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以16台ipad进行浸没式艺术排演,在《变》中打开集体冥想空间

Apr 13, 2018   何佩莲

一场浸没式表演艺术将16台iPad与16名观众交互连结,由表演艺术家塔玛拉·索勒薇可(Tamara Saulwick)、声音艺术家彼得·奈特(Peter Knight)、戏剧与表演艺术家马丁·库茨(Martyn Coutts)与创意程序员斯蒂夫·贝里克(Steve Berrick)联合创作,打造出一处融合声、光与记忆的集体冥想空间,这就是4月5日-6日在尤伦斯艺术中心演出的澳大利亚iPad试听装置表演作品《变》(ALTER)。

微信图片_20180508100803
▲  《变》剧照

时长35分钟的表演在极简的黑色空间中进行。空旷、漆黑的剧场中,四盏聚光灯分别指向四个圆形区域,对应表演的四部分。每一区域由16个席位有机连结,等待16名观众与手持的16台iPad共同落座。

微信图片_20180508095329
▲  《变》剧照

演出开始,柔和的白光以击鼓传花般的不规律节奏,伴随短促的电流声,在围坐一圈的观众手中交互闪现。在塔玛拉的设计概念中,此场景象征着聚众围坐的篝火中崩裂出细碎火花,在静默的黑暗中唤起意识的共时。随着第二区聚光灯的亮起,观众移至演出的第二部分。iPad平置在地面,画面中是摇晃的斑驳树影,与同样斑驳的音响共同构成一扇记忆传送门,隐约的情感从中缓缓浮现。在第三部分中,剩下的则只有听觉。同样围绕成圆形,16名观众平躺在地上,置于头顶的iPad或近或远地发声,构成16轨的禅意回响。演出的终章,16台手持设备在地面组成一条回环的时间之河,观众在共同的凝视中完成一场聚焦感官的冥想。

微信图片_20180508095337
▲  《变》剧照

“我一直想创作一件仅用感官体验进行参与的作品。”表演概念创作者、Chamber Made艺术总监塔玛拉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拥有逾二十年的戏剧工作经验,并以现场表演的声音戏剧性为博士研究重点,塔玛拉的作品常通过运用数字、移动和模拟技术,强调“声音”元素在现场表演中的存在,并由此探索个体之间的连结、相处与融合。其2013年作品《公众》(Public)探索公众与私人行为的多重边界,2015年的《终点》(Endings)以便携式录音机和磁盘式录音机为主角。而《变》是其首次抛弃传统戏剧意义的“表演”行为,全程由数字设备完成的沉浸式试听装置作品。16台平板电脑的影像与音效由特定程序编排,如同一台16轨的装置协同运作。

微信图片_20180508095347
▲  《公众》剧照
微信图片_20180508095351
▲  《终点》剧照

在中国观众眼里,由软件驱动、基于数字设备的表演艺术形式还尚且陌生,其在澳大利亚的兴起与发展也仅是近五年来的事。由墨尔本艺术之家(Arts House)委约制作,《变》也是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新数字戏剧”项目启动式《在你手中》(In Your Hands)系列演出的一部分。《在你手中》由一系列艺术品和艺术装置构成,旨在让观众对科技和手持设备产生新的体验和感悟。
表演程序设计师史蒂夫·贝里克认为,观众对该作品的体验正体现了其在生活中与科技的关系。他提到两名观众在演出结束后截然不同的反应——一人感到顿悟般的轻松,另一人认为像一部科幻惊悚片,“看到iPad不受操控自己亮起来实在是太可怕了!”在智能移动设备已然成为人体习以为常的延展部分的当下,《变》所探讨的正是人体与科技关系的可能性互换,在一群人与一组设备的并置中,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群体中的彼此连结,如何在连结断裂时试图创造连结,是塔玛拉在进行概念设计时的核心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508095355
▲  《变》剧照

在新科技涌入艺术创作的大潮下,《变》代表了表演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全新可能。被改变的不仅是人体与移动设备的关系,在观与演边界消失的同时,这一演出也转化为一件具有时空维度的装置。另一方面,对个体之间连结的关注悖论般地减少了作品本身的“科技感”,不从批判的角度出发,亦不带有反思的色彩,《变》将可能的未来呈现在我们眼前,提问的对象仍是我们自身。

微信图片_20180508095359微信图片_20180508095403微信图片_20180508095407
▲  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新数字戏剧”项目的系列演出

《变》的访华之旅也为“中澳表演艺术交流四年计划项目”拉开序幕,从北京出发寻访5座城市,共将呈现70余场演出及讲座交流活动,带动一场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采访、撰文/何佩莲)
※若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

从10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马克斯·何莱恩成为纽约大都会馆长

纽约时间4月10日下午,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宣布委任现年48岁的马克斯·何莱恩(Max Hollein)成为新一任馆长,亦即博物馆历史上的第10任馆长。何莱恩是来自维也纳的艺术史学家,现任旧金山艺术博物馆(包括笛洋美术馆和荣勋宫美术馆)馆长及首席执行官。他从10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今年夏天,他将正式开始其在纽约大都会的工作,与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韦斯(Daniel Weiss)一同领导与管理博物馆的工作。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