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泰晤士报》2017年度8本艺术选书

Dec 19, 2017   艺术新闻/中文版

近日,英国《泰晤士报》2017年度艺术书籍榜单出炉,从关于托马斯·庚斯博罗、雷诺阿、席勒等人的传记作品,到Taschen出版的博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插图画册,美国评论家、策展人罗伯特·斯托尔的访谈集,再到艺术史通识读物《红色:颜色的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8本入选的书籍。

《庚斯博罗:一幅肖像》
Gainsborough: A Portrait
詹姆斯·汉密尔顿(James Hamilton) 著
Weidenfeld & Nicholson出版社, £25

0
▲《庚斯博罗:一幅肖像》,詹姆斯·汉密尔顿 著,图片来源:Weidenfeld & Nicholson

肖像和风景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生活于18世纪的英国,那是一个以简·奥斯丁的小说、亨德尔的音乐、优雅的巴斯与乔治王时代伦敦而著称的年代,庚斯博罗用他的肖像画定义了那个时代,而在他的风景画作品中,英国从农业社会往产业经济转向的深刻变革在其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尽管庚斯博罗的作品在各大美术馆展览以及重要收藏中屡见不鲜,可在此之前还未见到一部有关他的现代版完整传记,此前只有在艺术史家解读其作品时,我们才可以窥见他的人生经历。
詹姆斯·汉密尔顿(James Hamilton)这本精彩的传记将艺术家置于其所身处的时代以及社会氛围进行解读,揭示了他如何从一个萨福克郡的纺织工人的幼子转变成为伊普斯威奇、巴斯以及伦敦上流社会所公认的天才以及皇室最钟爱的画师之一的人生轨迹,庚斯博罗无疑是一位独具魅力的人物,在艺术甚至音乐史上的都有其特殊的地位。

0-1
▲ 托马斯•庚斯博罗,《安德鲁夫妇》,1750,图片来源:GETTY

托马斯·庚斯博罗的作品《安德鲁夫妇》(Mr and Mrs Andrews)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通常被解读为“婚姻肖像”,表现一对新婚的苏福克郡产业主夫妇及其身后的大片地产,而艺术史学家詹姆斯·汉密尔顿(JamesHamilton)在书中揭示了这幅画作不为人知的阳具崇拜性暗示的一面,与此同时,他还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在乔治王时代英国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喝酒、打架、泡妞的“酷哥”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

《恩斯特·海克尔的艺术与科学》
The Art and Science of Ernst Haeckel
Taschen出版社,£150

0-2
▲ 《恩斯特·海克尔的艺术与科学》内页,图片来源:Taschen

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 1834-1919)是德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进化论者、艺术家、哲学家和医生,作为一名为达尔文进化论大声疾呼的支持者和开拓者,他谴责宗教教条,早年放弃了从医生涯,撰写哲学论文,获得了动物学博士学位,创造了包括生态学、门和干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常用科学术语,终其一生致力于研究博物与自然。其一生中创作了数百幅研究手稿,包括绘画、水彩以及素描,陆续发表在其出版的著作中,从高山到深海,从阿拉伯珊瑚和石灰海绵,到软体动物虹管和水母、海蜇,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本书则对其精心绘制的海洋生物学图像档案进行了详尽的梳理。
海克尔的作品如同生动的视觉百科全书,画面精确细致,对有机进化和细胞发育的精妙绘图更是令人赞叹。其强调自然本质的对称与秩序以及生物多样性,在最微不足道的生物中也可以发现自然之美。这些作品的复制品不仅进一步推动了自然历史的研究,甚至还继续影响了后世的诸多艺术家与建筑师,从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拥护者,到像Hendrik Petrus Berlage这样的建筑师,其作品阿姆斯特丹大宗商品交易所(Amsterdam Commodities Exchange)就是受了海克尔插图的启发。

