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眼”布列松
富艺斯纽约年底收官之作
纽约。作为本年度秋拍的收官之作,富艺斯纽约将带来“亨利·卡地亚-布列松:世纪之眼”,呈现”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地亚-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120件摄影作品,拍品来自其最后一位经纪人彼得·菲特曼(Peter Fetterman)。
▲ 布列松肖像,布列松1932年摄于巴黎,估价1.2万至1.8万美元
▲ 布列松肖像,塞姆·塔塔(Sam Tata)于1948年拍摄,同时也是本次的拍品,估价5000至7000美元
这位创建了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摄影机构,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的摄影大师,用他35mm 徕卡(Leica)创作的摄影作品纪录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此次拍卖一大亮点是,这些摄影作品的拍摄地辐射了全球21个国家,为此富艺斯特别策划了专题“亨利·卡地亚-布列松:旅行家”。
▲ 《穆浮塔街》(Rue Moufetard), 1952年摄于巴黎,估价1.5万至2.5万美元
拍卖中估价最高的作品当属拍摄于法国巴黎拍摄的《穆浮塔街》(Rue Mouffetard)(估价1.5万至2.5万美元)。布列松在法国拍摄的作品大多洋溢着生活乐趣,创造了这个国家整个二十世纪的集体肖像。
▲ 《在圣拉扎尔火车站后》(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1932年摄于法国,估价1.2万至1.8万美元
布列松认为,最震撼的影像作品源自对拍摄对象的熟识。或许正是因为对这些巴黎老街道的亲密感觉,才让布列松能够如此敏锐地捕捉这个城市的活力。布列松的家就在圣拉扎尔火车站附近,极有辨识度的《在圣拉扎尔火车站后》(Behind the Gare Saint- Lazare)正是在此拍摄,当时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61年摄于巴黎,估价1.2万至1.8万美元
布列松拍摄了众多著名人物的肖像,譬如此次呈现的特别为杂志《皇后》杂志(Queen)拍摄的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肖像。两人在1938年相识,贾科梅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布列松战前的摄影风格。
▲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60年摄于美国内华达州,估价1万美元至1.5万美元
▲ 《马丁·弗兰克》(Martine Franck),1967年摄于巴黎,估价1万至1.5万美元,弗兰克是曾是布列松基金会(The Fondation HenriCartier-Bresson)的主席。这张1967年拍摄的作品是弗兰克在阅读布鲁斯特作品时拍摄的,展现出布列松对温柔质感的捕捉和处理,三年后两人喜结连理
布列松1947年和1960年两次到访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当时正在电影拍摄现场的梦露(Marilyn Monroe)都曾是布列松镜头下的主角。同时,美国也是布列松留下最多作品的地方。他将镜头对准美国广袤的风景和多样的人群和文化,作品被《生活》和《纽约时报》等重要媒体收录。
▲ 在中国:《国民党的最后几天(市场崩溃)》(The Last Days of the Kuomintang (market crash)),1948年至1949年摄于上海,估价1万至1.5万美元。《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一书中记录了在国民党撤出大陆前货币疯狂贬值的背景下,《国民党的最后几天(市场崩溃)》抓取了全城的人民涌向银行水泄不通的场面
富艺斯此次还呈现了四件布列松于1948年和1958年两次前往中国拍摄的作品。第一次访问中,他目睹并记录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内战告终。十年后的第二次旅行中,“大跃进”开始时,他完成了为期四个月、长达7000公里的巡回访问。
▲ 在莫斯科:《波修瓦芭蕾舞学校》(Bolshoi Ballet School),1954年摄于莫斯科,估价1.5万至2.5万美元,1954年布列松前往莫斯科,是当时首个获得政府许可访问苏联的西方摄影家。他在这段期间拍的照片大多纪录日常生活,取景于莫斯科的学校、工厂、体育馆等等。此次拍卖有多张作品均取景于如今有191年历史的莫斯科波修瓦芭蕾学校
▲ 在印度:《斯利那加》(Srinagar),1948年摄于克什米尔,估价8000至1.2万美元,就在造访中国的前一年,布列松第一次来到了印度,当时印度刚刚独立,政治局势颇为紧张,宗教分裂也十分严重。此期间布列松拍摄了他的重要作品《斯利那加》,照片上阳光照耀喜马拉雅山脉,一位穆斯林女性在哈日帕尔巴尔山(Hari Parbal Hill)祈祷
