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进入到了第四年。从中国本土到全球,从传统摄影到数字技术,在变动的社会与技术环境中,专业策展人、摄影画廊主如何看待影像艺术从创作到收藏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维度的变化趋势?《艺术新闻》专访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总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三影堂创始人荣荣、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斯科特·格雷(Scott Gray)以及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收藏主任艾琳·巴尼特(Erin Barnet),分享他们对中国当代影像创作及影像收藏的观察。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已经进入了第四年。9月8日起,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将持续3天,海量的现当代摄影艺术作品届时将呈现于公众眼前。
与往届相比,此次博览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百余位世界级摄影大师、50家画廊、16个国家、28个地区;除了核心(Main)和平台(Platform)两大板块之余,本届还推出了“洞见”、“在场”和“焦点”特展板块。
▲ 彭韫《Miss Melissa and Mr.Fish at 2.31pm》影片静帧,2013年,图片来源:PHOTOFAIRS Shanghai
规模的扩张不仅意味着市场兴趣的持续升温,也证明摄影艺术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某些全新的领域。此次博览会上,组织者特意带来了目前最为前卫、创新的一批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其中理查德·米沙拉奇(Richard Misrach)、杰夫·布罗斯(Jeff Brouws)和保莉特·塔沃米娜(Paulette Tavormina)的作品均是首次来华。
此次博览会也展出了一些非传统概念下的影像创作,推动了当代前沿摄影的边界。上海摄影人“鸟头”组合的庞大摄影装置、艺术家陆扬的 Daata Editions 委约多媒体作品都象征着博览会从传统买家市场向数字艺术领域消费群体的大胆跨进,同时,该做法也鼓励参观者进一步思考摄影术本身能在未来艺术世界中扮演怎样的新型角色——正如本次博览会集团展会总监乔治娜·格里菲斯(Georgia Griffiths)所言:“基于互联网的艺术是接下来的发展前沿。”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登入中国以来,中国摄影艺术有何发展、影像藏家群体又有何变化?影像艺术在中国未来的走势如何?《艺术新闻》专访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总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三影堂创始人荣荣、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斯科特·格雷(Scott Gray)以及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收藏主任艾琳·巴尼特(Erin Barnet),分享他们对中国当代影像创作及影像收藏的观察。
斯科特·格雷:过去四年见证了中国影像藏家的变化
斯科特·格雷
Scott Gray
世界摄影组织和影像艺术博览会 CEO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始人
Q: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登陆中国4年来,中国的影像收藏的状态有哪些改变?
A:艺术博览会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建立中国藏家的人脉,其二为中国艺术家提供国际性的平台。从项目启动至今,我们在这两方面都看到了可观的进展。过去四年终于见证了中国的藏家们逐步了解影像收藏,将它作为一种可收藏的媒介来欣赏。虽然中国影像艺术品的市场仍然相对稚嫩,随着更多私人洽购、展览和机构推出这类作品,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只是我们,整个市场也看清了这股潜力。此外,国际藏家和美术馆对中国艺术家兴趣的日益增长,同样有助于强化中国的本土市场。
Q:参展画廊、艺术中心等机构4年来在艺术家及作品推荐上有什么变化趋势?
A:画廊怀有销售的意图参展,但艺术机构可以有各类参展理由,从拉动国际赞助项目到提高公众对项目的意识。双方在博览会上都举足轻重,才能在观众那里获得平衡与认可。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藏家和买家需要了解博物馆和机构确实收藏影像作品、支持这种媒介,这也是我们与众多机构合作办展的原因。作为补充,我们一直努力在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开展多元的公共项目,从关于影像艺术新近变化的专题研讨会,到艺术家介绍会。
▲ 往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摄影:James Ambrose,图片来源:PHOTOFAIRS Shanghai
凯伦·史密斯:中国当代摄影正在出现的“回归”
凯伦·史密斯
Karen Smith
评论家、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总策展人
Q:中国近年来的影像创作有什么特点?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哪些?