《美术馆》(2017修订版)
The Art Museum
费顿出版社,£39.95

0-40-3
▲《美术馆》封面与内页,图片来源:Phaidon

这是一个“虚拟”的博物馆,在这本由28位艺术界知名策展人和艺术史家带来的百科全书式书籍中,读者可以通过其虚构的画廊与展厅,跨越地域和时代——从史前时代到当代——遇见1600多件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从古希腊到大洋洲,从拜占庭艺术到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涵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表演、录像、版画、陶瓷、手稿和珠宝等各门类,每一件“展出的”作品都附有其关键信息(包括日期、材质、媒介、尺寸等等),都由专家撰稿人进行详细介绍,并阐释其对艺术史演变的重要意义。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
Michelangelo:
Divine Draughtsman and Designer
Carmen C. Bambach 编著
耶鲁出版社, £50

0-5
▲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内页,图片来源:Yale

随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米开朗基罗回顾展“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Michelangelo: DivineDraftsman and Designer)拉开帷幕,这本同名展览图录也随之问世,该书结合了最新的米开朗基罗学术研究成果,检阅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以卓越的disegno(绘画和创造的能力)著称的传奇人生,而“disegno”这个术语,是其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被认为是所有艺术学科的基础。
作为大都会本次展览的策展人,Carmen C. Bambach为此书筹划多年,书中她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家生涯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从其在基兰达约(Ghirlandaio)处学画以及向贝托多(Bertoldo)学习雕塑的早年经历开始,直至在梵蒂冈被任命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总建筑师的那17年作为收尾,并收录逾350幅米开朗基罗的珍贵绘画、雕塑及建筑图纸等作品。

0-6
▲ 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的第一件绘画作品的《圣安东尼受难(1488年)》(The Torment of Saint Anthony),图片来源:Kimbell Art Museum

在每一个专题章节中,相关的作品被并置于一起讨论,见解独到。例如圣彼得大教堂相关话题,除了涵括著名的西斯廷天顶与《最后的审判》之外,本书还一并介绍了教皇朱利叶斯二世之坟墓以及罗马坎皮多利奥山丘(Campidoglio)的修建。同样,此书还对米开朗基罗个人的艺术理论与文学偏好进行了探讨,并回溯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和情感对其艺术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包括米开朗基罗为密友马索·德·卡瓦列里(Tommasode’ Cavalieri)和维多利亚·科隆纳(Vittoria Colonna)等人创作绘画的经历。

《雷诺阿:一部私人传记》
Renoir: An Intimate Biography
Barbara Ehrlich White 著
泰晤士与哈德森出版社,£24.95

0-7▲《雷诺阿:一部私人传记》封面,图片来源:Thames & Hudson

若不是通过这本书,你可能不会想到雷诺阿绚烂的绘画作品是由一位几近瘫痪的画家所创作的,在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的晚年他不得不将画笔绑在自己的手腕上进行创作。作者芭芭拉•埃利希•怀特(Barbara Ehrlich White)通过1100多封雷诺阿的相关信件(有452封此前从未公开过),为读者带来了关于雷诺阿的复杂而微妙的人生故事: 三十年的贫困生活以及随之而来三十年的手指进行性麻痹,尽管如此,其呈现的艺术作品大多是乐观,甚至是欢乐的。

0-8
▲ Auguste Renoir,《大浴女》(the Large Bathers),图片来源:The Times

自1961年以来,作者怀特就已开始对3000多封雷诺阿相关信件进行梳理,本书将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雷诺阿自己的语言以及同时代人的叙述甚至当天的报纸呈现给读者,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雷诺阿家族成员所提供的一手资料。雷诺阿一生创作了逾4000幅画作,来自好友的资助、鼓励与陪伴成为了其重要的物质与精神支柱,书中对雷诺阿的艺术家朋友(卡耶博特、塞尚、莫奈和莫里索)、画商(杜兰-德鲁、伯恩海姆、沃拉尔)以及他的模特(莉丝、艾琳、加布里埃尔和迪代)等人物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充分展现了这位印象派艺术大师最为有趣的一面。