富艺斯美洲及全球摄影部门主席,维尼萨·哈略特(Vanessa Hallett)说道,“我们不仅是通过摄影媒介,更是通过布列松所捕捉的人物、地点与时刻如何唤起我们集体记忆,来展现这位伟大摄影师的重要影响。”
毕加索《沉睡的裸女》
富艺斯伦敦2018年上拍
本次布列松摄影拍卖将会和设计晚拍同时献上,作为富艺斯全年的最后一场拍卖。值得注意的是,在包括之前香港20世纪及当代与设计晚拍在内的一系列拍卖中,富艺斯都在为其将在2018年3月呈现的一幅重量级作品宣传造势——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沉睡的裸女》(Sleeping Nude),估价1500万至2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3185亿至1.7593亿元)。
▲ 毕加索,《沉睡的裸女》,1932年,估价1500万至2000万英镑
画面中沉睡着的是毕加索的“黄金缪斯”(golden muse)——玛丽-泰瑞斯·沃特(Marie-Thérèse Walter)。画面上蜿蜒地近乎疯狂的线条暗示着他对玛丽-泰瑞斯极度的迷恋。玛丽-泰瑞斯是毕加索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一系列以她为主角的感性绘画几乎是二十世纪艺术中的爱、性与欲望的代表。
这幅作品流传有序,在现藏家购得画作之前,《沉睡的裸女》一直保存于毕加索家族中,并是其所有画作中非常特别的一幅。“毕加索故意将画布的大部分地方留白,并保存了之前描画的线条。没有被油彩覆盖的帆布上,三种不同的身体姿势跃然而现,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富艺斯资深顾问 Hugues Joffre 向《艺术新闻》解释道。
▲玛丽-泰瑞斯与她母亲的宠物,1932年毕加索亲自拍摄,现藏于 Collection Maya Widmaier Picasso
1927年1月,毕加索与年仅16岁的玛丽-泰瑞斯相遇,随后成就了被约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评价“自立体主义(Cubism)以来,毕加索最具创新性的时期”。通过玛丽-泰瑞斯,毕加索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不会像20年代新古典主义的裸体绘画那样过于庄严,而是充满了富足与愉悦。
▲《梦》(Le Rêve),1932年,现为私人收藏,图片来源:picasso.com
▲ 《Jeune fille devant un miroir》,1932年,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 《Femme nue, feuilles et buste》,1932年,2010年5月于纽约佳士得拍卖,现以长期租借的方式藏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图片来源: Tate Modern
《沉睡的裸女》完成于1932年,这一年被描述为毕加索的 Annus Mirabilis(奇迹之年,year of wonders)。难以想象他在数周之内就完成了包括《沉睡的裸女》和《梦》(Le Rêve)、《镜》(Le miroir)、《裸女》(Femme nue,feuilles et buste)(现藏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Jeune fille devant un miroir》(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一系列杰作。
▲《窗前女子坐像》,2013年于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图片来源:苏富比
▲ 写信的女人(玛丽-泰瑞斯)》,2017年6月于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图片来源:佳士得
毕加索的这一系列作品也曾屡现拍场。譬如2013年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窗前女子坐像》(Femme Assise Pres D’une Fenetre)以约2860万英镑成交。今年六月,伦敦佳士得在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写信的女人(玛丽-泰瑞斯)》(Femme écrivant (Marie-Thérèse))成交价则高达3488.5万英镑。(采访、撰文/TANC)
*如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均由富艺斯提供
亨利·卡地亚-布列松:世纪之眼,彼得·菲特曼私人摄影收藏
富艺斯纽约秋拍 | 12月12日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
富艺斯伦敦 |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