A:也许特点有三个,其一是回归或重新发现传统技术,并运用完全当代的方式去呈现——蓝晒法、大型板、湿板胶润工艺等。这些看似现代数码技术可触性的成果,也是因为新技术开道使得过时的版式被重新考虑。例如艺术家包括耿建翌、张大力、邸晋军的作品。
发掘本土的美学感受也成为显著的趋势。影像适合表现某种贫瘠,这在影像艺术家塔可、蒋志、骆丹、孙彦初的作品中成为极具魅力的元素。其次,与人们对现实感的普遍兴趣相一致——面对高度虚拟现实、虚拟人物、后期制作软件——还有大量表现社会现实的作品,可能是纪录片,尤其是记录年青人的日常生活,就像上海的摄影组合“鸟头”。从这里我们还看到最近离世的艺术家任航作品中的虚无主义。
▲ 鸟头《欢迎再次来到鸟头的世界》,2016年,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荣荣:在社会与技术的变化中,不一定要追逐“新”
荣荣
三影堂创始人
Q:近年来国际在影像艺术创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出现了哪些转向和变化?
A:从全球来看,媒介的多元和技术的进步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为使用 Instagram 发布自拍进行人格虚拟的艺术家艾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举办的个展,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下设的“VR 节”(VR Arles Festival) 等。
另一方面,包括美国大选、英国脱欧在内的一系列状况都深刻地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格局。很多艺术家对正在发生的紧急事态和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诸多回应。不过并不意味我们应该鼓励艺术家追逐样式和话题的“新”,而应该回到艺术家自己创作的脉络和持续关注的问题。
▲ “VR 节”上的虚拟现实芭蕾舞表演《Night Fall》剧照,该剧由 Jip Samhoud 导演、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制作,图片来源:VR Arles Festival
Q:手机、IPAD、数码相机等电子移动设备的普及,全球每一秒钟都在生产数亿计的图像,如何判断影像艺术家作品成立的标准是什么?对艺术家自身有何影响?
A:媒介即信息,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生产图像的方式,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和观念,我相信也一定会产生基于新的媒介、新的融合之下的优秀作品。同样地,探讨影像艺术家的作品还是要回到其作品,具体去看他们的观念和问题意识,对技术和媒介的把握,以及创造性、持有的态度和情感等等。不需要设定一个所谓统一或唯一的标准来框定什么是好的作品。当好的作品到来的时候,我们会知道。
▲ Fito Segrera 使用电脑—人脑交互技术,不断扫描大脑活动,记录下了注意力下降的过程,将“失忆瞬间”转化为三维虚拟世界中的抽象雕塑,图片来源: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艾琳·巴尼特:全球与中国,信息加速度与超现实张力
艾琳·巴尼特
Erin Barnet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收藏主任
Q:近年来国际在影像艺术创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A:许多艺术家和摄影师都在调查因特网,以及他们作品中数码图像制作的影响力,是否使用传统技术或数码技术。由于有了因特网和社交媒体,人们每天都在制造图像,同时又在被数以百计或千计的图像淹没。这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视觉阅读,却也导致视觉的超负荷。图像制作者正寻找使他们作品脱颖而出的方式。
▲ 蒋鹏奕《海洋匹配太阳13》,图片来源:Blindspot Gallery (Hong Kong)
Q:从全球角度观察,中国影像艺术家的创作有何特点?
A:同其他艺术家一样,中国艺术家面对的是重要甚至沉重的问题,比如全球化、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和怀旧情结。似乎很多中国的艺术品都在述说这些问题,存在一种微妙的超现实张力。
▲ 陈维《帘布后的偶像》,2009年,图片来源:Adrien Cheng
Q:最近 MoMA 摄影部计划宣布在未来9个月内,将400多件藏品在佳士得线上拍卖,所得款项将再次投入收藏。有业内人士称,这预示着传统摄影作品的价值市场可能收缩,你怎么看?
