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将至,2018年的艺术世界将迎来第一波市场热潮。在我们投身于3月份全球范围内数不清的艺博会、拍卖会和展览当中之前,不妨抽出时间展望一下新一年全球艺术市场的趋势和走向。国际艺术市场的时钟将如何“重置”?什么样的作品将在拍卖市场上持续受捧?中型画廊如何生存?谁是亚洲最活跃的艺术城市?前《艺术新闻》国际版艺术市场特约编辑、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 Georgina Adams 及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经理、艺术理论学博士马学东带来了他们的独家预测。
Georgina Adams
前《艺术新闻》国际版艺术市场特约编辑
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
国际艺术市场的时钟将如何“重置”
2017年,一个事件让整个艺术界炸开了锅:达·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达到了惊人的、破纪录的、超出预期的价格4.5亿美元 ,这与2016年为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所付出的3亿美元相比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次事件是个例外吗?答案也许并非如此。该事件像是把艺术市场的时钟重置,将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长期的影响。
担保
首先,这次事件必然会加强保证金的使用。第三方保证人为《救世主》付出的巨额保证金(金额未披露)必定会激发其他人对为拍品提供担保的极大兴趣。然而,顶级拍行中类 似金融工具的使用已司空见惯。尤其是考虑到去年10月伦敦佳士得拍卖中血的教训,想必没有拍卖会再让拍品“裸奔”了:就在《救世主》落槌一个月前,弗朗西斯·培根的《1962年红衣主教习作,1971年第二版》在没有任何保证金的情况下上拍,估价高达6000万至8000万英镑(这个估价过于乐观了),最终流拍。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担保和高估价不可能在艺术市场上并存,保证金的使用推广也将会加速。
跨类别销售
在2017年11月,达·芬奇的《救世主》和一级方程式赛车分别被纳入纽约佳士得和苏富比当代和现代艺术拍场。不论多么“格格不入”,两家拍行都把极为昂贵的拍品放进市场最追捧的板块——而且还成功了!新的一年将会看到更多类似案例,价格对于艺术品销售更重要,而非传统的“类别”。
私洽
苏富比在第三季度提交的文件中表示,苏富比在2016年以8500万美元收购的艺术品代理公司 Art Agency,Partners 已经完全实现了财务目标。据推测,这一业务在2017年第三季度为苏富比贡献了4.46亿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的业绩为4.17亿美元。《救世主》的销售是否强化了拍卖路线而弱化私洽呢?私洽的保密性和较低的风险水平(关键是价格保密)意味着很多藏家将继续选择这种交易方式。不过,只有在拍场上才会出现疯狂的、前所未有的价格。
古典大师市场
尽管很多人唱衰古典大师市场,但症结可能是目前市场没有出现一流的作品,而非口味和动机的变化,抑或是新兴买家的匮乏。私人藏家手中还藏有一些伟大的作品,而《救世主》的价格可能会把他们“引诱”出来。即便缴纳高昂的税款,这次事件也会让一些人重新审视他们手中的珍宝 。未来一年,市场对古典大师作品的兴趣应该会有所恢复,这主要得益于供应量的增加和买家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这次出售也将助长整个艺术投资市场,其中银行、基金经理、家族企业和财富管理机构会对艺术市场产生更加激烈的兴趣。
真实世界背后
总的来说,在2017年年终回顾艺术市场的时候总算可以松口气了:2017年销售额相比2016年大幅提高。这种乐观的情绪似乎很可能延续,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税制改革提案通过以后,因为这将惠及最富有的那一部分人。加之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美国艺术市场似乎将持续走热。如果说有一个潜在的障碍,那就是税收法规第1031条规定的“同类”(like-kind)交换的结束。这一法案原本规定,藏家如果在180天内购买另一件类似的作品,就可以推迟缴纳资本利得税。在这个条款废除时点前,藏家大概会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交易,进而促进市场短暂增长;而这个时间点后 ,交易量可能会下降 。但也要注意遗产税的变化,这可能意味着1031条款下的递延税款可能永远不需要支付。
画廊
在过去的2017年,中档画廊倒闭的新闻此起彼伏。虽然这些倒闭并非完全是因为财务危机,但是这部分市场的压力依然巨大。面对减少的人流、飞涨的租金、更大型画廊的竞争和参加各地艺博会的成本,中等规模画廊主正面临重塑其商业模式的需求。画廊板块将是市场中变革最大的部分,因为画廊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从共享展览空间到多样的合作关系。同时,艺博会将进一步侵蚀许多中档画廊的市场地位,因为越来越多这一价位的作品销售都发生在过道上(艺博会),而非街道上(画廊实体空间)。(翻译/朱静)
