理解 “自然”,我们与非人类存在及认识层次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冲突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世界共存的替代性方式等系列问题。

WechatIMG4《地平线》视频截图,2017年 © “北极远景倡议”(API)

参展艺术家团体“北极远景倡议”(API)是由马尔科·佩里安(Marko Peljhan)和马修·彼得曼(Matthew Biederman)共同运营的非盈利性组织,其目标是促进为极地地区创建开放的创作、通信和传播基础设施,他们参与起草了负责处理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居民问题的《菲尼克斯宣言》。北极是首先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对北极地区所造成了污染,同时北极动物保护与原住民生计之间的冲突以及外界文明冲击造成的北极地区年轻人口流失,成为了极地居民所面对的系列问题。而在他们这次参展的作品《地平线》(2017年)中,API对协作式田野交流中所搜集的素材和田野录音进行了重新剪辑。

在美国和加拿大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的展览和项目中,人们则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急迫感。陈貌仁(Mel Chin)、道格拉斯·库普兰德(Douglas Coupland)、爱德华·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等人的作品就经常以环境问题为主题,而他们对于未来的前景却并不乐观。

WechatIMG5《湖区生态循环》,亚历克西斯·洛克曼 © 艺术家本人

“我们死定了,你根本无法想象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到底发生了什么!”亚历克西斯·洛克曼(Alexis Rockman)说道,他名为《湖区生态循环》(Great Lakes Cycle)的油画系列目前正在美国巡回展出。

 

洛克曼从90年代就开始创作有关生态环境的作品,他使用的作品材料(比如土壤和植物)经常就来自于作品所涉及的实地生态环境。虽然他很担心有些环境问题是“无解”的,不过他也补充道:“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更重要的话题了。” 洛克曼的湖区油画系列呈现了富饶的淡水生态系统以及工业发展和气候变迁所造成的威胁,除此之外他还参与组织在佛蒙特举办的名为《失忆的慰藉》(The Solace ofAmnesia)的展览(开放至11月25日),其中的作品主要来自霍尔艺术基金会(Hall Art Foundation)的馆藏,主题也同样暗指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

WechatIMG6《鸟看》(Birds Watching),詹妮·肯德勒(Jenny Kendler) © Storm King Art Center

其他的展出则选择更为直接的切入视角。上个月在纽约北部风暴之王艺术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开幕的展览《指标:艺术家与气候变化》(Indicators: Artistson Climate Change),其中包括了马克·迪翁(Mark Dion)、林璎(Maya Lin)、迈克·尼尔森(Mike Nelson)等17名艺术家。

WechatIMG7《脱系》,陈貌仁 © 艺术家本人

7月,陈貌仁分布于纽约全城的作品《遍布全场》(All Over the Place)将伴随《脱系》(Unmoored)来到时代广场,而后者则是一部“淹没”整个展出地点的增强现实作品。“当我们在处理社会(议题)的时候,仅仅拥有理念和信息是不够的,能够有一些实体的产出才是最好的结果。”陈貌仁在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的展出开幕前说道,同时展出的还有一部关于密歇根州弗林特水污染危机的作品。

WechatIMG8《我们是小行星》(We are the Asteroid),贾斯汀·布莱斯·瓜里格利亚 © Storm King Art Center

 

贾斯汀·布莱斯·瓜里格利亚(Justin Brice Guariglia)的作品同样参与了风暴之王艺术中心的展览,向他一样的艺术家通过与科学家的直接合作进一步深化了对于环境问题的关切。今年夏天,作为艺术家居住计划的一部分,他将和来自于伍兹霍尔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的气候科学家们共同前往阿拉斯加研究永久冻土。最终的作品将会展出于安克雷奇博物馆(Anchorage Museum),该馆则希望能够在美国本土的其他48个州进行巡展。馆长朱莉·德克尔(Julie Decker)表示:“我们感兴趣的不仅是社会影响,更是社会变革。艺术家的研究与创作能力让他们可以和科学家合作,深入研究特定话题,创造吸睛的作品,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变革。

 

对于科学家而言,艺术家的参与能够让他们的研究进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我们始终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去阅读科学期刊或是《纽约时报》。”伍兹霍尔研究中心的战略发展副主席艾莉森·斯马特说道。

WechatIMG9由塑料购物袋制成《Museo Aero Solar》(2017年),托马斯·萨拉瑟诺(Tomás Saraceno) © Museo Aero Solar

 

多伦多密西沙加大学布莱克伍德画廊(Blackwood Gallery)的馆长兼策展人克里斯汀·肖(Christine Shaw)认为“艺术家可以有效引导社会大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肖还在安大略市主办了名为《风之作:空气、土地、海洋》的艺术节。节日活动贯穿全年,除了6月开始的公众项目和出版物发行活动,从9月开始节日还会推出一场包含13位艺术家的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瑟诺(Tomás Saraceno)利用来自社区的塑料购物袋制成的热气球,以及朱利安·奥利弗(Julian Oliver)的一部装置作品。出生于新西兰的奥利弗主要在柏林进行创作,他的这部作品利用风力涡轮机发电以开采加密货币,并最终用来赞助气候研究。肖表示:“艺术家讲述气候变化的内容总是叙事性十足。

 

这种叙事的力量现如今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当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松绑有关工业污染的联邦法规,以及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斯科特·普鲁特(Scott Pruitt)极力否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目前普鲁特正在接受一系列有关开销与管理问题的联邦调查,其中还包括他与能源产业游说者的关联。

 

“我们致力于推进具有科学依据的气候政策,这恰恰是美国现如今在联邦政府层面无法做到的。”伍兹霍尔研究中心的发言人戴夫·麦格林奇(Dave McGlinchey)说道。“如果想要针对气候变化采取有效的策略,我们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现在又浪费在一个完全不把气候问题当回事的政府身上。”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时间所剩无几的急迫讯息得以更清晰的传递给大众。(撰文/Helen Stoilas、陈璐,翻译/曹天铖)

 

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到底存在吗?

艺术畅销书作者诺亚·查尼(Noah Charney)继他广为人知的《艺术窃贼》(the Art Thief)之后,最近经菲登出版社(Phaidon)发布了新书《失落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Lost Art)。该书基于真实的案例研究,讲述了一系列在战争中被偷、被掠夺或被摧毁,在海上或自然灾害中丢失,或被人为破坏的艺术品的迷人故事。这些跨越了地理位置和时间的故事充满着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