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回顾2017丨下一个因性骚扰而离场的人是谁?打破沉默的艺术界陷入性丑闻风暴眼

Jan 29, 2018   艺术新闻/中文版

编者按: 
2017年,从中国到海外,艺术世界的既有规则与状态都在被打破。在西方,双年展机制被置疑过于保守甚至有商业化倾向,另一方面,社会状态的变化也催生了大量探讨移民、难民、阶级等政治和社会意味丰富的艺术作品;而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技术与艺术的合作成为本年的焦点。
世界正在转轨,艺术世界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更多西方艺术进入亚洲和中国,而上海逐渐成为中国内地展览与艺博会的前站,与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的地位各有其价值。在私人收藏与民营美术馆仍呈上之势时,年末北京的社会动迁又给艺术家们在这座城市的命运增加了不确定性,与此同此,12月的北京岁末拍卖则释放出中国传统艺术转暖的强烈信号。
繁荣还是泡沫?乐观亦或焦虑?《艺术新闻》与你又度过了无法停下节奏的一年,请你与我们一同回溯我们共同的2017。

REVIEW2017
Issue.03争议

打破沉默

WechatIMG9 2017年《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封面“打破沉默的人”,图片来源:《时代周刊》

随着本年末性丑闻事件的频繁曝光,《时代周刊》将今年的年度人物评给那些敢于“打破沉默”,勇于揭露性骚扰、性侵行为的女性。封面女性中就包括《艺术论坛》的前员工阿曼达·施密特(Amanda Schmitt),她于今年10月起诉《艺术论坛》杂志联合出版人奈特·兰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对数名年轻女性实施不轨行为。

一项名为#MeToo的运动正在发起,知名女星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讲述自己被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的故事之后,经历过性骚扰的女性们纷纷跳出来,在网络上讲述自己的故事。10月15日,知名女星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也接受朋友的建议,在推特上呼吁曾经被性骚扰的受害者,公开诉说自己的故事,并说:MeToo(我也是)。

WechatIMG10 奈特·兰德斯曼,图片来源:Brant Foundation

艺术界和音乐界、科学界、学术界、政界等各个领域纷纷展开对性骚扰与性虐待的广泛讨论。虽然反性侵和反骚扰的主题在此之前并不鲜见,但受到性侵及骚扰的人群往往更多选择了沉默与忍受。但是这一次,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号召中,更多受害者选择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反抗。目前,兰德斯曼已在舆论发酵中引咎辞职。

WechatIMG11 #MeToo运动现场,图片来源:glamour.com

《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如此形容这些“打破沉默的人”:“它没有一个领导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条。它打破的沉默跨越了所有的种族,所有的收入阶层,所有的职业和全球的各个角落。他们可能在加利福尼亚地区工作,或在纽约市富豪广场酒店的前台或欧洲议会的后台工作。他们是一个没有正式名称的运动的一部分。现在他们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

艺术界性丑闻集中曝光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艺术界也遭受到了严峻考验。施密特曾在诉讼中指责杂志社试图掩盖兰德斯曼的不当行为,并阻止员工举报或向媒体透露类似的性骚扰丑闻。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早在2016年就已经向《艺术论坛》杂志的另外两位出版人Charles Guarino和Danielle McConnell揭露过兰德斯曼的性骚扰行为,可当时得到的回复是:虽然这些行为是不争事实,但公司已经允诺将其掩盖。之后,丑闻不仅没能得到揭露,杂志社还试图通过公开声明贪污受害者名声,宣称施密特是想利用控诉行为来努力维持一段关系,就像“无数初涉艺坛的其他轻年男女们一样”。

WechatIMG12 阿曼达·施密特在《纽约时报》“打破沉默的人”视频中的讲话,图片来源:Youtube

在兰德斯曼提出辞职后,Artforum余下的出版人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艺术论坛》将在未来创建一个全由女性组成的工作团队,确保“一个透明、公正、零容忍任何形式的性骚扰行为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艺术论坛》的编辑Michelle Kuo也提出辞呈,在通过Artnews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到: “鉴于围绕我社出版人的一系列令人不快的指控,我已经无法继续担任《艺术论坛》的公开代言人职位,我们需要确保艺术圈成为对女性更加公平、公正及安全的地方,这只有在组织和团体都有着彼此信任、真诚以及问责制度的时候才能得以实现。”

WechatIMG15 Benjamin Genocchio,图片来源:Bgenocchio

同时被曝光的,还有纽约军械库艺术展总监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他因性骚扰指控被免职,新的指控还涉及他曾经在artnet及路易斯·布鲁昂传媒(Louise Blouin Media)任职期间的不当行为,这些事件将创意和商业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置于聚光灯之下。

尽管多年来对此类行为视而不见,各机构现在正在迅速行动。旗下拥有《Vogue》、《名利场》(Vanity Fair)以及《智族》(GQ)等知名杂志的康泰纳仕出版集团(Condé Nast)宣布在10月底终止与美国时尚摄影师泰利·理查森(Terry Richardson)的合作。虽然理查森早就因专对年轻模特下手而声名远扬,但他遭到封杀却是在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丑闻曝光之后。理查森的女性新闻发言人承认其拍摄的照片是“露骨的”和“色情的”,但仍然坚持拍摄行为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

