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到展望的假山石:在洛杉矶邂逅中国自然与艺术的石头记

Dec 20, 2017   孔纨
1▲ 洛杉矶郡立博物馆“吴彬:《十面灵璧图》”展览现场,图片来源:LACMA

洛杉矶。12月10日,洛杉矶郡立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简称LACMA)新展“吴彬:十面灵璧图”开幕,该展览首次完整展出《十面灵璧图》的全部十面,由LACMA中国部主任利特尔博士(Stephen Little)主要策划。这幅长卷是晚明画家吴彬所绘,并由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米万钟题字,画作突破了传统绘画中一图最多表现石头三面的局限,在中国绘画史上非常罕见。

6
▲ “吴彬:《十面灵璧图》”展览现场,从左到右:木雕太湖石,紫檀木雕刻石,太湖石,清代奇石,墨石(Intended bequest of Hugh T. Scogin, Jr),图片来源:LACMA

同时,此次展览还囊括了太湖石、墨石,以及展望、曾小俊、梁巨廷等当代艺术家以奇石为主题的作品,不仅使观众能够欣赏吴彬这件史诗般的巨著,也能够使外国观众更多了解中国赏石文化传统。这个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6月24日。

“石”之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

将“奇石”作为艺术展览的主题对于西方观众来说非常新鲜。虽然石头在西方文化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将石头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陌生。

屏幕快照 2017-12-20 下午3.23.41
▲ 斯昆石复制品,图片来源:Pinterest

建筑史上,丛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到中世纪欧洲教堂,无一不是石头所筑。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头莫过于斯昆石 (Stone of Scone, 又被称为命运之石 Stone of Destiny),苏格兰历代国王曾站在其上加冕。然而,西方艺术收藏不论绘画、雕塑、或是近几个世纪出现的摄影、装置等都出自艺术家的创造,然而自然之物,如贝壳、羽毛等仅出现在收藏家的Cabinet of Curiosities里面,一般不被考量为艺术的范畴,也许石头出现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更加合理。

7
▲ 洛杉矶郡立博物馆“吴彬:《十面灵璧图》”展览现场,右一为孙文涛《沫》,2009,Intended bequest of Hugh T. Scogin, Jr,图片来源:LACMA

然而在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中,自然孕育的石头,如出自安徽灵璧县丘陵的灵璧石,江苏太湖湖底的太湖石等,是带有原始之“气”的自然表征,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正如古代文人喜爱的山水画,奇石是现形的微观山水,是文人书房与园林里不可或缺之物。
在中国,奇石的收藏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喜爱太湖石,并撰文《太湖石记》,是研究太湖石收藏、鉴赏重要的文献。

xianglongd
▲ 《祥龙石图卷》,绢本设色,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到了宋代,米万钟的先祖米芾爱石如痴如癫,见到奇石竟跪倒下拜。宋徽宗的皇家园林艮岳里陈列了各样异石,他对其中一块名为“祥龙石”尤为迷恋,绘有《祥龙石图卷》以留念。祥龙石今日已不得见,但画卷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北宋开始,随着书谱与画谱的流行,为石配图的石谱也应运而生。杜绾所作《云林石谱》为第一部论石专著,其后出现常懋《宣和石谱》、范成大《太湖石志》、元代渔阳公《渔阳公石谱》等。到明代,林有麟所著《素园石谱》最称丰富完备。

屏幕快照 2017-12-20 下午6.06.34
▲ 吴彬《十面灵璧图》石之后观底,图片来源:Marcus Flacks ed., Crags and Ravines Make a Marvellous View: A Study of Wu Bin’s Unique 17th-Century Scroll Painting Ten Views of a Lingbi Rock (London: Sylph Editions, 2017)

即便中国人对奇石喜爱的传统历史悠久,但像吴彬、米万钟对灵璧石这样记录详尽,倾注大量情感的作品也是史无前例的。但米万钟仍意犹未尽:“然虽如此摩之,犹不能尽石之至奇也。噫!摹至十面,观止矣,而神行无底止也,吾尤愿观图者,以神毋以形云。”足以显现其爱石之痴狂。《十面灵璧图》虽为特例,但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天地精气形成的奇石的欣赏与崇尚。

吴彬与《十面灵璧图》

《十面灵璧图》是吴彬为米万钟所藏的一块灵璧石所绘。米万钟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书画家,与董其昌合称“南董北米”,他是一名“石痴”,也是一位奇石大藏家。董其昌曾如此描述:“余与仲诏称同好。余好画,仲诏亦好画。余好隐,仲诏亦好隐。仲诏好石而余独不好石。”(见《十面灵璧图》董其昌题跋。)

2
▲ 吴彬《十面灵璧图》,图片来源:Marcus Flacks ed., Crags and Ravines Make a Marvellous View: A Study of Wu Bin’s Unique 17th-Century Scroll Painting Ten Views of a Lingbi Rock (London: Sylph Editions, 2017)

米万钟所藏大量奇石曾存放于其北京私人园林“湛园”里的一座“古云山房”内。在米氏收藏中,有一块灵璧石最为特别,米万钟对它钟爱有加,于1610年邀请好友福建画家吴彬画石之十面,亲自书文,并“遍索四天下题呼”,实为盛举。
米万钟所藏灵璧石于明末清初动乱之际不知所踪,然而吴彬所绘画卷仍存世至今。该画卷展开后长达十米,由引首、画心、题跋三大部分组成。

