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纽约最好的喜马拉雅艺术博物馆,进入这程藏传佛教声音之旅

Nov 03, 2017   艺术新闻/中文版

纽约。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种声音,而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除非我们身处一场声响轰隆的摇滚音乐会上,身体随着巨大的声浪震荡起来,我们往往会忽略这种机制。

0
▲ “The World Is Sound”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今年,纽约最年轻的美术馆之一鲁宾艺术博物馆迎来一场关于声音的盛宴“The World Is Sound”。这个标题是一句双关语。Sound既指声音完好无损,也寓意展览呈现的世界完好如音。作为今年该博物馆推出的重点展览,它将当代声音艺术与藏传佛教哲思相融合,非常别具一格:视觉效果寡淡清新,但同时通过观众的深度参与,充分挖掘观众的内心感受。

0-1
▲ 《共振的宇宙》,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一场体验性的感官盛宴
与标题最为呼应的作品是鲁宾艺术博物馆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视频《共振的宇宙》。影像起始呈现了宇宙开端时耀眼夺目的光,接着慢慢浮现出庙宇中乐器齐鸣的佛教仪式画面。这个视频试图告诉观众:在只有真空的宇宙里,光是它全部的图景;而在我们身处的星球上,空气携带着声音四处弥散。声音是这个地球独有的语言,而我们的听觉感知确实是一份奇妙的天赐。

0-2
▲ 《声音体(Le CorpsSonore)》被设置在鲁宾标志性的螺旋楼梯处,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还巧妙利用了自身的建筑空间,将整座博物馆变成一件乐器。由先锋电子声音艺术家 Éliane Radigue、Laetitia Sonami和Bob Bielecki三人共同创作的《声音体(Le CorpsSonore)》,被设置在鲁宾标志性的螺旋楼梯处,瞬息变幻的蜂鸣声被扩大填充到实体空间,随着观众在楼梯间上行或下行同步上升下降。观众还未步入展览正题就先潜移默化地沉浸于声音的背景之中。

0-3
▲ 观众在唐卡前观看,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0-4
▲ 观众在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像这样调动人体感官感受声音的方式贯穿整个展览。在楼梯四周的展墙上,几幅珍贵的唐卡被放置在内凹的壁龛中,当你俯身前倾试图一探究竟时,暗藏的探测触发装置会触发与唐卡主题相应的佛教音乐。比如四臂观音画像配合着六字大明咒的颂唱,而观赏文殊师利菩萨像时则能听见文殊往生咒的念辞。展区另一边,统嘎、铜钦、铙和钹等七组传统仪式乐器,在透明玻璃展柜下的呈现出器物的美感,这里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令观众能够听见悦耳的乐音。

0-5
▲ “The World Is Sound”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此外,一件长达2小时40分钟的声音作品甚至邀请观众直接“躺下”。观众在仰卧的状态下被声音引领着体验藏传佛教中死生间轮回的一种中间状态——“中有(bardo)”。这个圆形展览空间的设计非常特别,是以生命周期为参考:从如宇宙初生般的创造到万物寂静的死亡,再到往复循环的重生。
声音与佛法
声音的重要性体现在佛法的经文、体悟和传承等方方面面。如策展人Risha Lee所言:“佛祖生前在布道时并没有写下过任何一个词。他言说它们。”卡玛林巴发现的《中阴闻教得度》实际上是源自莲花生大士的教诲:佛祖离世后,阿难陀在印度东部的王舍城聚集起五百僧侣,大家将记忆中佛陀的传道授业背诵成文,才有了日后的佛经。“如是我闻”是无数卷佛经的开篇语,这句话不仅解释了阿难听闻佛法的由来,也强调了佛法中通过聆听来获取智慧的立场。

0-6
▲ 观众在“OM实验室”中,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此外,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意味着“观察世间音声觉悟有情”,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OM MANI PADME HUM)”也被称为观世音心咒。所有的佛教教义都浓缩在这六个音节中,首个音节OM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原始的发音。唱诵OM是瑜伽或密宗中一种基本的声音修持法。在本次展览中,一个角落被辟为听音室,展览开始前,数以千计的访客们共同参与到这个名为“OM实验室”的公众项目中。他们的唱诵声经过后期混编处理后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声音环境,引得不少观众也静坐其中加入冥想。

