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行走世界的蔡国强,在莫斯科回望十月革命

Sep 14, 2017   韩焱

0

蔡国强书写“十月”,2017年

一个是善用火药爆破的当代艺术家,一个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古典美术馆,当两者碰撞在一起时,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将于俄罗斯时间9月13日在莫斯科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Pushkin State Museum of Fine Arts)开幕的蔡国强大型个展“蔡国强:十月”(Cai Guo-Qiang: October)中,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0-1

《秋天》,手推车、婴儿床、白桦树,2017年

美术馆主入口处一件高15米、宽23米的大型装置《秋天》自搭建之初便引起了公众的巨大关注。这座由白桦树架起的青绿色巨型山体以略显肆意的野生姿态,使原本玄关处象牙白的古典柱廊若隐若现。枝叶间安放着由莫斯科民众捐赠的上百辆手推车、婴儿床,其间种满了小树,形成一片白桦林。无独有偶,第14届文献展中,阿根廷艺术家玛尔塔·米努金(Marta Minujin)在卡塞尔弗雷德里希广场上,以10万本公众捐赠的禁书建起一座神殿(The Parthenon of Books)。无论是孕育古希腊文明的帕特农神庙,亦或是抚育着俄罗斯的白桦林,它们作为一种意象与隐喻,通过与公众互动,传达出艺术家的世界观:宏大的历史终究由无数个体书写而成。以这样一件极具视觉冲击力又不乏个人观点的作品开始展览旅程,显然再合适不过。

0-2

《河流》,⽕药、画布,3 x 20 米;《⼤地》,芦苇、⽊板、反光⾼分⼦膜,麦田约 8 x 19.8 米, 镜面约 8 x 20 米,普希⾦国家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 年

作为艺术家,蔡国强的足迹遍布世界:从家乡泉州出发,求学上海,移居日本,定居纽约。当一名艺术家不断穿梭于多种文化中,怎样才能保有相对完整的自我?蔡国强在火药这种媒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据说火药在发明之初,人们希望借其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这种传奇色彩或多或少为火药增添了些许神秘与灵性。

0-3《河流》作品的细节

展览中,不乏为其量身订做的火药作品。在空旷的“白厅”中,两件巨屏画卷《河流》和《花园》气势磅礴地映入眼帘。这两件作品遵循了艺术家一贯的创作风格,事先由志愿者在画布上摆放纸膜,现场爆破后,在画布上留下印迹即成为展览中的画作。蔡国强曾说,在火药爆破之前,他绝不对作品做任何预设。或许正是这种材质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作品的偶发性与兴奋度。从这个层面看,蔡国强火药爆破现场的新鲜感与产生的荷尔蒙绝不亚于1960年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在《人体测量学表演》(Anthrpometry-Performance)中的呈现。

0-4

《花园》(左)及其细节图(右),2017年

对颜色的敏感或许是一个艺术家重要的本能之一,蔡国强也不例外。有趣的是,黑白的《河流》与彩色的《花园》暗含了艺术家从运用单色到多色的创作变化。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技法的发展,更是感官、认知的变迁。

0-52014年,蔡国强在上海黄浦江畔呈现表演“白日焰火”

每种颜色都带有自身情绪。2014年在上海“白日焰火”的三幕表演中,蔡国强便运用颜色传递不同的情绪。色彩变化为他的作品带来更丰富的情感维度:或悲伤而孤寂,或热烈而充满渴望。当我们百年后回望十月革命时,可能唯有颜色才能真正表达对那段历史的复杂思绪。

2016年由 Netflix 发行了艺术家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在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眼中,蔡国强就是一个艺术顽童,时而带领众多助手,有条不紊地部署工作进程,像极了黑社会老大;时而又被自己实验阶段的未知爆破惊得跳到工作室一角,好似一个受惊吓的孩子。

0

2015年于泉州惠屿岛《天梯》作品呈现瞬间

对未知的好奇,使他不断探索人类的极限。《天梯》这件作品,1994年初次实验失败后,历经21年,2015年终于在泉州惠屿岛海边成功登天。艺术家说,奶奶居住的小渔村就是想象中“天梯”的地方。此刻,朝霞映衬下的蔚蓝天空,500米内置火药的长梯被氦气球带入高空,节节展开,从大地通向宇宙。仿佛上古时期人类的巫术,借助占卜与神明相通。

其实,这个看似宏大的作品源自一个非常个人的动机。蔡国强仅仅希望自己的奶奶能够亲历一件作品。艺术创作的动机往往是非常私人化的,它可能异常简单,但正是这种质朴的情感,使它超越了时空与地域的界限,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语境,被感知和体验。

此次于莫斯科的展览,对艺术家有着特殊的意义。标题“十月”亦表明,这是一个以俄国十月革命铺陈的展览。蔡国强坦言,作为他这一辈的艺术家,俄国及前苏联是他们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展览中亦有对意识形态进行探讨的作品。在《声音》中,黑色火药爆破后于白色丝绸上留下《国际歌》箴言:“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艺术必然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但它高于政治,超越政治。人类最本真对于美好的向往,不会因为任何历史事件被磨灭。

0-6

《声音》,4.7 x 20 米,2017年

因此,蔡国强并未把展览变成某一特定事件的是非论断,而是在更宽广的背景下,探讨了革命、理想、乌托邦等议题。毕竟百年前发生的这场革命,表达了人类找寻理想世界的强烈愿望。历史的洪流终究归入人民的叙述,无论结果孰是孰非,个体最终承担了责任与后果。蔡国强在这场大型回顾展中,展现了他一贯的创作理念:尊重个体,与不同族群对话,以可视的物理媒介表达形而上的精神国度。

0-7蔡国强躺于作品《大地》中,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2017年

这个看似回溯历史的展览,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当今天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动荡的世界时,或许只有借助历史的镜子,才能辨清真伪,看清自己。正如馆长玛丽娜· 洛沙克(Marina Loshak)所述:此次展览并非仅仅回顾历史事件,而是讲述那些渡过历史的人们。这个展览关乎于我们的梦与希望。艺术永远无法创造真实,但正是在这个虚幻中,历史、现实与未来不断交织、碰撞。(撰文/韩焱) 

——————————————————————————

蔡国强:十月

莫斯科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 | 9月13日至11月12日

*本文图片均由蔡国强工作室提供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