3
▲ 吴彬《十面灵璧图》石之前正面,图片来源:Marcus Flacks ed., Crags and Ravines Make a Marvellous View: A Study of Wu Bin’s Unique 17th-Century Scroll Painting Ten Views of a Lingbi Rock (London: Sylph Editions, 2017)

引首处分别由邢侗(1551年-1612年)与黄汝亨(1558年-1626年)题写“岩壑奇姿”与“五岳片云”。该画卷的画心为吴彬所绘灵璧石之十面,分别为前正面、后正面、左正面、右正面、前左侧、前右侧、后右侧、后左侧、前观底、后观底。每一画的右侧均配有米万钟书法,描述灵璧石对应角度的特色,极富文学性。

4
▲ 吴彬《十面灵璧图》石之后右侧,图片来源:Marcus Flacks ed., Crags and Ravines Make a Marvellous View: A Study of Wu Bin’s Unique 17th-Century Scroll Painting Ten Views of a Lingbi Rock (London: Sylph Editions, 2017)

此画卷最后一部分为米万钟于1610年所写对这块灵璧石的热爱与此画的由来,以及董其昌、陈继儒、萨迎阿、李维桢、叶向高、耆英、邹迪光、张师绎、高出与黄汝亨十位文士藏家的题跋。整个手卷不论从吴彬的绘画、米万钟等人书法、灵璧石收藏的历史角度来说,都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其中吴彬所绘灵璧之十面尤为精彩,远看如山峰、如火焰,细看纹理如发。董其昌在题跋中更称此石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以孙位画火法为之:“宋时邵子有金木水火土石之说,与洪范五行差异。盖石得五行之秀,如仲诏所藏卷已。余不获见此石。而吴文仲所画,皆以孙位画火法为之。故灵光腾越,欲烛斗间。至于蜿蜒垂垂,当作水观;釼铓镵截,当作金观;昂藏森耸,当作木观;坡陀浑厚,当作土观。”米万钟于“后右侧”题:“峰峰见根,若植若峙,若立若行,若揖若仆,若攫若逗,不可一状。又有若喝云喷雷,薿薿然可畏者,又有若拂岚扑黛,霭霭然可昵者,又一奇观也。”

怪石嶙峋之其他展品

为配合吴彬《十面灵璧图》画卷的展出,展览还一并呈现了洛杉矶郡立博物馆近期收藏的太湖石,形态诡谲,诠释石之瘦、透、漏、皱之美;以及一件清代奇石,上面有一段刻于1744年的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诗句;另外还有一件产自广西柳州的花墨石,体轻软,色漆如黑,遍有白纹;还有两件木雕石,其中一件为紫檀木,另一件木雕太湖石。

8
▲ 曾小俊《无题》,2012,纸本水墨设色,图片来源:LACMA, Promised gift of Gérard and Dora Cognié

中国人对奇石的欣赏也一直延续到当代。艺术家兼收藏家曾小俊的一件奇石绘画作品乍看小且不引人注目,但细节充满了微妙的变化与凝聚的力量。

9
▲ 梁巨廷《Zan Zak Zen》,2007,绢本水墨,图片来源:LACMA, Promised gift of Gérard and Dora Cognié
10
▲ 邱荣丰《云抱诡峰》,2014,纸本水墨,图片来源:LACMA, Promised gift of Gérard and Dora Cognié

香港画家梁巨廷《Zan Zak Zen》系列作品表现了石头与自然的神秘且千丝万缕的关系。邱荣丰《云抱诡峰》描绘了云雾缭绕中如山峰一样奇石。

11
▲ 展望《假山石第135号》,2007, 不锈钢,图片来源:LACMA, Lent by the Howard and Roberta Ahmanson Collection

展望著名的假山石系列不锈钢中空雕塑《假山石第135号》,以及孙文涛用红色塑料泡沫手捏而成的作品《沫》,都体现了在一个工业化、浮夸、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用极轻的材料承载一个悠久历史的母题。传统的重量与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结合时产生了引人深思的碰撞,而“石头”则见证着这一切的发生。(撰文/孔纨,本文作者为洛杉矶郡立博物馆中国部研究员)

展览信息:
吴彬:十面灵璧图
洛杉矶郡立博物馆 | 2017.12.10-2018.06.24
作者推荐:
对于吴彬画卷全面深入的研究,请参见Marcus Flacks ed., Crags and Ravines Make a Marvelous View: A Study of Wu Bin’s Unique 17th-Century Scroll Painting Ten Views of a Lingbi Rock 岩壑奇姿:十七世纪吴彬画卷《十面灵璧图》研究 (London: Sylph Editions, 2017).

《泰晤士报》2017年度8本艺术选书

近日,英国《泰晤士报》2017年度艺术书籍榜单出炉,从关于托马斯·庚斯博罗、雷诺阿、席勒等人的传记作品,到Taschen出版的博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插图画册,再到美国评论家、策展人罗伯特·斯托尔的访谈集,一起来了解一下这8本入选书籍。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