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历史的暗影,与光”:摄影记者镜头下台湾解严前后的社会巨变

Oct 13, 2017   TANC

纽约。2017年是台湾解严(1987)三十周年,台北市立美术馆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正在展出“历史的暗影,与光”展览,从政治人权、农工运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呈现解严前后(1986-1990初)的政治、社会运动摄影,看三名摄影记者如何记录台湾38年社会巨变的影像。

1

1987年,“东埔挖坟事件”,摄影师:黃子明,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2

1988年8月26日,陈美玉追悼会后,殡葬委员会决定让送葬队伍绕行总统办公室,以抗议执政的国民党“黑名单”政策,摄影师:刘振祥,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3

1988年5月20日,农民前往台北,抗议政府对农民权利的忽视,并与立法院(台湾立法院)发生了暴力冲突。冲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摄影师:许伯鑫,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特别策划“历史的暗影,与光”展览,原为策展人余思颖与摄影家刘振祥共同策划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微光闇影”展览中的“历史性的暗影”单元,本次单独移出至驻纽约办事处展览空间,并更名为“历史的暗影,与光”。从政治人权、农工运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出刘振祥、黄子明与许伯鑫三位摄影师所拍摄新闻摄影,以及“绿色小组”的罕见视频纪录片,呈现解严前后(1986-1990初)的政治、社会运动摄影。

4

1990年3月18日,民进党在蒋介石纪念堂举行了一场宣誓集会,以“消灭旧卫兵,拯救国家”。 摄影师:许伯鑫,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5

1990年5月29日,《中华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交立法院批准。反对军事统治的联盟包围了立法院,与警察发生冲突。在被警察殴打和受伤后,抗议者戴着“黑色名单”的面具被送往医院,图为路障上留下的血迹斑斑的面具。摄影师:刘振祥,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6

1995年6月1日,兰花岛男子将巨大的石块推入大海,阻止核废料船进入港口。摄影师:黄子明,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展览一楼为以记录社会运动为主的摄影团体“绿色小组”的视频作品。该小组成员不固定,大致维持在三到五人,于1986年成立,曾拍摄过大量影像纪录,并成立“台湾绿色小组影像纪录永续协会”,1990年解散。随着近年作品被陆续修复和数字化,重新剪辑并公开播映,2014年该小组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杰出贡献奖。本次展出的作品包括抗议人群要求40年来的第一次自由立法选举(1987)等。

7

“历史的暗影,与光”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展览二楼模拟摄影师的工作室和胶卷底片时代新闻编辑台的图像处理状态,以灯箱展示胶卷负片连拍画面,与冲洗放大的黑白照片并列,模拟摄影师如何借颗粒粗细、反差、失焦、晃动等手法,创造自己的影像语言、抒发个人意见。刘振祥、黄子明与许伯鑫三位最具代表性的新闻摄影师均出生于戒严令时期,其作品各设展台,每张桌子后面有一面墙的背光底片,清晰陈列整个胶卷和摄影师的标记。观众还可通过手机摄像头来反转底片。

8

“历史的暗影,与光”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展览除了呈现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在特殊时期形成的风格变化,也传达出解严前后诞生的政治摄影中体现的人道关怀与价值观。政治历史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最直接观看戒/解严时代的方式。

9

观众可以使用手机摄像头与展览现场互动,图片来源:台北市立美术馆

17世纪后期起,清朝统治台湾超过2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被掌握在日本手中。1945年停战后,再次回到了处于内战中的中国。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的反政府起义导致数千名抗议者和相关人士被杀,即“二二八事件”。1949年夏天,国共和谈破裂,同年5月19日,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为“确保台湾之安定,俾能有助于戡乱工作的最后成功”,于是布告自5月20日起全台戒严,而台湾的戒严令,也被称为“白色恐怖”。自此长达38年,原本保障的人身自由、居住迁徙自由、意见自由、秘密通讯自由及集会结社自由等法律条款成为空文。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权法治思想普及的推助下,各种社会运动以及对威权体制的反弹声浪不断涌现。1980年代中期岛内出现要求彻底解严的运动,蒋经国因此宣告自1987年7月15日凌晨起,解除在台湾本岛、澎湖与其它附属岛屿实施的戒严令,也标志着台湾社会发展开始走向民主开放。

解严前后,台湾社会面临急剧转型,随着言论日益开放,环境保护、劳工权益、政治抗争、自立救济等社会问题渐渐浮现、陈映真创办《人间杂志》(1985)等,摄影镜头终于不再回避,正式被纳入社会改革行动的一环。

照片,作为“在场”与“不在场”的证据,除了见证事件的发生,也在政治法律层面扮演搜证的角色。机械之眼只负责纪录影像,提问与诠释来自拍摄者与被拍者的凝视。90年代数字相机普及以前,仍使用底片拍摄政治、社会改革运动的多半为摄影记者。解禁后,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影像的需求量大增,也给摄影记者提供了更多发表空间。(TANC综合报道)

历史的暗影,与光

台北市立美术馆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

8月29日——10月12日

艺术世界的7天丨达芬奇杰作《救世主》将现身纽约佳士得,UCCA由上海云月投资接手

本周,继1984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后,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这一组织;达芬奇传世真迹不足二十件,佳士得宣布21世纪重新发现的《救世主》将于11月15日现身纽约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将由上海云月投资(Lunar Capital)接手,中国最早建立当代艺术美术馆行业标杆的UCCA将进入新的艺术生态环境; MoMA 第一次在海外大规模的展出其收藏,路易威登基金会在其开幕三周年之际开启“保持现代……《艺术新闻》从艺术世界中的不同,回看过去7天中的艺术大事。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