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昊美术馆开幕,与凯特·布兰切特进入重写新“宣言”的时刻

Sep 21, 2017   Laura Xue

“决定成为当代艺术家,这本身就是充满政治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某些政治体系这么惧怕艺术的原因——因为这其中有着潜在的危险”。在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看来,相比于20世纪,现在的宣言越来越少,然而,现在正是需要更多宣言的时刻。

0

凯特·布兰切特在《宣言》中分饰12个角色,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9月20日,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昊美术馆(HOW Art Museum)迎来开幕展:德国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 的个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MANIFESTO: Julian Rosefeldt)。此次展览是艺术家自2012年之后在中国进行的首次大型美术馆个展。著名演员凯特·布兰切特一人分饰12个角色的大型13频道影像装置《宣言》(Manifesto,2015)作为此次展览的核心作品在中国进行了首次亮相,同时,《宣言》中12个角色的肖像作品也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展出。

0-1

朱利安·罗斯菲德,credits © Veronika Bures

此外,艺术家早期作品,包括《小丑》(Clown,2005)、《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2007)、较为近期的作品《交易》(Swap,2015)和《干涸之地》(In the Land of Drought,2017/2015)等四件多频道影像装置以及21幅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也同时进行展出。对于在中国首次展出《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提到,在当下这个政治危机不断、让艺术家产生无限忧虑的时代,宣言反而越来越少。在朱利安·罗斯菲德看来,现在“是时候重去写新的宣言了”。

0-20-30-4

昊美术馆(HOW Art Museum)开幕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展览现场

朱利安·罗斯菲德与凯特·布兰切特的合作完全出于偶然,而《宣言》最初的创作灵感也早就起始于两人在柏林画廊偶遇的若干年前。来自德国慕尼黑、接受建筑学训练的罗斯菲德在学习建筑和艺术史时对20世纪的艺术家宣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0-5

《宣言》“流浪汉”一章,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除了《宣言》中开篇的《共产党宣言》来自19世纪以外,其他由凯特·布兰切特分饰角色所叙述的“宣言拼贴”(manifesto collage)均来自20世纪重要的艺术运动、流派或者艺术家。例如,“流浪汉”一章就通过二十世纪60年代居伊·德波(Guy Debord)的《情境主义宣言》(1960)、40年代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的《白色宣言》(1946)表述了叙述者对于一切不屈服和拒绝的姿态;在“木偶操纵师”这一章节中,伴随着背景里隐约的警笛声,观众看到的是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木偶,其中包括教皇、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甚至原始人的木偶像。这一场景直接回应的是20世纪初期由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提出的《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木偶和木偶戏在探讨人类潜意识和无意识的超现实主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0-6《宣言》“木偶操纵师”一章,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在“科学家”一章中,扮演科学家的凯特在极具超现实感的建筑里穿行,与极简的几何图形最终相遇,这是对于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探讨;而葬礼上进行非理性、非逻辑演讲的愤世嫉俗的凯特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甚至将自身都排除在艺术史之外的达达主义。《宣言》最终章里面对不知所以的孩童重复“没有什么是原创的”的女教师凯特结合了电影导演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著名的《电影摄制的黄金定律》(2002)和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提出的道格玛95宣言等艺术宣言,强调电影回归原始性。

0-7《宣言》,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有趣的是,朱利安·罗斯菲德虽然通过数量庞杂的历史宣言重构了这一当代《宣言》,然而对于这一作品的装置版本而言,艺术家拒绝在作品中包含任何字幕信息或者文字辅助,只有电影版本中才有对照字幕。对此,罗斯菲德说:“我不在装置里使用字幕,是因为字幕会产生很大的干扰;你会全程都在看字幕。我宁愿观众在看完作品之后再通过例如小册子、或者像这次展览里提供的二维码去研究文字部分的内容。电影版本中的字幕则是为了迎合在普遍意义上更广泛的观众对于电影叙事功能的期待和需求。”

0-8《宣言》,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那么对于观众而言,这些来自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运动的文本是否会显得过于深奥和晦涩?在罗斯菲德看来,观众是否能够立即理解作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观众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而不被大量的字幕和文字打扰。“我从未想过观众需要怎样去理解我的作品,因为我不是一名老师。我只负责抛出有趣的问题。在我的作品里有很多属于个人的好奇心,我总是想,我们作为艺术家,多少都有些自私的冲动。我们脑海中有一些我们想看到、想实现的想法。对于我自己来说,阅读这么多宣言让我对于思想自由感到十分兴奋,就像我看到一帮朋友围坐在桌边讨论,而我也有幸被邀请一样。将这些宣言进行全新的拆解和拼凑,这是我出于私心的一种快乐。

