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他不是教徒,但他的影像直达宗教体验:比尔·维奥拉再回中国

Sep 27, 2017   金琳

9月23日,美国艺术家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个人精选作品展在位于广州红专厂的当代艺术馆 RMCA 开幕,这是继他2014年在林冠艺术基金会举办个展后,又一次来到中国。这位被视为“将影像作品推向当代艺术舞台的先驱”的艺术家以影像为媒介,创作了一百多件作品,以极具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引领观者探索时空流转、生命意识等主题。此次展览呈现了他自1977年到2014年间的24件作品,除了录像和多媒体装置,还有创作手稿、访谈录、出版物和图片。

640640-1640-2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个人精选作品展现场,图片来源:TANC

广州。9月23日,比尔·维奥拉个人作品展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RMCA 开幕。这不是艺术家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亮相。2014年11月,北京林冠艺术基金会为他举办过个展“比尔·维奥拉:嬗变”,呈现了他当时的最新作品《逆生》、大型录像装置《殉难者》的四件独立作品以及其在 2004 年为雅典奥运会创作的大型声像装置《救生筏》。

相较于之前的呈现,此次展览更加集中,24件作品占据了四栋展馆空间,在人们熟知的《救生筏》和《殉道者》系列外,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640-3

《救生筏》,2004年,图片来源:RMCA

640-4

《殉道者(土、气、火、水)》,2014年,图片来源:RMCA

1号展馆入口处,作品《火之女》(Fire Woman)和《特利斯坦的上升》(Tristan’s Ascension)交替播放。这两件作品都是2005年为巴黎歌剧院而作,服务于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这是一部爱情悲剧,讲述一对恋人的死亡,在作品《火之女》中,一个女人静立在熊熊燃烧的火焰前,在即将被烈火吞没时纵身跳入水池,火焰逐渐熄灭,水中跳跃的火光也逐渐暗淡,色彩从浓烈的赤黄化为湛蓝,最终归于平静;《特利斯坦的上升》也呈现出相似的视觉奇观,在这部十多分钟的视频里,从“天”而降的水越来越多,从淅淅沥沥的水滴到汹涌滂沱的瀑布,躺在石台上男子沐浴在水中,伴随着隆隆的水声越升越高,直到从观者的视线中消失。这是维奥拉对水的理解,它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既能毁灭一切,又能清洗和净化,成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媒介。

640-5

《火之女》,2005年,图片来源:RMCA

没人能否认维奥拉对水的偏爱,此次展出的作品有近一半含有水的元素,这或多或少和他年少时溺水的经历有关,窒息的体验让水在维奥拉的认知里有了死亡的属性,在此后的艺术创作里,这个隐喻总是如影相随。

《救生筏》(The Raft)是又一件知名的作品,同样和水有关。19位不同种族、不同职业的男女突然受到从高压管喷出的猛烈水流袭击,有的人立刻被击倒在地,有的人在剧烈摇晃中拼命稳住身体,水从四面八方涌来,冷酷而凶猛的力量将人们的衣物全部打湿,人们在水流中挣扎,表情痛苦。这场景让人联想到《圣经》中的“大洪水”,19人组成的群体是灾难中的“诺亚方舟”,当水流骤然停止,有人拥抱哭泣,有人相互搀扶,彼此之间的救赎点燃了希望的微光。

维奥拉擅于从宗教中抽取元素,特别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作品,这使得外界对他多有误解,甚至误认为他是一个基督教教徒,事实上,宗教只是他所借助的表现形式,在比尔·维奥拉工作室执行总监琪拉·佩洛芙(Kira Perov)眼中,维奥拉不是一个愿意遵循教条的人。

640-6

比尔·维奥拉与琪拉·佩罗芙,图片来源:The University of Utah

作品《惊骇五人组》(The Quintet of the Astonished)参考了耶罗尼米斯·博斯的画作《嘲弄基督(荆棘王冠)》(The Crowing with Thorns),在这部长达15分20秒视频中,5名表演者的站位和站姿与博斯的画作极其相似,他们彼此紧靠,呈现出或悲伤或喜悦或恐惧或愤怒的表情,而原作中,无论其他四人的情绪何种波动,“基督”的表情始终平静,没有丝毫变化。维奥拉的“基督”走下了神坛,他被凝固在神性中的感情重新流动起来,成了一个普通人。

640-7

《惊骇五人组》,2000年,图片来源:RMCA

640-8

耶罗尼米斯·博斯,《嘲弄基督(荆棘王冠)》,图片来源:Wikimedia

维奥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我在开始影像艺术创作之前没有研究过宗教,我不认为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现在的成就,我所研究的这些给了我合适的语言表达我所看到的真实。” 维奥拉在宗教的神性中看到了人性。

维奥拉曾用一年半的时间在日本跟随达安慎二研习佛教禅宗,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东方的禅宗,有关人性的东西是相通的,他以宗教为创作灵感,不为反讽,不为颠覆,而为表达,借助宗教直达人心的力量,关照人类自身。他说“录像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工具,我的作品一直是以个人的发现和认识过程为中心”,于是,人们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了诞生与死亡,看到了生命与情感,看到了对自我意识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640-9

比尔·维奥拉作品中充满了宗教意味,图片来源:http://www.bjp-online.com

对技术异常敏锐,早年对慢镜头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维奥拉成为影像艺术领域的开拓者,自2000年起,他开始用平板屏幕展示影像,以呈现精确的细节和微妙变化,到了2004年的《救生筏》,高速高清镜头已成为常备器材,2005年的《火之女》和《特利斯坦的上升》甚至启用了专门设计的好莱坞影棚。

将几十秒拍得的画面以极其缓慢的数十分钟呈现是维奥拉最具标志性的技术手段。那些看起来像是长镜头的画面其实是维奥拉玩的关于时间的把戏。

 

维奥拉对时间的操控有着深深的迷恋,在谈及影像艺术时,他说,“时间是影像的基本材料,它的体现机制或许是摄像机、电影胶片、录像带,但你实际的工作对象是时间。”这一观点显然来韩国艺术家白南准,1962年,白南准在德国表演期间写道,“必须强调,我的工作不是绘画,也不是雕塑,而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白南准是对维奥拉影响最深的人,在维奥拉的早期作品里,提供感知时间观看体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倒影池》(The Reflecting Pool)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作:一名男子站立在树林中的水池前,在他纵身跳起尚未落水的一刻,画面定格,但除了这名男子,周围的一切时间仍在流逝,微风吹过,树影摇曳,池水泛起涟漪,波光闪动……不难想象,《倒影池》在当时那个年代带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如今,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RMCA 的2号展馆,人们可以再次看到这件作品。

640-10

《倒影池》,1977-79年,图片来源:RMCA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覆盖了比尔·维奥拉从1970年到2014年的创作,主办方当代艺术馆 RMCA 将它看作是一次梳理与回顾,这是继意大利斯特罗奇宫、德国汉堡岸口馆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之后,举办的又一个维奥拉大型个展,展期持续到2018年3月27日。(撰文/金琳)

比尔·维奥拉 1977-2014 精选作品展

RMCA | 9月23日至2018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