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届 Condo 上海正式开幕。联合9家本地画廊和13家国际画廊的这一活动成功扯动了上海西岸、M50创意园、法租界等多个区域的艺术神经,夏日艺术马拉松成功开跑。此外,包括明当代美术馆、震旦博物馆、上海宝龙美术馆在内的各家艺术机构也纷纷在本周末揭幕新展;同期仍在进行的,还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几十场展览。展览氛围比盛夏还热烈的上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
新晋开展
美术馆
震旦博物馆
邬建安 x 汪天稳:仙人的树林
展至10月7日
▲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携手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交融远古神话、历史文物、非遗传承、当代艺术,激荡不寻常的火花,创造了“仙人的树林”,展现传统文化基因中活跃的艺术能量。
余德耀美术馆
梅里克·卡拉:一味香芹
展至9月9日
▲ 梅里克·卡拉《抽噎与爱》;布面丙烯及油彩;560×200 cm;2018,图片来源:xuehua
对于艺术家来说,一味香芹传达了一种在家中放松的感觉,是最为亲切、美味、深入骨髓地使她感受到家的感觉。艺术家创作的形象脱离了性别、年龄和文化符号而存在,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了信息与情绪,让每个观众都读出不同的故事。
明当代美术馆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
展至9月9日
▲ 《一只或几只老虎》(截帧),2017年,同步双频高清投影,自动屏幕、皮影戏偶、10声道音频、烟雾、演出控制系统,图片来源:明当代美术馆
“一件或几件作品”是何子彦为明当代美术馆特别构思。艺术家以美术馆空间的对称性、剧场性作为灵感制作,每件装置既是一个不同作品轮番上演的剧场,也是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表演者。艺术家借此探索剧场作为媒介的多种可能,邀请观众进入这个在真实时间中持续释放的高烈度现场。
复星艺术中心
指南针 / 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展至8月26日
▲ 孙逊,《基督教》,2017年,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展览取名为 Saudade,是葡萄牙语中难以转译的独特词汇,表述的是一种对过去某一时刻美好再无法企及的惆怅与渴求,参展的5位中国艺术家与7位葡萄牙艺术家也通过作品表达了这种情绪。
上海宝龙美术馆
WAVELENGTH:出厂设置
展至10月8日
▲ 加布里埃尔·普莱西奥(Gabriel Pulecio),《无限(Infinity)》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
物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艺术家又如何运用并改造这些具有普遍性的材料?在后工业时代,资源与消费问题又有什么新解读?此次展览以工厂为主题,带领访客走过生产、消费、使用的循环,思考物质的循环再生。
画廊
?CONDO 上海 ?
▲ 图片来源:condo上海
在马凌画廊的积极促成之下,Condo 终于在2018年7月的上海拉开序幕。“Condo” 之名取自“ Condominium”(共治) ,是国际上画廊之间联手合作展览的新兴方式。本次 CondoShanghai 共有九家上海本地的画廊参加,接待13家国外画廊分享自己的空间,与受邀画廊一起展示各自代理艺术家的精彩作品。
马凌画廊 + 国王画廊 + 施博尔画廊
无灵之灵
展至8月26日
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2202室
▲ 安德鲁斯·施密特,《堡垒》,2017年,图片来源:Niels Schabrod © 艺术家及国王画廊
马凌画廊联手德国的国王画廊及施博尔画廊呈现三位艺术家联展。施博尔画廊和国王画廊分别带来了英国艺术家藤原西芒和德国艺术家安德鲁斯·施密特的绘画及装置作品,马凌画廊作为主场画廊,携上海本地女艺术家何意达的作品与另外两位优秀艺术家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交流与对话。
香格纳画廊(西岸)+ 赛迪 HQ 画廊
展至8月26日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8号楼
▲ 莱恩·苏利文,《无题》,2018年,图片来源:赛迪 HQ 画廊
香格纳画廊作为主场与赛迪 HQ 画廊一同展出4位艺术家的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的艺术家耿建翌、鸟头,来自赛迪 HQ 画廊的纽约艺术家乌里·阿兰、莱恩·苏利文。此次展览贯穿了媒介的多样性——包括绘画、摄影和装置,展览展示了四种显明的实践方式 , 而每一个方式都反射出其独特的声音和内容。
上海大田秀则画廊 + Mai 36 Galerie
飘渺机器:陈国良·臧坤坤
展至8月12日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3号楼
▲ 臧坤坤,《巴内特·纽曼在社会主义(社会)》, 2018年,木上丙烯,85 x 75 x 4.2 cm,图片来源:Mai 36
Mai 36 Galerie 和上海大田秀则画廊呈献中国艺术家臧坤坤与新加坡艺术家陈国良的双人联展“飘渺机器”。展览中乍见之下作品间的差异很醒目,而臧坤坤和陈国良之间形而上学的相似性,则等待着观者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发掘其中的相通点。
