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现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王国维在哲学、美学、古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开创贡献,使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1925-1927年,他曾担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导师。2017年时逢静安先生诞辰14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12月30日推出“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通过手稿、书信、照片等实物呈现他的人生历程与学术成就,最大程度还原了这位近现代史上公认的学术大师在清华园的最后时光。
▲ “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现场,图片来源:TANC
“展览主题‘独上高楼’源自王国维先生在许多学术领域上的建树前无古人,‘独上高楼’地开启了中国文史哲的新开端。本次展览中包括他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三境界说的一篇手稿,尽管‘独上高楼’只是第一层,却能给人一种想象,所谓第一境界,就是要有与众不同的视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样的高度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文学批评和评论。”策展人杜鹏飞在接受《艺术新闻 / 中文版》采访时这样说道。
▲ 王国维健在的长女王东明女士(106岁)所题展签,图片来源:TANC
本次展览分为“罗王之交”“平生交游”“清园执教”“静安不朽”四个部分,历时半年多的筹划,除部分清华大学的馆藏资料,大半展品来自各地征集。重点为“清园执教”“静安不朽”两个单元,主要讲述王国维与清华的关系。在罗振玉的帮助下,他曾踏上去日本留学的道路,但也因长期追随罗振玉左右,王国维无法撇清与清室的渊源关系,《溥儒致王国维信札》显示溥儒曾致信邀请王国维参加他举办的雅集,任南书房行走时,王国维的官职相当于溥仪的老师。虽然他并未把自己的言行限制在学术圈内,但他的治学成就却是有目共睹。
▲ 王国维致铃木虎雄明信片,图片来源:TANC
▲ 溥儒致王国维信札,图片来源:TANC
1925年,王国维应清华学校研究院邀请,担任国学门导师。直至其去世,王国维人生最后的时光均工作、生活于清华园。清华国学院档案,吴宓亲笔的会议记录、1926年清华学校的招生办法等展品真实再现了在校治学期间,王国维在清华的生活轨迹。他并不局限于清朝传统的治学道路和方法,而是接受了西方近代哲学的观念和方法,成为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自己的美学理论之中,更书写出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
▲ 王国维《人间词“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不再辱。”1927年6月2日,清华国学院教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话》手稿,图片来源:TANC
王国维之死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不再辱。”1927年6月2日,清华国学院教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震惊海内外学界,遗书中前两句追忆了自己平生,也成为其死后流传甚广的句子。柏生在《记王静安先生自沉事始末》中描述自杀那天上午八点钟,王国维还按时到他教书的清华研究院办公室,发放了学生成绩册,谈了暑假后招生的事。然后,向办公室的胡侯培借钱雇了一辆黄包车,跑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坐在石头上静静地抽着香烟。当他吐出最后一口烟雾的时候,纵身扑入湖中,了却了自己的生命。
▲ 王静安先生遗书,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王国维自尽消息一出,流言四起。罗振玉一听闻王国维死讯,随即伪造了遗折,由其子模仿王国维笔体抄写而成,留给溥仪,落实了他殉国的说法,得到溥仪赏赐等。罗振玉为王国维的后事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手订《王忠悫公传》等。但真实的王国维遗嘱显示,他的自杀绝非为了殉清(他的投湖地点当时被人们普遍解读为殉清的隐喻),学界对王国维死因争论不休。溥仪在《我的前半生》回忆录中所写“近来我又看到那个遗折的原件,字写得很工整,而且不是王国维的手笔。一个要自杀的人,居然能找到别人代缮绝命书,这样的怪事,我当初却没有察觉出来。”他对罗振玉的怀疑让王国维的死因更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 罗振玉手订《王忠悫公传》, 广州可居室提供,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在《罗振玉挽王国维联单条》中,有许多令人生疑的地方,为什么没有烧掉却留下了?为什么只留下了单联?杜鹏飞介绍:“这是上联,罗振玉将最后两字异数改为旷典,重写了上联,因此这条就废弃不用了,一直保存在罗家。”
▲ 罗振玉挽王国维联单条,北京朴庐提纲,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回望1898 年,二十二岁的王国维来到上海,进入上海时务报馆任书记,同时入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习,王国维偶然在给别人写的一幅扇子上写下《咏史二十首》,其中“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的诗句被罗振玉偶然看到,因激赏而主动结交。这开启了二人近三十年的密切交往,也为王国维日后的人生走向奠定了基础。
▲ 王国维书法扇,图片来源:TANC
从王国维之父王乃誉的书法和日记中,可以看出王国维书法受家学的影响很重,但因性格使然更加内敛。其中多次提到“静”,即王国维,字“静安“很可能跟此有关。《王国维与罗振玉往来书札》、《王国维罗振玉题跋金石拓本》等展品,则以多方面反映了王国维的人生。
《观堂集林》中收录了考证信息,在当时,金石拓本在各类收藏品当中价值最高,这类金石题跋不是游戏或收藏,而是学问。罗振玉与王国维二人后来在学术研究上获得巨大成功,与彼此之间的互相帮助密不可分。他们作为中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曾经彼此赏识,成就了流传于世的罗王之学;也因为政治走向和儿女姻缘的争端,而结束了近三十年的情谊,分道扬镳,不免令人唏嘘。(撰文/孟宪晖)
▲ 王国维致罗振玉书札,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