0-9
▲ 观众在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藏传佛教的当代表达
当代声音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声音的起源:“创造的声音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的?如果有一个宏大、全频的噪声是来自所有时间和所有事物,那么你会如何刻画它?宇宙最初的大爆炸过后带来的能量运动及事物所引起的震动,会有什么感受,会被如何听见?”艺术家C. Spencer Yeh作为展中展版块的策展人,向几位当代声音艺术家们提出了上述三个疑问,请他们以声音创作来作答。

0-8
▲ 观众在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这些作品中不乏细腻的洞见:Samita Sinha的《悬停(Suspension)》将印地语的字母与印度古典音乐编排在一起;Jules Gimbrone的《语言,直至无物(LanguageUntil It Doesn’t)》重新演绎了阿尔文·路希尔(Alvin Lucier)创作于1969年的经典名作《我坐在一个房间里(I Am Sitting in a Room)》,Gimbrone把录音放置于高四英尺(约1.2米)并且注满了盐水的容器中,录音被反复播放,直至容器和盐水带来的干扰将语言模糊成无法辨识的音节,与当时路希尔在“房间”中所说的遥遥呼应:

“我坐在一个房间里,不同于你现在所身处的这个房间。我正在录自己说话的声音,而且我要一遍遍地在这个房间里回放,直到房间里的共振频率自我增强,这样我说话的任何内容,也许除了韵律之外,都会被摧毁。你接下来将会听见的,是这个房间里通过我说话而得以表达的自然共振频率。我并不将这个举动过多地视为一种物理现象的演示,而是能够使我言谈中参差不齐之处变得平滑的一种方法。”

当代声音艺术的创作是这个展览中除了藏传佛教之外的另一条主线。在作为展览背景补充的期刊《螺旋(Spiral)》中,Christoph Cox为观众简短梳理了自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声音艺术的发展脉络。留声机使保存人类的音乐和谈话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它并不在声音现象间作区分:人声、乐声、风声、交通噪音、包括机器自己的嗡嗡声都能被捕捉。

0-7
▲ “The World Is Sound”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鲁宾艺术博物馆

噪声渐渐成为一种特别的艺术媒介,未来主义画家路易吉·鲁索洛(Luigi Russolo)在1913年曾写下《噪音艺术宣言(The Art of Noises)》,他用文字描述都市生活中“水的流转、金属管道中的气体、马达的咕哝、阀门的扑腾、活塞的喧嚣、机械锯的尖利……”各种噪音。在鲁索洛的基础之上,皮耶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开创了与“通过乐手演奏才变成音乐的抽象乐谱”相对立的“具体音乐”。他将取材于自然、器具、环境等声源的素材直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录制、编辑和创作,这促使我们对当下盛行的电声乐进行尝试和理解。Cox在梳理中提及约翰·凯奇(John Cage)和拉蒙特·杨(La Monte Young)等六七十年代先锋声音艺术家们对亚洲精神传统的借鉴,受禅宗佛教影响的凯奇和受印度教及苏菲派影响的杨都试图在各自的作品中强调声音的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老的藏传佛教与当代的声音艺术确实殊途同归。这也许正是鲁宾艺术博物馆此次展览的初衷之一。同观看一样,聆听让我们穿越时空,达成彼此经验的共享。而展览似乎在提醒深受视觉文化主导的我们不要忘记声音是这个世界独有的语言,不要忘了聆听完好如音的世界。(撰文/虔凡)

鲁宾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

世界完好如音
2017年6月16日至2018年1月8日
亨利·卡蒂尔-布雷松
2017年4月21日至2018年1月29日
喜马拉雅艺术大师作品展
2017年3月8日至2018年3月26日
通往喜马拉雅艺术
2016年6月29日至2018年5月28日

K11与卓纳画廊宣布新的人事任命,UCCA迎来10周年庆典

本周,已宣布新投资人的UCCA迎来10周年庆典;K11和卓纳亚洲宣布新人事任命;中国第一届青年策展人大奖揭晓;非洲行为艺术点亮纽约Performa;同时,纽约第二届TEFAF艺博会落幕;《艺术论坛》出版人奈特·兰德斯曼性丑闻事件进一步升级……这个7天,艺术世界充满变化。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