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chi K11美术馆五展联开
“.com/.cn”:数码生态差异
K11 Art Foundation(KAF)与 MoMA PS1延续双方近年的艺术研究合作计划,合办“.com/.cn”艺术联展,探索中外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和人与科技的关系和边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虽然网络、云等基础设施编织的虚拟世界提供了跨越语言、文化的沟通平台,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和国情,中西方还是形成了独特的互联网环境。
▲ “.com/.cn”展览海报
展览的策划者之一,纽约MoMA首席策展人、MoMA PS1馆长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Biesenbach)说:“‘.com’和‘.cn’映照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文化、哲学和宗教的背景。这场展览阐明了‘万维网’不是单一的,它是以复数形式存在的,而这只是众多差异中的一个。我可以确凿地说,这场展览正与‘用’有关:笔记本电脑、VPN、社交软件让我们得以在各种平台上相遇,但是我们仍然带着各自出发点的原初性。
▲ 艺术家 Jon Rafman 的作品《Poor Magic》
▲ 艺术家苗颖的作品《landscape.gif 景观》
“这场展览里有绘画、摄影、雕塑、装置、声音各种媒介的作品,它们在30年前是绝不可能被创作出来的,因为它们都需要今天数字的制作、编辑和输出渠道。这场展览既是它自己的基础,同时也是它自己的理论依据。”
▲ 艺术家 Darren Bader 的作品《Forrest Trees》
▲ 艺术家 Trisha Baga 的作品《Smelly miniature》和《Untitled》
为了展现这种差异性,此次展览邀请到Darren Bader、Trisha Baga、曹斐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位艺术家,在并置中展现不同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下创作者对于网络与技术现状的反应和诉求。
▲ 艺术家曹斐和她的作品《派生》
▲ 艺术家曹斐的作品《派生》,图片来源:TANC
曹斐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谈到了录像作品《派生》与技术的应用,她说,“这件作品所使用的Google Tilt Brush是2016年3月发布的,我半年内用这个技术把作品创作出来,因为技术是有时效性的。当时我倒没什么感觉,因为与时效性太近,它不一定发生作用。一年以后VR热潮有所降低,这时候就有一个隔阂产生,就像我们今天再去看《人民城寨》的感觉了——好像进入了某一个时代的技术;它不一定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回看当时的局限在哪里。”
“图像岩样”:录像摄影叙事
▲ “图像岩样”展览海报
“图像岩样”展出了K11 Art Foundation创办人及名誉主席郑志刚先生的摄影及录像收藏,对当下“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社会文化潮流予以回应,让观者能够透过更为多样的视角欣赏1990–2014年间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作品。通过镜头的视角去剖析网络时代前后的图像生产模式,并尝试用媒体考古学的理想,截取具代表性的样品,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媒介在时间轴断层中的多样形态。
▲ “图像岩样”展览现场
▲ 艺术家杨福东作品《竹林七贤之五》及《别担心,会好起来的(NO.7)》(2000年)
从静态的摄影图像为开端,观众可以在杨福东的摄影作品《别担心,会好起来的(NO.7)》(2000年)中看到年代的张力。再到录像的介入,邱志杰《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集序〉》(1990–1995年)丰富了图像叙事的时间维度。进而,人为对于图像的变形、扭曲、拼贴,带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关小的《大卫》(2013年)用网络上获得的反应视觉经验和观看偏好的素材重塑了传统意义上对于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的理解。影像、照片这两种媒介的包容性使艺术家能够跨越媒介间的界限,去创作及再创作。
“展演剧场”:影像建构现实
▲ “展演剧场”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是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展人、前M+视觉文化博物馆副策展人马容元为K11 Art Foundation和蓬皮杜策划的首个联合艺术展的上海巡回展览。“展演剧场”着意探讨参展艺术家如何在影像艺术中运用表演语言,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虚实糅杂的影像情节,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反映现实。
▲ “展演剧场”展览现场
▲ “展演剧场”展览现场
“展演剧场”项目最初于2017年5月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据策展人马容元介绍,这一系列“为了巴黎的观众而定制”,而且其中不少影片“早已在国内有展出过”。在K11展览期间,展厅内将轮番播放陶辉、李然、郝敬班、李燎、方璐、马秋莎和黄汉明等多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作品间的时间跨度超过10年,是一次卓有时代性的精选回顾。马容元提到,在作品整理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视频都有一个共性,即利用易于寻常甚至略显暴力的表演,放大表面之下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涌动,这也是策展初始没有意识到的。
“新东方花园”:拼凑东方主义
▲ “新东方花园”展览海报
▲ 艺术家王浩然(左)和策展人陈浩扬(右)在“新东方花园”展览现场
艺术家王浩然的“新东方花园”由香港策展人陈浩扬策展,以“虎标”万金油创始人兴建的虎豹别墅为蓝本,在美术馆相对狭小的空间中重塑了一片人造中式园林。
▲ “新东方花园”展览现场
▲ “新东方花园”展览现场
通过一个立体的场景,其中采用霓虹灯、假山、矮木凳等多种东方元素,为观众创造了平面、不真实的“东方性”。仿佛西方的唐人街,香港的旺角街头,这些场景如此“东方”,又如此的陌生,有距离感,反映了侨民群体在大都市里寻觅故土文化时所面临的内心挣扎。在上海这个本地语境下,观众重新审视这些肤浅的东方元素表象,得以最直接、最深入体制中去认识到这些表象所描绘的东方是多么的局限单一,背后实则是语言所指、能指的乏力。
“幻狸录”:大众传媒艺术
▲ “The Reaillusion 幻狸录”展览海报
“The Reaillusion 幻狸录”(2017年)是当代艺术家程然为赵丽颖量身打造的一条影片,也是艺术家程然的近年最重要的作品计划之一。该片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著名的小说《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程然以一只猫的历程来穿越古今,讲述历史与幻想未来。
▲ “The Reaillusion 幻狸录”展览现场
▲ “The Reaillusion 幻狸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这件作品在K11美术馆首映,未来也会在国内重要城市及全球的重要美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电影节上巡回展出。此次合作探索了艺术领域和大众影视传媒间的可能性,这一合作形式也意在引起更多群体对创作的关注。(撰文/陈东煜)
上海chi K11美术馆展览信息:
.COM/.CN
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1月3日
Image Core Sample 图像岩样
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1月3日
Performing Dramas 展演剧场
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1月3日
New Orient Garden 新东方花园
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1月3日
The Reaillusion 幻狸录
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1月3日
※如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chi K11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