没顶画廊 + 卡洛斯/石川画廊
有痕可迹 + 法外之子
展至8月26日
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106
▲ 陈英,《相似性刺激》, 2018年,图片来源:没顶画廊
没顶画廊与英国画廊卡洛斯/石川(Carlos/Ishikawa)联合参与此次活动,没顶画廊推出居住在北京的艺术家陈英的最新作品,卡洛斯/石川则带来常驻英国的美国艺术家 Issy Wood 的最新作品。
艾可画廊 + Peres Projects + Koppe Astner + Soy Capitan
展至8月26日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6号楼
▲ 王晓曲,《冰人》,图片来源:艺术家及 AIKE
AIKE 作为主场画廊与 Peres Projects,Koppe Astner 和 Soy Capitan 一起呈现三位新晋艺术家的展览:阿贾布·伯纳德·阿特格瓦(Ajarb Bernard Ategwa)、格蕾丝·韦弗(Grace Weaver)和王晓曲。三位来自不同大洲的艺术家运用各自独创的表达手法探索人物画的主题。
东画廊 + Ghebaly 画廊
展至8月12日
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302
▲ 胡为一,《保持匍匐》,2012年,单通道录像装置(彩色、有声),3分21秒,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东画廊与洛杉矶 Ghebaly 画廊针对中国艺术家胡为一与墨西哥艺术家 Yoshua OKÓN 的录像作品展开对话。两位艺术家同是敏锐的观察者,特别是关于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他们总在探索一项看似反常的身体技术如何能够建立起一处私人领地。他们通过镜头传递了一种人类学的方法,利用行为、表演、行动之间的不稳定关系进行试验。
Gallery Vacancy + Misako & Rosen
I Mean It When I Say XXX
展至8月18日
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9弄2号
▲ 南川史门,《4 paintings, two legs》,2016年,图片来源:Misako & Rosen
J:GALLERY + greengrassi + Project Native Informant
展至8月1日
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17栋102-103
▲ 哈芬迪·安努亚,《Midday Stanza》,2018年,图片来源:J:GALLERY 及艺术家本人
本次展览3家画廊将共同呈现7位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多元媒介的作品,包括哈芬迪·安努亚(Haffendi Anuar)、蒲英玮、钟云舒、罗伊·埃思里奇(Roe Ethridge)、詹妮弗·斯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弗洛·布鲁克斯(Flo Brooks)和茱莉亚娜·赫克斯特布尔(Juliana Huxtable)。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 + joségarcía ,mx
图像•时间•界线
展至8月26日
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7号楼106室
▲ Nina Beier,《肖像模式》,2013年,图片来源:joségarcía ,mx
⬇️ 除了Condo 以外… ⬇️
狮语画廊
Soft Power 锵锵 2018:女性艺术家联展
7月8日-9月1日
▲ 英格里德·勒登特,《思维框架》,石版画与电脑印刷,65 x 165cm,2018年,图片来源:狮语画廊
“锵锵”是狮语画廊自2011年以来为女性艺术家举办的系列群展,今年是 Soft Power 主题展的第六回。本次参展的两位艺术家中,英格里德·勒登特以重复性与时间性为主题,而艺术家林延则以宣纸为材质,串联东西文化与讲述古老东方的记忆与文化情感。
这些展览仍在进行中…
美术馆
昊美术馆
莱安德罗·埃利希:虚·构
展至10月15日
▲ 《试衣间》(2008),图片来源:昊美术馆
阿根廷“错觉”艺术家阿德罗·埃利希的大型个展“虚·构”呈现其30多件代表作品,涵盖大型互动装置、影像装置、摄影等创作形式,其中大型的“错觉”装置作品有13件。埃利希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视觉制造的错觉和幻想来动摇人们日常生活经验里的尝试,从而创造出令人遐想的视觉迷宫。
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x跨界
展至7月22日
▲ 《城市之塔》,图片来源:昊美术馆
展览名“永恒的流动”源于哈迪德创作的内核:曲线。哈迪德向来反对直角,以提倡空间的融合与流动而闻名。这也是国内首次呈现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跨界设计的展览,涉及家具、饰品、首饰、出版等领域,以向观众提供哈迪德不同纬度的审美视角。
上海外滩美术馆
林天苗:体·统
展至8月26日
▲ 林天苗,《我的花园》,图片来源:上海外滩美术馆
本次展览分别探究了四个概念:“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终极意识”,概念与楼层相呼应。展出作品涵盖了她二十余年创作脉络中极具代表性的装置作品,以及艺术家自2017年起制作且从未面世的数件玻璃材质的大型交互装置。
上海博物馆
心灵的风景:泰勒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
展至8月5日