A:我不是影像市场的专家,但看起来,一些有趣的私人收藏在过去五年里被转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传统作品进入市场。新的学术成就、博物馆和画廊展览对市场(和藏家)引进有趣但鲜为人知的历史性作品尤为重要。(采访/易鸿、译/XuXu)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2017的五大看点
– ▬ –
#在场 | Staged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最新版块“在场”(Staged)聚焦装置、雕塑、录像、行为、绘 画等当代艺术媒介对摄影艺术的重新诠释。展 出作品将贯穿“影像上海”的整个现场,包括首次在国内展出的张洹《2015家谱》,二人组合鸟头13米 x 13米的大型摄影装置《欢迎来到鸟头的世界》,韩国首尔摄影博物馆(MOPS)和 SUUM 项目推出的“超凡脱俗”等。
#焦点 | Spotlight
“焦点”聚焦对当代摄影空间与当下摄影界具有特别意义的国际知名艺术家。2017年该版 块将呈现于今年 2 月离世的中国年轻摄影家任航,展出任航生前最后亲自指导印制并不再版的原作,试图以19件作品从美学与艺术史脉络的角度重新诠释艺术家的创作。这19件作品均来自于任航今年2月在金杜艺术中心参加的最 后一个个展“无须之美”。
#洞见 | Insights
于2016年启动的“洞见”版块从前沿性和试验性视角关注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节点,2017年该版块的展览题为“色彩爆炸:当代摄影的崛起”,由展会艺术总监 Alexander Montague – Sparey 策划,探讨了在偏爱使用银盐明胶印刷的20世纪70年代,彩色摄影如何改变人们看待影像的方式。参展作品来自 William Eggleston、 森山大道、蒋鹏奕等艺术家的作品。
#叙事 | 收藏家特展
本次特展由 Erin Barnett(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收藏与展览部总监)策展,精选如郑志刚 (K11艺术基金会)、周大为(Cc基金会)、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和邵忠(现代传播集团),审视 Bernard Faucon、JR、荒木经惟、 徐震等艺术家如何用不同的造像方式带来全新视角,突出中国、日本以及欧洲主要摄影师和跨领域艺术家作品中蕴含的超现实张力。
#跨界艺术
现代传播集团再次作为博览会主要媒体合作伙伴,并带来由旗下杂志 Numero 和极具影响力的全球创意生活短片平台 Nowness 策划带来的两组新颖独特的装置作品。
Lancôme 兰蔻将携手知名摄影师郭濮源举办主题为“年轻无关年龄,爱上此刻自己”的艺术展,宣扬女性不为年龄所束缚,纵情享受此刻的幸福。此次艺术装置灵感来自于人的容貌在光的反射下呈现出的层次感及质感,用特殊的光线衬托出焕发光彩的自然容颜。
戴比尔斯将呈现博览会的收藏家特别展览,由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展览与收藏部总监 Erin Barnett 策展,展出极具影响力的四位中国藏家的私人收藏力作。创立于1888年的戴比尔斯是钻石行业的奠基大师,用华美的设计呈现拥有熠耀绝色之美的钻石来赞颂生命中每一个 值得纪念的时刻。凭借125余年来积淀而成的钻石专业经验,创造独特臻美的设计。戴比尔斯致力于钻石的纯 粹与真实,根据钻石的火光(FIRE) 、生命力(LIFE)以及亮光 (BRILLIANCE)的呈现手工甄选世界上最佳钻石。
水类合作伙伴来自意大利的世界知名气泡水 S.Pellegrino 圣培露,因其富含矿物质与细腻气泡的独特口感,不仅成为美食爱好者所推崇的佐餐伴侣,更为全球消费者诠释了意大利式欢愉、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2017年,圣培露将为全球消费者开启一段随星所遇的新旅程,并引领邂逅属于你的意式风格。
在 PHOTOFAIRS Shanghai
和 NOWNESS 聚焦影像背后的魅力
– ▬ –
PRESENTS
NOWNESS,不仅以它的创意美学而特立独行,更因它对美的全新解读,并以之去呈现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首次参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 NOWNESS 将为观众献上28部精彩短片。
NOWNESS 一直关注视觉影像背后那双为我们“寻找生活之美”的眼睛。聚焦摄影师单元正是这种关注的集体呈现,此系列一共包括八只独立短片,被拍摄纪录的影像艺术家包括森山大道、Mark Romanek 、Iwan Baan、Daniel Arnold、Mustafah Abdulaziz、Issui Enomoto、Robert Whitman、Ethan Sprague。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却都不约而同地用影像去分享着他们眼中色彩缤纷或是黑白分明的世界。
除此之外,NOWNESS 还为 PHOTOFAIRS Shanghai 现场的观众准备了20部精选自全球的顶尖创意短片,它囊括艺术与设计、时尚与美容、音乐、美食与旅行、文化5个板块,记录着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角落、不同群体的影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