WechatIMG13 Terry Richardson,图片来源:Amateur Photographer

“在这一行里,泰利·理查森对他的模特有这种不当及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他甚至还公开对此进行炫耀,”伦敦摄影师艺廊(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总监布莱特·罗杰斯(Brett Rogers)这样说道——该画廊从未展出过理查森的作品——“我只是震惊于竟然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对他进行官方的正式谴责。”

当被问到对于理查森的指控是否会影响将来他的作品展出,罗杰斯说:“那是一定的。在业界,我们有责任抓住每一个机会对任何滥用权力及剥削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如年轻女性的这种行为绝不能姑息。

WechatIMG14 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图片来源: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宣布将不再展出理查森的作品。由时尚品牌希思黎(Sisley)主办,该艺术中心曾在2003至2004年举办展览“泰利·理查森:过火”(Terry Richardson: Too Much)。“如果艺术家被指控性骚扰,继续展出其作品是不道德的,也是错误的。”研究中心主管克里斯特·格鲁伊图伊森(Krist Gruijthuijsen)表示,“因此,如果像这样的指控是公开的,我们的态度很明确。”

“影像巴黎”摄影艺术博览会(Paris Photo)总监弗洛朗丝·布儒瓦(Florence Bourgeois)也赞同这一观点。11月,在博览会开幕之前,布儒瓦表示:“很明显,如果不能保证一个艺术家在道德上是清白的,其作品将不会被保留。”

重思性道德与自由表达的边界

WechatIMG16《艺术现场》(Live the Art),图片来源:sagmeisterwalsh.com

理查森的作品曾在巴黎贝浩登画廊、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画廊Half Gallery等众多艺术机构展出过。大部分的艺术交易商们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尽管戴奇在自己2014年出版的《艺术现场》(Live the Art)表达了对于“泰利世界”所存的疑虑。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急于批判理查森的作品,部分艺术人士认为在避免过度艺术行为和审查制度二者之间应当有一道分明的界线。

WechatIMG17Terry Richardson巴黎Galerie Perrotin画廊个展现场,图片来源:Galerie Perrotin

“我希望仍能不断重塑我自己的观点”,博洛尼亚工业摄影双年展(Foto Industria)艺术总监弗朗索瓦·赫伯尔(François Hébel)说道,他还曾担任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的总监。赫伯尔说:“在我的艺术项目中,我会一直试图融入那些可以并愿意帮助我构筑观点的元素,同时虚心探索对社会政治的反思。”赫伯尔从未展出过理查森的作品。

正如罗杰斯所说:“我们有责任思考展出的作品以及摄影师背后的含义,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要避开一切令人觉得不舒服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比如利·戴尔(Leigh Ledare)展示其母亲性生活的作品,或者布鲁姆伯格和沙纳兰(Broomberg & Chanarin)在《战争入门 2》(War Primer 2)中充满挑衅意味的图像。”

WechatIMG18巴尔蒂斯《梦中的特雷瑟》,1938年,图片来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而就在几周前,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因其馆藏巴尔蒂斯(原名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德罗拉,Balthasar Klossowski de Rola)1938年画作《梦中的特雷瑟》(Thérese Dreaming)遭到联名抗议,一份由纽约市民米亚·梅丽尔(Mia Merrill)发起的网络请愿书表示:呼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能够下架这幅具有儿童色情的挑衅意味的作品,该份请愿书于11月30日在Care2网站上公布,在5日内征集了超过8700个签名。但是大都会博物馆现已发表官方声明,坚持不会撤下巴尔蒂斯作品。

詹姆斯·丹齐格(James Danziger)呼吁在时尚摄影中增强道德约束。丹齐格于2011年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纽约画廊展“凯特·摩斯照片集合以及其他故事”(The Kate Moss Portfolio and Other Stories)展出过理查森的作品。“摄影师劝说不情愿的模特,无论男女,脱下衣服摆出性感的姿势,如果这种行为要被拉进黑名单的话,这就不剩下任何摄影师了,”丹齐格说:“因此,泰利·理查森的个案应该让每一个时尚摄影从业者都对镜反观。”

WechatIMG19▲ “凯特·摩斯照片集合以及其他故事”,图片来源:Danziger Projects

有人说,文化产业的经济模式加固了这种令人不安社的生态。艺术品交易商萨拉·凯(Sara Kay)说道:“艺术界由财富和权力主导,许多人在这个行业中抱有强烈的无力感。”萨拉·凯的同名画廊9月在纽约开业,重点关注女性艺术家和女性藏家。

“艺术界需要更多的规则、道德规范和尊重,而只有从问题的核心出发才有可能做到,”凯说道:“我们需要让这个讨论继续生长下去。”(采访、撰文/Anna Sansom、Sarah P. Hanson,译/朱静)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