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溪山无尽待何人:郝量在纽约展现时空莫辨的山水乐章

May 12, 2018   李棋

WechatIMG15

《溪山无尽》局部,2017年

纽约。郝量在美国的首次个展“肖像与奇观”(Portraits and Wonders)正在纽约高古轩位于麦迪逊大道上的画廊空间展出。本次展览展出了郝量近期创作的一系列新作,其中包括长达10米的绢本长卷《溪山无尽》(2017年)、双联画《夜以继日》(2017-18年)、肖像三联画《红鼻子》(2017年)以及《卷起千堆雪》(2018年)。

WechatIMG16

《溪山无尽》全卷在纽约高古轩展览现场

作为本次展览最为核心的作品,《溪山无尽》长卷超越了郝量以往作品中的文本性和叙事性,以风格化的方式结合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中国山水画传统与以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为代表的俄国前卫艺术风格。郝量为画面设置了两条主线,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郝量说:“这张画里的色彩和水墨是两条线索。在处理方法上,我将墨和色进行分离,这是在以前的作品中从来没有过的。但是通过画面节奏的变化,它们又是协调的。”对于此次创作的突破,郝量表示:“以前画长卷通过叙事产生线索,这次我通过绘画本身产生的线索来推演。”

WechatIMG17

WechatIMG18

WechatIMG19

“肖像与奇观”展览现场

在中西语境中,郝量将长卷绘画表述为创作“乐章”。他说,“我觉得中国的传统中没有复杂的音乐系统,文人的音乐传统和中国的礼教音乐也都失传了,但是中国的长卷绘画正好可以呼应西方的交响乐传统。”《溪山无尽》是郝量第四次创作长卷“乐章”,他2015年完成的《此君》图卷目前正作为馆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展出。对比两部长卷,郝量说,“《此君》这部乐章是比较偏重中国的文本化的,有很多可以解读的故事。《溪山无尽》里有形而上的思考,相比跳跃了一下。这次的系列文本性都不强,非常得凝练,考虑的问题也更大一些。这种问题有的时候也比较‘空洞’,但是这种‘空洞’本身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WechatIMG20

WechatIMG21

“肖像与奇观”展览现场

此外,郝量在画卷中以“圆”作为另外的一条线索。“这个圆来自于康定斯基关于色彩运动的理论,画面里有不同的圆出现,有自然界的、宇宙的——圆是自然界中最抽象的空间法则。”此外,借助以“圆”为主题的“气环”也在《溪山无尽》中打破了传统长卷线性的空间逻辑。“我打破了中国画从右至左的观看模式,通过墨与色,空间的流动,圆的线索,实现了三个视角的转换。”郝量说。“这就是我的创作观,就是处理这种民族性和世界性,现代性和古典性的矛盾。”

WechatIMG22

《溪山无尽》局部,2017年

最终,在《溪山无尽》的圆形“宇宙”图景中出现了一个“置身天外”的人物形象。“这画的是一个农民,我觉得他代表了中国的渔樵传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那种置身历史变迁外的状态。”郝量说。“我现在喜欢这种置身事外的感受,我不希望自己被定义为中国当代艺术,也不希望是水墨;我什么都不想放在这里面,就专注刺激自己的一些思考。”

WechatIMG23

《夜以继日》局部,2017-2018年

在双联画《夜以继日》中,郝量进一步探索时间与感知。两幅画作描绘的风景内容一致,然而尺寸悬殊。较大的作品展现白昼中的丰富色彩,较小的作品则笼罩在黑夜中。这一组作品一大一小,一阳一阴,它们的创作受到了清代缩刻石碑及其拓本的启发。“我把风景处理得有浮雕感,这里面的空间都是错乱的,里面有正常的、俯视的,也有宏大的和具象的。”郝量说,“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都在里面,四时兼备。”

WechatIMG24

郝量,《红鼻子(I)》,2017年,绢本重彩 © 郝量

郝量将取材自文人石的绘画角度应用于肖像画中。在三联画《红鼻子》中,艺术家以多个角度描绘了一个穿越年代和种族的人物,其中既有宋代肖像画的笔法,也有向尼德兰时期肖像画致敬的痕迹;在《卷起千堆雪》中,他则挪用元代画家赵孟頫的笔法,描绘了一位西方人的形象。在介绍这种造型方法时,郝量说,“我尽量研究唐宋时期画的罗汉和外来人种的形象,并跟当代人的形象结合。”

郝量引述庄子的《齐物论》来阐释他绘画的风景与人物间的转换与统一,即万物浑然一体并不断互相转化。“我在画微妙的肖像的时候,画的是风景;画风景的时候,画的是人像。”郝量说。(采访、撰文/李棋)

 

郝量:肖像与奇观

纽约高古轩画廊

展至6月23日

※本文图片均来自高古轩画廊及郝量

考古学与当代艺术的“融汇”,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迎来25周年庆

5月27日,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迎来25周年馆庆,汇集鲍蓓、崔岫闻、E.V.戴、阿南迪塔·达塔、马克·福克斯、安妮塔·格莱斯塔、泰祥洲、徐冰、展望等十四位艺术家作品的展览“融汇:国际艺术与文化”在鸣鹤园中开幕,5月28日、29日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也在进行中。“本次展览的初衷是展示当代艺术作品,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经过6到7年时间的工作,这一初衷才得以变成现实。今天的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就如一个湖泊,将观照祖先生活的考古学和联系当下的当代艺术融汇。”赛克勒基金会赛克勒女爵士国际展览项目负责人及策展人贝纳维德斯说。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