0-90-10《愚人船》,4频电影装置,彩色有声,2007年,展览现场及静帧

电影,或者更加严格地说,电影制作,对罗斯菲德来说或许更应该算作叙事的载体。正如他自己所说:“我选择运用电影这一艺术类型探讨当代的社会议题。”拍摄于德国东、西德分裂期间扮演重要历史意义的萨克洛夫堡的四频道装置作品《愚人船》就通过同时呈现多个极具德国身份特征的角色,包括演唱瓦格纳歌剧的演员、背影酷似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绘画中的游荡者以及在他身边航过挂满德国旗帜的小船,探讨了德国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对于身份认同这一敏感问题的探寻。在这位来自慕尼黑的艺术家看来,对于德国人的身份进行时刻的审视和回望是不可避免的。

0-110-12《干涸之地》,单频电影,彩色有声视频静帧,2015年/2017年

2017年重新创作的《干涸之地》拍摄于摩洛哥的一处废弃的电影片场以及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艺术家在摩洛哥通过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以丝毫不含有任何评判的上帝视角进行观察、呈现了一场人类灭亡之后探索文明废墟的科学家的研究场景。一群身着完全相同的白色防化服的科学家在鸟瞰的镜头之下好像被显微镜放大的细胞;他们聚集、分散,在隆隆作响的背景噪音所营造的巨大空洞和寂静中审视着后人类世残存的文明和价值。而被问到为何白色的防化服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作品中时,艺术家的的回答既幽默,也有些出人意料:“因为这些防化服最便宜;是最方便用于群体表演的道具。”

0-13《宣言》,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观看朱利安·罗斯菲德的作品,观众将不难发现其中对于科幻经典的引用;艺术家每次拍摄选择的地点往往都能令观众感到末世之后的颓丧感和未来感。例如《宣言》中科学家一章中,悬浮在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科学家头顶的黑色长方体就完全仿造了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石”。朱利安·罗斯菲德坦言,包括库布里克、塔可夫斯基在内的电影导演都是他灵感的来源。艺术家对于建筑的研究也让他在每次进行拍摄选址时特意挑选了那些不易被观众识别的场景。“陌生的建筑会激发观众更加强烈的注意力,”朱利安·罗斯菲德这样解释道。

0-14《交易》,单频电影静帧,彩色立体声,2015年

诗意与忧虑并存,或许是对于朱利安·罗斯菲德的作品最恰当的形容之一。观看朱利安·罗斯菲德的作品,观众不免会被极具平衡感的构图所吸引——即使拍摄的场景是工业废墟或是冰冷的实验室。然而,潜藏在这种冷酷的美感之下的是艺术家对于当下社会的焦虑。在谈到制作《宣言》的过程时,朱利安·罗斯菲德不止一次提到在美国和欧洲愈演愈烈的民粹主义、资本主义对于消费者的麻痹、环境问题、免费教育的缺失等议题。“在过去几年里,尤其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至少在欧洲,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民粹主义突然开始四处横行,普通人则被资本主义绑住了手脚。资本主义只需要被噤声的消费者——事实上,消费者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奴隶。他们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感兴趣。然而谁将为此负责?”

0-15《宣言》,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所以这也是我在这些历史宣言里所发现的精彩的地方。这些历史宣言事实上都是愤怒的语言,但是它们有着极高的智慧,并且通过非常细微的方式传递着这些具有诗意和美感,同时又能激发人类思考的思想。”朱利安·罗斯菲德谈到历史宣言在当下的意义和作用时说。“在《宣言》创作完成之后到现在的两年里,我得以有机会通过艺术探讨一系列非常政治化的议题。这非常好。因为艺术似乎已经渐渐失去了与政治议题的关联。”

0-16《宣言》,13频电影装置静帧,2015年

“将《宣言》这件作品进行巡展将有助于新的宣言的出现。毕竟,这是一个多么朗朗上口的词。当这么多人看到它之后,就会发现‘宣言’在当下,与很多人的关联其实是非常紧密的。这件作品的巡展让这一艺术运动中的概念重新被观众发觉,而我希望通过纯粹的诗意和思想让人们去接触它,比如通过女性进行叙述。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年轻的艺术家通过包括推特等方式将这些宣言发送出去,这就是在创造新的宣言。”

朱利安·罗斯菲德在采访结束时还提道,其实历史上的众多宣言都是在艺术家年轻的时候撰写的。“你正年轻,你很愤怒。所以你需要将这种愤怒释放出去。”朱利安·罗斯菲德说,他在阅读历史宣言时在其中读到了这些艺术家对于当时的不安,那么对于现在这个令人充满忧虑的时代,在朱利安·罗斯菲德看来,是时候撰写新的宣言了。

昊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郑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对东西方当代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90年代后期开始了艺术品收藏的事业,2013年成立昊美术馆,是中国艺术品私人收藏家的代表和民营美术馆的有力推动者。昊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尹在甲是一位当代亚洲艺术研究的学者,曾任韩国非营利艺术机构 LOOP 空间的总监,并于2011年被任命为威尼斯双年展韩国国家馆策展人。(采访/Laura Xue、谢斯曼;撰文/Laura Xue)

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

昊美术馆 | 9月20日至12月31日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昊美术馆提供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