马学东
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经理
艺术理论学博士
中国,在突破、分化与混搭中转变
拍卖价格期待突破10亿关口
2017年,全球范围内艺术品的拍卖价格都出现历史新高 。欧美市场上 ,达·芬奇的《救世主》以4.5亿美元的高价成交;国内,齐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拍出9.315亿元的高价,折算成美元也已跻身“亿元俱乐部”,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提升到了新的量级。站在2018年新的市场周期的时间节点展望,9.315亿元只是一个开始,不远的将来必定有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价格突破10亿元人民币的关口。
拍卖市场与画廊两极分化加速
亚洲艺术品市场的一二级市场的两级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拍卖市场上尤甚。精品都向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 、北京保利 、北京匡时这几家拍卖公司集中 ,这些拍卖公司的年度成交额的最低区间都在40亿元以上,而以前的一些二线拍卖公司普遍的年度成交额都在10亿元以内,一线与二线拍卖公司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资源的高度集中更考验拍卖公司的整合营销能力和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2017年,苏富比和佳士得不断调整拍品,在把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开辟新的拍卖种类引领藏家的收藏方向。中国嘉德拍卖在2017年搬进了新建成的嘉德艺术中心,逐渐形成了集艺术展览、拍卖、艺术品仓储、文物鉴定与修复、艺术酒店于一体的亚洲首家“一站式”艺术品交易 平台。北京保利则继续扩展其在国内分公司的业务版图;北京匡时不仅成立了上海匡时,在年底又推出了匡时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一线公司都在调整和整合拍卖业务,试图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二线拍卖公司大都仍是传统的艺术品拍卖企业,不做出改变只能被越拉越远。
画廊的两极分化也将愈演愈烈。更多的欧美大牌画廊进驻香港和上海,他们首要目的是更加便捷地与亚洲艺术家和藏家间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既有艺术上的也有商业上的。对于亚洲艺术家而言,西方大牌画廊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对藏家来说,这些画廊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视觉新体验。然而,西方大牌画廊的发展势必会对中国本土画廊形成挤压。一些本土大画廊的优势主要在于专业性和对优秀艺术资源的掌控,他们在逐渐寻找艺术语言 更具独创性和对艺术本质有深刻认识的艺术家,同时也在青年艺术家中挖掘更值得推广的群体。有些缺乏艺术资源和拓展性的画廊尽管也能生存,但自然会越来越向艺术消费时代的到来而妥协,直接的结果便是越来越多的画廊逐渐远离真正的艺术。
亚洲最活跃的艺术城市
上海应该是未来几年亚洲地区最活跃的艺术城市,而这种活跃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纵深化发展而逐渐凸显出的。从艺术市场的产业机构的丰富性来讲,上海西岸艺术产业带已经形成 。龙美术馆 、余德耀美术馆最早进驻,后续又有不少上海本地的老牌画廊和国外画廊纷纷选择西岸作为拓展的新据点;而上海 宝龙美术馆和苏宁艺术馆的先后开业,更加强了上海民营美术馆的厚度。这些民营美术馆蕴藏的购买力为中国本土乃至亚洲艺术品市场格局的重塑提供了重要的动力。2017年年底,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确认蓬皮杜将于上海开设分馆,这更为上海当代艺术丰富的图景中增添了靓丽的一笔。博览会方面,今年入驻北京的 Art 021,以及西岸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这些都使上海成为最为生机勃勃的艺术现场。
新的拍品资源
2017年艺术圈最火的话题是艺术与科技。 其实,不仅仅是科技,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跨界发展亦正在发酵。这种发酵效应不仅极大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为艺术品市场增添了新的交易资源。从欧美艺术市场近两年最新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艺术和街头艺术乃至电子游戏艺术都已开始进入美术馆的收藏视野,并已成为拍卖公司力推的新的拍卖品种。许多拍卖公司已开始“混搭”拍品组合成一个专场,从而为藏家提供了 新的认识角度,仅从这个点上看已经足够新颖。 不妨放开思路,大胆想象,在未来,可能一段程序甚至 APP 都有被交易的可能:艺术品的资源会随着其概念的延伸达到永不枯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