▲ 《梦中的风景》,1936年,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作为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英国风景画展,展览将全面追溯英国风景画历时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庚斯博罗、斯塔布斯,到透纳、康斯太勃尔,以及惠斯勒、尼科尔森等伟大的英国风景画家的作品悉数囊括其中,展现了杰出的艺术心灵对自然的感知,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
展至7月29日
▲ 伯尼·克劳斯,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2016年,图片来源:PSA
本次展览将通过展出100件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的标志性艺术作品,以及众多的中国艺术家作品。正如展览的名字一样,这是一场旅行的邀约,带领访客环绕世界,驰骋于多元艺术地带。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忆所
展至7月8日
▲ 《影·剧场》,1986年,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是欧洲二战后重要艺术家,对欧洲乃至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波尔坦斯基看来,每一个人的记忆虽微不足道却饱含真是独特的价值,他经常选取日常物件作为主要创作材料,试图建立一座人类档案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展至10月7日
▲ 刘小东,《烧野火》,1998年,图片来源:龙美术馆及艺术家本人
龙美术馆从馆藏中臻选出40年来极具影响力的近百件作品,包括油画、国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展示自1978年以来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呼应“国家四十年改革开放”主题。
余德耀美术馆
兰登国际:万物与虚无
展至10月14日
▲ 《万物与虚无》,2016年,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本次展览不但包含兰登国际近期创作的装置作品,也将展出他们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最具意义的代表之作。兰登国际围绕模拟、决策、自动化等概念,让观众透过即时、感知的互动体验,探索科技介入艺术所带来的全新感受。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
展至10月7日
▲ 《摩登时代》(联美公司),1934-1935年,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爱丽舍博物馆与余德耀美术馆共同制作呈现,展览将遵循时间线索,通过重新挖掘卓别林及其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刻人文精神,来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卓别林是谁?他看到世界哪些东西,它们又如何影响了他的艺术?如何看待流浪汉这个形象?
乔空间、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
艺术赞助人:中国当代收藏家展览
展至10月21日
▲《无题——面对镜子的人物动作1号》,2016年,布画油画,图片来源:乔空间
本次展览探讨了“艺术赞助”这一富有历史涵义的行为。无论是古代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还是在20世纪的美国,富有个性和眼光的艺术赞助人在历史长河中都举足轻重。艺术收藏家与艺术家如何互相影响、互相成就是本次展览想要探讨的主题。
SCôP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东行记:布莱恩·布瑞克和史蒂夫·麦凯瑞的亚洲摄影
展至9月9日
▲ 史蒂夫·麦凯瑞,《少林僧侣练功,中国郑州》,2004年,图片来源:westbund
布莱恩·布瑞克与史蒂夫·麦凯瑞的职业摄影生涯与亚洲息息相关,他们的镜头记录了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文化风貌与关键时刻。本展览以当代的视角,并列展示两位大师的作品,透过他们的镜头,我们能看到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亚洲“异域情调”的好奇与着迷。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
展至8月12日
▲ 上海朵云轩复刻《西厢记》图十二,彩色套印,25×32.5cm,1990年,图片来源:民生现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16至21世纪亚欧经典版画245幅,其中包括中国明清民间木版画30余幅,以凤翔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主;日本浮世绘140余幅,包括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欧洲铜版、木版画70余幅,有丢勒、伦勃朗等。
上海玻璃博物馆
破碎(BRKN)
展至2020年6月23日
▲ 图片来源:上海玻璃博物馆
“玻璃,总是要碎的。”以这句谚语为出发点,展览“破碎”,将探索粉碎、破碎和破裂的事物,能如何道出心碎、希望,及两者之间的一切。展览呈现21项装置作品,将从不同的视角探索“破碎”的内涵、隐喻及无限可能性。
