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诞生第一辆宝马艺术车以来,
这一融合了竞速、科技及艺术的创意结晶
生动地记录着不同时代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变幻。
42年来,来自九个国家的19位著名艺术家
将他们对时代的思考与提问
赋予宝马艺术车之上。
5月31日,
由中国艺术家曹斐创作的第18辆宝马艺术车
全球首发,
宝马艺术车的数字时代新篇章由此展开。
▼
▼
▼
北京。“每一辆宝马艺术车都是其所处时代文化与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先生(Olaf Kastner)在第18辆艺术车发布现场说道。作为一项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文化项目,自1975年诞生的 BMW Art Car 系列,邀请世界范围内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家对宝马赛车及量产车进行艺术化的“再造”: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杰夫·昆斯(Jeff Koons)…… 这些在艺术史及当代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皆于宝马艺术车的创作中留下各自的时代印记。而“车”这一与时代科技及人们出行方式紧密相关的特殊媒介,也激发着一代代艺术家展开新的创作实践。
▲
第18辆宝马艺术车发布展厅,
42年宝马艺术车历程回顾
在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博士(Ian Robertson)的讲述中,由曹斐创作的第18辆宝马艺术车是“一辆名副其实的为21世纪创作的数字化宝马艺术车”。这件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它敏锐地捕捉到了今天的数字科技浪潮,突破了以往宝马艺术车基于车辆实体进行“物理化”再造的思路,借由如今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及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让艺术的“灵光”与实体赛车碰撞,交融。
▲
艺术家曹斐与第18辆艺术车
一辆纯黑 BMW M6 GT3 实体赛车、一款特别定制的 APP(BMW Art Car #18)以及一段五分钟的短片,由物理-虚拟-心理(精神)三个维度,构成了第18辆艺术车。
▲
第18辆艺术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短片《无人之境》画面
作为一位不会开车的女性艺术家,如何去诠释车?面对车辆这样一个实体机械,如何去扩展它的叙述空间?一部糅合了现实与科幻色彩的影像,使得艺术车摆脱了物理性质的限制,营造出一个值得体味的精神世界。影片由一位行者的视角,带领观众从乡村至城市,历经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实场景。作为艺术车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短片承载了曹斐在历时近三年的创作过程中,对车的社会心理的探究与思考。在宝马艺术车评审团成员、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的解读中,“行者所走过的路正代表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而这也是曹斐一直以来关注的创作主题。”
▲
通体纯黑的 BMW M6 GT3 赛车,
为第18辆宝马艺术车的实体部分
通体纯黑的 BMW M6 GT3 赛车,犹如数字化创作的画板。曹斐将车体处理成出厂时的黑色碳纤维状态,既将“不画”艺术车的原则推向极致,亦在向宝马的碳纤维技术致敬。然而,观众肉眼所见的这辆车,即是真正的艺术车吗?
▲
透过定制开发的增强现实 APP,
观赏者才得以看到实体赛车周围的彩色光影
透过一款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 APP(BMW Art Car #18),当观众将手机对准赛车时,艺术的灵光以彩色光影的形式,骤然环绕在 BMW M6 GT3 周围——在与观众的互动中,第18艺术车的“真实”面貌,得以显现。而于现场观众手机屏幕上流转的一辆辆艺术车,则将一件实体的作品辐射为一个流动的场域,将赛道扩展为数字技术所缔造的无边世界。
▲
发布现场的观众在增强现实 APP 上
“体验”第18辆艺术车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宝马艺术车评审会成员田霏宇谈道:“迄今为止,当代艺术在中国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进程。期间,曹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传统艺术家不同,曹斐的作品中包含了视频、表演、数字媒体等多种元素,她不断探索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互联网文化,以及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她敏锐地捕捉到当代中国高速变化的社会与文化风貌。”而第18辆艺术车所展现的虚拟与现实空间的共存、数字技术与实体机械的交合、无人与有人的碰撞,正返照着现今被数字浪潮席卷之下的中国现实。
▲
短片《无人之境》中的画面,
由行者的足迹展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
著名建筑师青山周平告诉《艺术新闻》:“曹斐的创作一直关注中国的现代城市。此次的第18辆艺术车,是一个非常反映中国现代城市现实的作品。尤其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移动互联网很发达,很多现实的东西都被虚拟所取代。而这种虚拟化,正反映在这个作品中。虚拟的技术、虚拟的生活强烈地进入当今中国的城市生活中,从这个方面看来,这个作品是很‘中国’的。”
▲
曹斐在发布现场,
解读第18辆艺术车
作为首度参与宝马艺术车项目的中国艺术家,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艺术家,曹斐的入选是全球12位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宝马艺术车评审团共同选择的结果。而最终作品所形成的创新形态,与宝马艺术车项目一直以来给予艺术家的自由及对艺术本身的尊重有莫大的关系。在访谈中,曹斐谈到,她或许是宝马艺术车项目中“要求最多的一位艺术家”。在项目近3年的创作时间里,宝马带艺术家参观沈阳华晨宝马工厂,在慕尼黑总部,艺术家得以亲身同设计团队展开交流,并在赛道上体验赛车的竞速感……这些“一手的现实”,犹如透镜般,使得艺术家得以从中看到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变化,由此从更广义的角度对今天的时代提问。
谈及艺术家与企业的合作,徐冰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说,“我觉得艺术家与商业品牌的合作,会也有着相互激发的作用。艺术家可以在与其完全不同的领域,看到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是艺术中缺失的。我猜想曹斐在这次与宝马的合作中,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 艺术家曹斐与嘉宾在发布现场,
从左至右: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第18辆宝马艺术车创作者曹斐,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博士,宝马车队巴西车手奥古斯托·法夫斯(Augusto Farfus),宝马集团赛车运动总监严思(Jens Marquardt),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前馆长克里斯·德尔康(Chris Dercon),宝马艺术车评审团成员、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
四十多年来,宝马集团在全球举办及参与了100余项文化合作项目,在所有文化活动中,均尽力保证艺术家绝对的创作自由,秉承对艺术的尊重及专业性的运作。第18辆艺术车,是宝马支持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又一举措。而宝马艺术车项目对艺术的充分包容及持久性的贯注,正是艺术赞助的可贵传统之一。正如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博士(Ian Robertson)在访谈中所说:“归根结底,艺术一直都是宝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们也会跟艺术永远结合在一起。”