《埃贡·席勒:画作全集》
Egon Schiele: Complete Paintings
Tobias Natter 编著
Taschen出版社, £135

0-9
▲《埃贡·席勒:画作全集》封面,图片来源:Taschen

本书回顾了20世纪早期奥地利艺术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短暂的艺术生涯,这位绘画天才、年轻的叛逆者,用其歪曲的线条、扭曲的身体以及明显的色情意味给二十世纪早期的维也纳画坛带来了骚动,其裸体题材作品至今影响深远。本书收录的221幅席勒作品,主要来自其1909年至1919年这最具创造力和多产的十年,揭示了艺术家如何在自由与震颤感的表达中放弃古典形象,夸大的形体,突出的肋骨,扭曲的四肢和病态的皮肤,让情绪与性得到突显,身体是痛苦的,性则是唯一的缓解途径,与其他20世纪早期艺术家一样,席勒的画面将生殖器暴露在外,同样还涉及手淫和女同性恋的场景。与此同时,本书还收录了席勒自己创作的文字作品以及诗歌。

《罗伯特·斯托尔:艺术访谈集》
Robert Storr: Interviews on Art
Heni出版社, £39.95

0-10
▲《罗伯特·斯托尔:艺术访谈集》,图片来源:Heni

此书对美国评论家、策展人罗伯特·斯托尔(Robert Storr)在其职业生涯中对60多位艺术界知名人物进行的访谈进行了梳理,其中就包括当今艺术圈最响亮的名字——Gerhard Richter、Louise Bourgeois、 Jeff Koons、 Alex Katz等人,探讨他们的创作美学、人文关照与哲学思想的同时,每个文本都附有相关作品和以此前从未发表过的艺术家照片。同时,书中斯托尔还对自己艺术评论家的身份进行了反思,与MoMA与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艺术史学家弗朗西斯卡·皮埃托帕罗洛(Francesca Pietropaolo)之间的对谈中,两人将采访作为媒介进行剖析,探讨了其间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技术和方法的概念以及过程的局限性和困境。

《红色:颜色的历史》
Red: The History of a Colour
Michel Pastoureau 著
普林斯顿出版社, £32.95

0-11
▲ 《红色:颜色的历史》封面,图片来源:Princeton

从生命力、神性,到爱情、欲望和愤怒,红色代表了许多事物。中世纪时期,红色在西方世界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对许多文化而言,红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其还具备一定的社会性;在某些语言中,红色这一词汇就代表色彩;它是将绘画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第一种颜色,也与战争、财富和权力有着重要关联;在中世纪,红色既具备宗教意义(如基督之血和地狱烈火),又具有世俗意味,是爱、荣耀和美丽的象征;在新教改革期间,红色开始失宠,被视为不雅和不道德的颜色,这与天主教会的奢侈与荒淫相关;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红色又开始成为进步运动和激进的左翼政治色彩的代表。

0-12
▲ 鲍里斯·德米特里耶维奇·格里戈里耶夫(Boris Dmitryevich Grigoriev),《进入》(Entrez),选自书籍《红色:颜色的历史》,图片来源:FINE ART IMAGES

在这本精美的插图本艺术史通识读物中,作者米歇·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巧妙地梳理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重要时期关于红色的象征意义,并通过包括拉斯科岩洞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马克·罗斯科和约瑟夫·阿尔伯斯等艺术家的现代画作、彩色玻璃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阐释了红色的复杂内涵及其演变过程。作者米歇·帕斯图罗是颜色、符号和纹章历史的专家,此前还推出过蓝色、黑色和绿色的相关艺术史作品以及《魔鬼之布:条纹的历史》,其著作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文字出版,颇受读者欢迎。(编译/翁家若)

《写生卷》、《水月观音》等4件作品成交过亿,嘉德“大观之夜”新馆首夜总成交过16亿元

12月18日晚,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的“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近现代”、“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默斋掇英”和“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古代”在王府井大街一号嘉德艺术中心逐一举槌,总成交额达16.0325亿元,共产生4件过亿拍品,29件超千万成交。当晚古代书画表现突出,徐渭《写生卷》1.27亿、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1.48亿成交。近现代部分两件过亿作品均为张大千所作,《江堤晚景》以1.3225亿成交、北美曹仲英旧藏张大千《水月观音》以1.012亿成交。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