杜蒙:间
展至9月30日
▲ 《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2017年,杜蒙,图片来源:上海玻璃博物馆
本次展览中,艺术家杜蒙以她一贯纤敏且充满灵性的方式对无处不在的“限制”和“边界”进行了戏剧化的解读和阐述。观众穿行其间,感受到的不仅是玻璃那捉摸不定、介于透明与半透明之间的质感,也是一幕幕奇幻又古怪的小剧场。
上海当代艺术馆
动漫美学双年展——叙事曲(2017-2018)
展至8月28日
▲ 《登月之灾》,乐毅,数码影像,图片来源:art.icity
上海当代艺术馆将迎来第六届动漫美学双年展,本次展览以探索动画、漫画和游戏塑造的虚拟和现实为切入点,以从当代到未来为主线,多样的艺术创作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计算机神经网络及游戏交互等多种科技内容,谱写出当代社会年轻一代的文化叙事曲。
明珠美术馆
读书行路《路易威登游记》艺术展
展至10月7日
▲ 洛伦佐·马托堤(Lorenzo Mattoti),越南,图片来源:明珠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明珠美术馆联合路易威登出版社,展出十六位国内外优秀艺术家、插画家近三百件艺术品。通过不同的创作媒介,讲述艺术家们在不同地区所感受到的风土人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千世界的万花筒。
画廊
香格纳画廊
徐震:异形
展至7月26日
▲ 《异形 2 –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西汉陶抚瑟女俑》(2017~2018),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异形”将延续徐震在后全球化生态下对文明的改造、迭代和进化命题的兴趣,如同异形所建构出的一种来自未知且令人惊悚的印象一样,展览也将通过艺术激起人们对于未知的原始性想象。
“切今”群展
展至8月11日
▲ 王玮珏《我》,2018年,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Carte Blanch 是香格纳M50自2017年起由艺术家自主策划的展览单元,也是汤国策划的《切今》是 Cart Blanche 的第二次展览。Carte Blanche 是法语词汇,意为“无限自主决定权;无限制的自主权利。
艺术门画廊
贡奈斯·法蒂:字里行间
展至7月22日
▲《无题》,2017年,布面丙烯,布面钢笔与丙烯,120 x 120 cm,图片来源:xuehua
此次展览简朴而又迷人,贡奈斯·法蒂采用了两种细腻且充满个性的创作手法——钢笔绘画和丙烯绘画——的作品。看似两级但却在细节中互补,体现了法蒂身为当代抽象艺术家与专业书法家的双重身份。
沪申画廊
雪松·游自然
展至7月15日
▲ 《山石系列9号》,2012年,布面油画,图片来源:沪申画廊
过去几年来,雪松尝试以中国传统水墨为媒介,在亚麻布上进行全新的当代艺术创作。雪松的画作以浪漫的写意画风与独创的媒介,体现出独特的东方气韵,逐渐形成他在当代画坛中独树一帜地连接传统与当地的自然主义艺术风格。
杜梦堂
丹尼尔·达维欧:万物有灵
展至7月28日
▲ 丹尼尔·达维欧,《兔子头1》,图片来源:杜梦堂
动物在艺术史上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19世纪以来法国的动物艺术大师更是使动物艺术走向了多元化。达维欧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动物个体的深入刻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示其独特个性,并讨论了人在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唤起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天线空间
程心怡:微风之劫
展至7月30日
▲《献给园丁、僧侣与诗人的颂歌(Song for the gardener, the monk and the poet)》,2017年,图片来源:天线空间及艺术家本人
在本次展览中展示了艺术家以白人男性为主要题材的绘画创作,画面内容多来自基于个体经验的日常瞬间及幻想。通过对人物内在特质的敏锐体察及提取,艺术家以转换固有色彩、重置场景结构、营造画面情绪等方式对表现对象进行主观化的重构,以一种非写实的呈现手法传达一种真实的内心感受。
胶囊上海
莎拉·福克斯:撅
展至7月23日
▲《脚底(Dirt Sole)》,2018年,图片来源:胶囊上海
展览涵盖了艺术家最新创作的油画和布面拼贴作品,在呈现艺术家对女性性别和亲密经验的长期探索同时,展示了她近期在色彩、材料和构图方面的脉络发展。
唐妮诗画廊
陈英杰:无形之象,无所不形
展至8月20日
▲ 陈英杰《冻住的时间(细节图)》,2018年,丙烯与喷漆,图片来源:唐妮诗画廊
对于陈英杰而言,涂鸦就是感觉、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一场行为表演。随着不断地尝试,他逐渐创造了个人泼墨的创作手法。他近年来自然山水为创作理念出发,将自然山水与抽象表达相结合,创作出更具东方水墨风格的西方街头涂鸦艺术。
杜若云章画廊
花花世界 第二季
展至7月31日
▲ 草间弥生,《果物》,丝网版画,图片来源:杜若云章
春归花不落,杜若云章老洋房里的花花世界再次开馆面世。第二季的花花世界将延续上一季花花世界草间弥生的部分作品,另外还邀请了日本的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他们都有孩童般的世界观,受到了跨年龄段的观众喜爱。(TANC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